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2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73篇
林业   27篇
农学   71篇
基础科学   20篇
  77篇
综合类   466篇
农作物   15篇
水产渔业   12篇
畜牧兽医   80篇
园艺   151篇
植物保护   40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40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49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89篇
  2011年   86篇
  2010年   87篇
  2009年   65篇
  2008年   48篇
  2007年   50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3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以‘纽荷尔’脐橙为试材,在2020年4月—2021年12月抽梢开花期(Ⅰ)、幼果期(Ⅱ)、果实膨大期(Ⅲ)和果实成熟期(Ⅳ)分别设置高水和低水2个亏水处理(灌水量分别为对照处理的70%和55%),高肥、中肥和低肥3个施肥处理(施肥量分别为对照处理的80%、60%和40%),以正常水肥管理为对照(CK)。CK处理Ⅰ~Ⅳ期灌水量分别为136.43、204.65、272.86、136.43 m3·hm-2,施肥量分别为380.00、645.00、1550.00、400.00 kg·hm-2。基于W×F-Jensen/Minhas/Rao模型模拟脐橙产量和品质与不同生育期耗水耗肥量的关系,进而评价模型预测性能与敏感性。研究表明:脐橙产量、单果质量和可溶性糖均对Ⅲ期水、肥亏缺最敏感;维生素C对Ⅲ期水分亏缺最敏感,对Ⅳ期肥料亏缺最敏感;可滴定酸对Ⅱ期水分亏缺最敏感,对Ⅳ期肥料变化最敏感。W×F-Jensen/Minhas/Rao模型均能较好地模拟脐橙产量(决定系数R2=0.76~0.90,均方根误差RMSE=0...  相似文献   
952.
柑橘片在干制过程中极易发生褐变,为了更好地保持柑橘片加工过程中的色泽,从柑橘汁、柑橘渣2个角度比较了5种不同护色剂(抗坏血酸、柠檬酸、L-半胱氨酸、亚硫酸钠和β-环状糊精)对其褐变的影响,并采用不同超声功率(300、400、500 W)预处理后协同护色剂处理,在70℃下烘制8 h,每隔1 h测定其色泽,探索最佳的抗褐变...  相似文献   
953.
为研究外源草酸(Oxalic acid,OA)对脐橙果实抗采后绿霉病的诱导效应和抗氧化能力之间的关系,并筛选出外源草酸处理的适宜浓度。以‘龙回红’脐橙果实为试验材料,使用0(清水对照)、12.5、25.0、50.0 mmol·L-1草酸浸泡10分钟后接种指状青霉(Penicillium digitatum),通过分析病斑直径筛选出外源草酸处理的最适浓度,并测定总酚和类黄酮含量、抗氧化酶活性和丙二醛(Malonaldehyde,MDA)含量及其动态变化,探讨外源草酸诱导脐橙抗采后绿霉病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2.5、25.0、50.0 mmol·L-1草酸处理诱导脐橙抗绿霉病的诱导效果分别为16.26%、25.22%和17.36%,25.0 mmol·L-1草酸处理诱导效果显著高于另外两组。25.0 mmol·L-1草酸处理可以显著提高果实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scorbate peroxidase,APX)、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的活性,增加总酚和类黄酮的积累,提高自由基清除能力,抑制MDA的积累,从而减轻脐橙绿霉病的发生。25.0 mmol·L-1草酸处理提高了脐橙对采后绿霉病的抗性,可能与草酸诱导提高脐橙抗氧化能力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54.
《农业科学学报》2023,22(7):2282-2294
Jincheng orange (Citrus sinensis Osbeck) is widely grown in Chongqing, China, and is commonly consumed because of its characteristic aroma contributed by the presence of diverse volatile compounds. The changes in aroma during the development and maturation of fruit are indicators for ripening and harvest time. However, the influence of growth stages on the volatile compounds in Jincheng orange remains unclear. In addition, volatiles originate from fatty acids, most of which are the precursors of volatile substances. On this basis,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GC–MS) was performed to elaborate the changes in volatile constituents and fatty acids as precursors. This study tested proximately 60 volatiles and 8 fatty acids at 9 growth and development stages (AF1–AF9). Of those compounds, more than 92.00% of total volatiles and 87.50% of fatty acids were terpenoid and saturated fatty acids, respectively. As shown in the PCA plot, the AF5, AF6, and AF9 stages were confirmed as completely segregated and appeared different. In addition, most of the volatiles and fatty acids first increased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development stage, then decreased from the AF6 development stage, and finally increased at the AF9 maturity stage. Moreover, the highest contents of terpenoid, alcohols, aldehydes, ketones, and saturated fatty acids in Jincheng orange peel oil were d-limonene, linalool, octanal, cyclohexanone, and stearic acid during development stages, respectively. Our results found that the growth stages significantly affected the volatile constituents and precursors in Jincheng orange peel oil.  相似文献   
955.
956.
基于海南岛主岛19个气象站点连续40a(1980-2019年)逐日气象数据及地形等要素,建立空间分析模型,综合确定海南岛绿橙种植气候适宜区指标。在气候适宜度模型基础上构建海南岛绿橙种植温度、日照、降水以及综合适宜度模型,采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综合分析,利用自然点断法对绿橙种植气候适宜性进行精细化区划,并利用RCP4.5未来气候情景模式模拟数据探讨未来30a(2020-2049年)气候变化情景下海南岛绿橙种植适宜区变化趋势。结果表明:现阶段海南岛绿橙种植最适宜区主要分布于中部地区,面积0.87×104km2,气候适宜度为0.9~1.0;适宜区主要分布于东部局部地区及中西部大部地区,面积1.83×104km2,气候适宜度为0.7~0.9;次适宜区主要分布于西部沿海及中西部海拔较高地区,面积0.51×104km2,气候适宜度为0.4~0.7;不适宜区主要分布于中部山区,面积0.17×104km2,气候适宜度为0~0.4。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海南岛气温、降水分布呈较大变化,温度适宜区由四周向中部逐渐缩小,降水适宜区由东部逐渐迁移至中部地区。未来绿橙种植气候最适宜区主要分布于琼中、屯昌和保亭县大部分地区、万宁市西部及白沙县中东部等地。  相似文献   
957.
