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44篇
  免费   474篇
  国内免费   688篇
林业   260篇
农学   573篇
基础科学   60篇
  1279篇
综合类   3069篇
农作物   415篇
水产渔业   704篇
畜牧兽医   1122篇
园艺   335篇
植物保护   489篇
  2024年   46篇
  2023年   133篇
  2022年   253篇
  2021年   321篇
  2020年   315篇
  2019年   375篇
  2018年   274篇
  2017年   423篇
  2016年   459篇
  2015年   342篇
  2014年   416篇
  2013年   403篇
  2012年   567篇
  2011年   586篇
  2010年   482篇
  2009年   459篇
  2008年   378篇
  2007年   432篇
  2006年   327篇
  2005年   272篇
  2004年   166篇
  2003年   140篇
  2002年   109篇
  2001年   101篇
  2000年   81篇
  1999年   82篇
  1998年   60篇
  1997年   52篇
  1996年   38篇
  1995年   38篇
  1994年   34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29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3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分析铁皮石斛(Dendrobium officinale Kimura et Migo)种苗根、茎、叶抗氧化酶SOD、POD、CAT的活性变化。结果表明,铁皮石斛种苗的根、茎、叶SOD酶活性大小顺序依次是茎根叶,POD活性大小顺序依次是根茎叶;而CAT活性大小顺序依次是叶根茎;不同部位的不同抗氧化酶的活性变化不同。推断根和茎生长过程中起抗氧化作用的关键酶是SOD与POD,而叶的生长过程中起抗氧化作用的关键酶是CAT。  相似文献   
992.
铜、镉胁迫对舞毒蛾排毒代谢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探讨重金属铜、镉污染胁迫下舞毒蛾体内排毒代谢酶活性的变化,本文以3种不同质量分数的铜(Cu,400、700、1 000 mg/kg)、镉(Cd, 1.0、3.0、6.0 mg/kg)处理土壤,用处理后的土壤盆栽1年生小黑杨扦插苗,研究舞毒蛾体内排毒代谢酶活性的变化趋势。结果发现,Cu、Cd不同浓度处理的杨树对舞毒蛾3龄、4龄幼虫体内排毒代谢酶活性有显著的干扰作用。与对照组相比,中、高质量分数Cu、Cd处理组3龄幼虫体内SOD、ACP和AKP酶活性显著降低(P0.05),低质量分数Cu、Cd处理组下降不显著(P0.05)。而POD和GSTs酶活性变化恰恰相反,中、高质量分数Cu、Cd处理组舞毒蛾3龄幼虫体内POD和GSTs酶活性显著升高(P0.05),低质量分数Cu、Cd处理升高不显著(P0.05)。中、高质量分数Cu、Cd处理下,4龄幼虫体内SOD、POD、ACP、AKP和GSTs酶活性和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P0.05),低质量分数重金属处理和对照组相比下降不显著(P0.05)。以上结果显示,中、高质量分数Cu、Cd胁迫能显著干扰舞毒蛾幼虫的排毒代谢,且随着幼虫由3龄到4龄的发育,最终均表现为显著的抑制作用;低质量分数Cu、Cd胁迫对舞毒蛾幼虫排毒代谢干扰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993.
施用生物炭对 土微生物量碳、氮及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不同用量生物炭对土微生物量碳(SMBC)、微生物量氮(SMBN)及酶活性的影响,为生物炭提升土壤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大田试验,将果树树干、枝条生物炭(450℃、限氧条件下裂解)以不同用量(0、20、40、60、80 t·hm-2分别记作B0、B20、B40、B60、B80)施入土,与耕层(0-20 cm)混匀。经过2年的夏玉米和冬小麦轮作后,分3层测定0-30 cm土层的土壤生物活性及理化性质,采用主成分分析研究施用生物炭后土酶活性及微生物量碳、氮的变化特征。【结果】(1)在0-20 cm土层,SMBC和SMBN均是在生物炭用量为40或60 t·hm-2时达到最大,而在20-30 cm土层,SMBC和SMBN均在生物炭用量为80 t·hm-2时达到最大,且在整个测试土层,施炭处理均比对照(B0)含量高。(2)随生物炭施用量的增加,6种土壤酶活性总体上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施用生物炭显著增加了土壤酶指数(SEI),在0-10 cm土层,施炭处理较B0显著增加1.6-2.7倍;在10-20 cm和20-30 cm土层,施炭处理较B0分别显著增加26.6%-39.5%和18.7%-21.7%,但用量达到80 t·hm-2时,SEI则又显著下降。(3)通过主成分分析可以将本研究的8个指标归纳为土壤活性因子和土壤强度因子,其综合得分在不同土层总体上表现为0-10 cm土层>10-20 cm土层>20-30 cm土层;在0-10 cm和10-20 cm土层,不同处理综合得分为B60>B40>B20>B80>B0,在20-30 cm土层,综合得分为B60>B80>B40>B20>B0。【结论】生物炭的施用增加了土土壤微生物量,提高了土壤酶活性,改善了土壤生物环境。总体而言,60 t·hm-2的生物炭施用量综合表现最优。  相似文献   
994.
