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7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45篇
林业   52篇
农学   121篇
基础科学   3篇
  40篇
综合类   538篇
农作物   49篇
水产渔业   5篇
畜牧兽医   48篇
园艺   85篇
植物保护   30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61篇
  2011年   88篇
  2010年   90篇
  2009年   88篇
  2008年   83篇
  2007年   92篇
  2006年   89篇
  2005年   59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铁、锰胁迫对人参叶片某些生理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明确铁、锰胁迫对人参生长和生理的影响规律,本试验在Hoagland营养液配方的基础上设定铁、锰胁迫浓度,研究了人参开花期叶片中相应的生理变化.结果表明,高铁胁迫下,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含量均有下降的趋势,其在CFe(0.215 2 mmol/L)胁迫下是正常处理的0.71,0.30,0.33倍,且均与正常水平呈显著差异(P<0.05),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可溶性糖及脯氨酸含量呈增加趋势,POD活性为正常处理的4倍,可溶性糖含量是正常处理的14.63倍,脯氨酸含量增加了51.77μg,/g;高锰胁迫下,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含量变化趋势与高铁胁迫基本一致,其在CMn(0.038 mmol/L)胁迫下是正常处理的0.55,0.78,0.13倍,均达到了显著差异(P<0.05),POD活性为正常处理的2.78倍,可溶性糖含量是正常处理的1.86倍,脯氨酸含量增加了76.42 μg/g.低铁、锰胁迫下,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含量均表现为升高的趋势;POD活性呈降低趋势;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降低;脯氨酸含量明显升高.铁、锰胁迫下,造成人参氧化损伤,光合作用下降,体内积累大量的渗透调节物质.  相似文献   
82.
以棉花耐黄萎病品种中棉41和感黄萎病品种冀棉11为材料,通过测定黄萎菌诱导前后活性氧积累及保护酶系活性的变化,研究其与棉花抗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接种黄萎菌后36h,2个品种的棉花叶片O2-产生速率均达到高峰,而中棉41O2-产生速率明显高于冀棉11;同时,叶片内丙二醛(MDA)的含量也均达到一个高峰,中棉41中MDA含量高于冀棉11;在接种后24h和36h,冀棉11和中棉41棉花叶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分别达到一个高峰,且冀棉11变化幅度大于中棉41;对于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在接种后24h,2个品种均达到一个高峰,但是耐病品种中POD活性增加幅度不及感病品种。在棉花与黄萎病菌互作的过程中,活性氧和保护酶系参与不同的抗性反应途径。  相似文献   
83.
两种地被植物生长及生理指标对盐胁迫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盆栽试验法对花叶蔓长春和金叶过路黄进行盐胁迫处理,以了解两种植物的耐盐能力及耐盐性差异。对新梢生长量和相对生长量、叶片中游离脯氨酸(Pro)和丙二醛(MDA)含量、过氧化物酶(P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等指标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随盐浓度升高,新梢生长量逐渐下降,花叶蔓长春的平均相对生长量高于金叶过路黄;叶片中游离Pro含量增加,MDA含量和SOD活性均呈先升后降趋势,且均表现为金叶过路黄的增幅大于花叶蔓长春;金叶过路黄叶片中的POD活性几乎无变化,而花叶蔓长春中则呈先升后降趋势。综合各测试指标、外部形态观察以及田间生长表现认为:花叶蔓长春的耐盐性较金叶过路黄强,但均可在含盐量为4mg·F^-1以下的土壤中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84.
[目的]分析深圳本地12种宝巾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方法]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研究宝巾种质资源过氧化物同工酶(POD)和酯酶同工酶(EST)的遗传多样性,并对统计结果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各宝巾种质资源间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在相似系数为0.63水平上可以聚为2大类。[结论]同工酶的特征谱带应用于品种鉴定是可行的,在一定程度上明确了各宝巾品种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85.