我国脐橙产区的季节性干旱对脐橙产量和品质影响较大。‘赣南早'脐橙作为一个新品种脐橙,目前在我国脐橙产区已大面积推广。为深入了解这个新品种的耐旱性,探究早熟品种‘赣南早'脐橙应对干旱胁迫的调控机制,以‘赣南早'脐橙与‘纽荷尔'脐橙(对照)为材料,测定比较不同干旱胁迫程度下二者光合作用、干旱相关生理指标等差异,并通过RNA-Seq分析比较转录水平差异及抗氧化物酶基因表达调控。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下‘赣南早'脐橙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均显著高于‘纽荷尔'脐橙;随着干旱胁迫程度增加,‘赣南早'脐橙叶片较‘纽荷尔'脐橙更舒展,‘赣南早'脐橙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含量显著低于‘纽荷尔'脐橙,而保护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歧化酶(POD)活性变化幅度更大;‘赣南早'脐橙和‘纽荷尔'脐橙叶片可溶性糖含量无显著性差异,复水后,‘纽荷尔'脐橙叶片中可溶性糖含量极显著高于‘赣南早'脐橙。转录组测序分析表明,干旱胁迫0、10、20 d时,‘赣南早'脐橙和‘纽荷尔'脐橙间DEGs数量分别为1266、683、658个。GO富集分析显示,在干旱胁迫过程中‘赣南早'脐橙差异基因主要集中在细胞蛋白修饰过程、高分子修饰作用、含磷化合物代谢过程、蛋白修饰过程等通路,而‘纽荷尔'脐橙未见明显富集。KEGG富集分析显示,除了富集于淀粉及蔗糖通路和氨基酸及核苷酸糖代谢途径,‘赣南早'脐橙其他差异基因富集途径与‘纽荷尔'脐橙基本一致。差异基因转录因子分析显示二者在ERF家族、MYB家族、NAC家族、MYB_related家族、WRKY家族、bHLH家族、HB-other家族、HSF家族、B3家族和bZIP家族均有分布,此外,‘赣南早'脐橙特异分布于GRAS家族。根据转录组分析筛选出抗氧化酶相关基因30个,其中上调表达48%,下调表达52%。本研究结果为‘赣南早'响应干旱胁迫的生理变化提供理论依据,并为其抗旱性研究提供分子基础。  相似文献   
958.
为研究不同生草处理对柑橘园土壤养分的影响,在‘宫川’柑橘园进行行间生草处理,设置自然生草及黑麦草、野豌豆、黄花苜蓿、菊苣、高羊茅和鼠茅草6个人工生草处理,对不同草种的干鲜重及0-20cm土层pH值、有机质、大量元素、中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含量等养分指标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1)野豌豆和黑麦草的干重占鲜重的比例较其它草种低;(2)行间种植黑麦草和野豌豆对春秋季橘园土壤有机质的促累积作用较好;(3)与其它草种相比,春秋季野豌豆生草处理的土壤水解性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均较高;(4)行间种植黑麦草和野豌豆对秋季土壤中交换性钙含量的提升效果优于其它草种,而行间种植黑麦草和黄花苜蓿对秋季土壤中交换性镁含量的提升效果较好;(5)野豌豆生草处理的春季土壤有效锰、有效锌、有效铜含量及秋季土壤有效硼含量均高于其他草种,野豌豆和菊苣、黑麦草、自然生草和野豌豆生草处理分别对秋季土壤有效铁、有效锌和有效铜、有效钼含量的提升效果更显著。橘园行间生草可有效调节土壤有机质、大量元素、中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的供给能力,但不同生草类型的调控效果各异。与其它草种相比,行间种植野豌豆和黑麦草对橘园土壤养分的综合提升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959.
为明确新平县果园氮磷钾投入现状,对新平县70个冰糖橙果园采用实地走访调研与土壤/果实样品采集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调查县域不同冰糖橙果园施肥情况、土壤养分利用状况、果实养分携出状况,并根据产量进行果园推荐施肥量研究。结果表明,新平县果园全年施肥2~4次,以施肥3次为主,主要集中在2-3月、5月和12月,全县氮(N)、磷(P2O5)、钾(K2O)平均投入量分别为444.43、407.07、507.35 kg/hm2,投入比为1∶0.92∶1.14。土壤pH值和有机质平均含量分别为6.08、17.97 g/kg,整体处于适宜水平;果园碱解氮平均含量为74.43 mg/kg,整体处于缺乏水平,78.26%的果园碱解氮含量较低;果园有效磷和速效钾平均含量分别为91.57、245.05 mg/kg,整体处于高量水平,超50%的果园土壤有效磷/钾含量过高。新平县冰糖橙果园氮磷钾减施潜力分别为8.53%~70.31%、56.95%~87.35%和33.64%~78.69%。根据果园养分携出与养分利用效率,新平县不同产能冰糖橙果园氮磷钾养分推荐用量分别为82.39~386.80、33.89~163.59和69.20~299.25 kg/hm2。以上结果表明,新平县冰糖橙果园肥料投入量较大,引起土壤营养盈余,应针对不同产能的果园进行针对性施肥,增加有机肥投入,优化肥料施用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