低氧胁迫对水稻幼苗根系功能和氮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短期低氧胁迫对水稻幼苗根系生长、呼吸功能和氮代谢的影响,探讨短期低氧胁迫影响水稻幼苗根系形态、分蘖、生物量的积累、根系呼吸强度以及氮代谢的生理机制,并分析低氧胁迫对水稻幼苗根系功能和氮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影响,为探明低氧胁迫对水稻幼苗的伤害及其保护机制奠定基础。【方法】正式试验于2015年在中国水稻研究所网室进行。采用国际水稻研究所营养液配方进行水培试验,以春优84和秀水09为材料,移栽行间距为20 cm,移栽7 d后利用在线溶氧仪设定2个氧浓度:低氧(0-1 mg·L-1)和对照(常规水培,不进行氧调节,水稻在自然状态下生长),处理时间为12 d。采用便携式溶氧仪(HACHHQ30d,美国)测定营养液中溶氧量。处理后每隔3 d测定分析根系活力、呼吸强度、氮代谢相关酶活性。处理结束时取样测定分析株高、分蘖、叶绿素含量、根系形态和干物重等指标。【结果】短期低氧胁迫处理抑制水稻幼苗的生长。处理结束时,秀水09分蘖数、干物质的积累量分别比对照降低20.0%和7.78%。春优84分蘖数和干物质积累量分别比对照降低15.38%和6.28%。2品种根系体积以及粗根(根系直径>0.8 mm部分的根量)、细根(活性根,根系直径0.05-0.1 mm)根量也低于对照。叶片叶绿素含量、根系氮素吸收量以及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也受到低氧胁迫的抑制。秀水09各项指标分别比对照减少6.67%、15.11%和10.86%,春优84各项指标分别比对照减少5.18%、13.25%和6.67%,且秀水09的各项指标的减少量均大于春优84,说明秀水09对低氧胁迫较为敏感。2个品种的株高受低氧胁迫的诱导,秀水09比对照增加7.98%,春优84比对照增加3.30%。短期低氧胁迫对水稻幼苗根系呼吸强度的影响表现为抑制-促进-抑制,随处理时间的延长抑制作用会降低。根系活力的变化趋势同根系呼吸强度一致。水稻幼苗根系硝酸还原酶(NR)活性受低氧胁迫的诱导;根系谷氨酰胺合成酶(GS)活性在低氧胁迫0-6 d时受其诱导,9-12 d时受其抑制;低氧胁迫对水稻根系谷氨酸脱氢酶(GDH)活性的影响和品种有关,秀水09表现为促进-抑制,春优84则为抑制-促进-抑制。短期低氧胁迫处理抑制水稻幼苗的生长。【结论】水稻幼苗可以通过呼吸消耗、氮代谢相关途径的改变,减轻低氧胁迫的伤害,从而维持其在低氧逆境下生存。  相似文献   
995.
糖苷酶在水解/合成生产功能性食品配料(含低聚糖)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为提高糖苷酶的重复利用率与稳定性,本文对影响海藻酸钠固定化β-呋喃果糖苷酶(β-fructofuranosidase,FFase)工艺的因素进行分析,利用响应面法对固定化酶工艺进行优化,最后对所得固定化酶的稳定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影响海藻酸钠固定化FFase工艺的关键因素及最佳条件为4 g/L海藻酸钠、固定42 min、交联温度26℃,酶活回收率为60.95%;在此条件下与游离酶相比,4℃下保存12 d后,酶活力依然有60%以上,具有良好的储存稳定性;在温度低于70℃范围内有良好的热稳定性。连续使用5次后,其固定酶活仍保持初始酶活的51.71%,具有良好的重复再利用性。  相似文献   
996.
连作辣椒大棚施用5406抗生菌肥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连作5 a大棚,研究施用5406抗生菌肥对土壤p H、酶活性、肥力以及辣椒产量和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5406抗生菌肥,辣椒产量提高44.63%,单果质量提高23.96%,果实铁含量提高65.97%、镁含量提高8.56%、钙含量提高2.67%,粗蛋白和磷含量无显著差异,维生素C含量略有下降。在辣椒生长过程中,施用5406抗生菌肥,最大能使土壤蔗糖酶活性提高37%、脲酶活性提高10%、过氧化氢酶活性提高8%、过氧化物酶活性提高20%、有机质含量提高9%、碱解氮含量提高4%、速效钾含量提高3%、有效磷含量提高33%;并且土壤p H值升高。5406抗生菌肥可以改善连作障碍,促进作物生长。  相似文献   
997.