为了解香梨不同部位的抗寒能力与抗氧酶活性是否具有相关性,以库尔勒香梨为材料,测定不同部位越冬过程中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库尔勒香梨不同部位在越冬过程中体内SOD,POD,CAT活性有明显的变化。SOD活性变化总体规律都随温度的上升而降低,不同部位之间的SOD活性没有明显差异;各部位的SOD活性不同月份之间有明显的差异,在最为寒冷的1月份达到最高值,其中休眠芽的活性为最高。POD活性随温度的逐渐升高而上升,3月份达到最高,其中主干阳面和阴面的POD活性高于其他部位。阳面和阴面CAT活性随温度的提高而回升,2月份最低,休眠芽和枝条CAT活性均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86.
NaCl胁迫对三色堇SOD、POD及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三色堇幼苗叶片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浓度NaCl胁迫对其SOD、POD及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NaCl胁迫浓度(0、50、100、150、200、250mmol/L)的增加,SOD、POD活性的变化表现为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的趋势,SOD在NaCl胁迫浓度(100mmol/L)活性最高,活性值为105.41U/g FW,POD在NaCl胁迫浓度(150mmol/L)活性最高,活性值为624.00U/g FW;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叶绿素在NaCl胁迫浓度(100mmol/L)含量最高,值为1 929.99mg/g FW;在NaCl胁迫浓度为250mmol/L时,全株出现严重萎蔫,即该浓度为三色堇的致死浓度。  相似文献   
87.
孙睿  邵红  刘娟  王红康  于洋 《北方园艺》2012,(16):88-89
用聚丙烯酰胺垂直板凝胶电泳技术对北马兜铃营养生长期根、幼茎、老茎、叶柄、未展开幼叶、展开幼叶和成熟叶的过氧化物酶(POD)同工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北马兜铃营养生长期7个组织器官共有10条POD酶带,其POD同工酶具有组织特异性,其中未展开幼叶的POD同工酶酶带丰富、活性较强、含量较高,是POD同工酶分析最好的材料,而成熟叶片由于POD酶种类太少,最不适合作POD同工酶分析。  相似文献   
88.
贾玉芳  陈曙  柴明良 《核农学报》2010,24(3):466-469
分别以0(对照)、5、10、20和40Gy的60Coγ射线辐照沟叶结缕草匍匐茎诱导的胚性愈伤组织,比较愈伤组织的生长和再生情况,测定再生植株的染色体倍性以及脯氨酸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结果表明:5Gy辐照对愈伤组织的生长、再生没有影响;10和20Gy处理对愈伤组织的再生速度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再生分化形成3个以上小苗的外植体比率分别比对照提高12.50%和8.68%;而40Gy辐照使愈伤组织的胚性保持能力和再生率分别下降21.67%和8.78%。不同处理对再生植株的SOD、POD、CAT活性及染色体倍性没有影响;与对照相比,经γ射线辐照的愈伤组织获得的再生植株中脯氨酸含量显著提高,最高可达对照的2.4倍(20Gy)。  相似文献   
89.
热烫漂洗对鲜食草莓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丰香”草莓为材料 ,采取水浴热烫方法 ,研究了不同温度处理对草莓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 :草莓是典型的热敏性果类 ,随热烫温度上升 ,其外观品质和营养品质均呈下降趋势。除受温度影响外 ,草莓过氧化物酶 (POD)相当耐热 ,温度升高 ,其活性增加 ,并在高温时保持较高活性 ,成为破坏草莓品质的重要因素。综合生化指标检测和感官评判结果 ,热烫漂洗草莓在 60℃不宜超过 10min。  相似文献   
90.
农田黑土中不同浓度乙草胺对玉米苗期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黑土盆栽试验研究了施用化肥条件下不同浓度乙草胺对玉米苗期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虽然在整个取样期间,植株体内无乙草胺残留检出,但是乙草胺施用对玉米苗期的形态和生理指标均具有一定影响。植株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地下部分过氧化物酶活性和株高、根长等形态指标在玉米生长前期发生明显变化,其变化趋势受到乙草胺施用量的显著影响。在施有等量化肥的条件下,低浓度和高浓度乙草胺的施用抑制了玉米的生长,但中等浓度乙草胺对苗期玉米的生长表现出一定的促进作用。随着种植时间的延长,乙草胺活性降低,植物体的各项抗性指标和生理指标趋于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