【目的】探讨不同改造模式对柏木Cupressus funebris低效林的改造效果,为低效林改造提供理论和技术参考。【方法】以四川省德阳市旌阳区柏木低效林改造区5种种植模式[核桃(无植草)、核桃+菊苣、核桃+苜蓿、核桃+鸭茅、纯柏(对照)]为对象,研究林地土壤微生物、酶活性的时空分布格局。【结果】对柏木低效林进行改造后,各种植模式中的土壤微生物数量、酶活性明显增加,核桃+菊苣模式最为明显,其微生物总数、过氧化氢酶、蔗糖酶、脲酶和碱性磷酸酶含量分别提高了112.5%、7.7%、33.0%、39.1%和62.9%,且0~15 cm土层显著高于15~30 cm土层(P<0.05)。土壤微生物与4种酶活性季节变化规律不一,真菌数量以夏季最高,放线菌以春季最高,而细菌则表现为秋季最高;过氧化氢酶活性以秋季最高,其他3种酶活性皆以春季最高。土壤微生物总量与蔗糖酶、碱性磷酸酶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过氧化氢酶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各改造模式均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土壤肥力,而核桃+菊苣模式改造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998.
两个甜瓜材料对白粉病的抗性差异及其生理生化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高抗白粉病的野生甜瓜[Cucumis melo L. ssp. agrestis(Naud.)Greb]‘Yuntian 930’和易感病的甜瓜[Cucumis melo L. ssp. melo(Pang.)Greb]‘0544’为试材,研究二者的叶片结构差异及接种白粉病菌后的活性氧代谢、保护酶活性、多胺含量及相关基因表达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抗性材料‘Yuntian 930’的叶片刺毛数量、蜡质含量及栅栏组织/海绵组织比值均显著高于易感病材料‘0544’。与易感病材料‘0544’相比,接种白粉病菌后,抗病材料‘Yuntian 930’的H2O2、 和MDA含量上升缓慢,且能维持在较低水平;而SOD、POD和CAT等酶活性显著高于前者。此外,接种白粉病菌后,‘Yuntian 930’的多胺含量及多胺合成相关基因表达量均迅速上升,且最高值显著高于易感病材料‘0544’。这些结果表明,‘Yuntian 930’的抗病性与其叶片形态结构和较高的抗氧化能力、较高的多胺合成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999.
以种植长柔毛野豌豆(Vicia villosa Roth.)结合自然生草2、4和6年及各自的清耕除草(对照)苹果园耕作层(0 ~ 20 cm)土壤为试材,测定土壤有机质、养分、酶及微生物特性的变化,旨在为长柔毛野豌豆在果园生草中的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试验结果表明,生草2、4和6年的果园0 ~ 20 cm耕作层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土壤磷酸酶、脲酶和蔗糖酶活性及土壤微生物呼吸、活性与活跃微生物量大多高于其各自的清耕对照;生草2年的土壤微生物碳源利用能力低于其清耕对照或差异不显著,而生草4年和6年的土壤微生物碳源利用能力均高于其清耕对照。表明果园种植长柔毛野豌豆结合自然生草能全面提升土壤综合肥力。  相似文献   
1000.
Mi-1.2基因编码CC-NBS-LRR家族抗病蛋白,对线虫及刺吸式昆虫具有广谱抗性。以番茄木虱和携带Mi-1.2基因的番茄品系‘Motelle’作为研究体系,研究番茄木虱取食对番茄叶片抗氧化酶活性及防御反应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番茄木虱的取食显著提高了番茄叶片抗氧化酶POD、CAT、APX等的活性,同时诱导Mi-1.2基因表达;番茄木虱的取食上调SA合成有关基因PAL、SA信号途径标志基因PR-1P4)及与Mi-1.2功能相关基因WRKY70、WRKY72a、WRKY72b的表达。JA/systemin信号途径和伤害有关的PinIITPI-1PR-6PR-7PR-5等及Prosystemin编码基因Psy的表达未发生变化;JA合成途径相关酶编码基因AOS2LoxD下调表达,AOC的表达没有变化。SA信号途径可能参与Mi-1.2介导的番茄对于刺吸式昆虫番茄木虱的防御反应。另外,Mi-1.2的RNAi沉默不会改变上述基因的mRNA水平,说明Mi-1.2基因产物对这些基因的表达无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