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1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45篇
林业   52篇
农学   123篇
基础科学   3篇
  40篇
综合类   538篇
农作物   49篇
水产渔业   5篇
畜牧兽医   48篇
园艺   85篇
植物保护   30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61篇
  2011年   88篇
  2010年   90篇
  2009年   88篇
  2008年   83篇
  2007年   92篇
  2006年   89篇
  2005年   59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1.
红叶石楠生根培养与根系活力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红叶石楠继代组培苗为试材, 研究了不同生长素( IAA、NAA和IBA) 、间苯三酚、暗培养、多效唑(MET) 以及培养基支持体对红叶石楠生根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 NAA 015 mg·L - 1和暗培养7 d促进红叶石楠的生根; 培养基1/2MS +NAA 0.5 mg·L - 1 + IBA 0.3 mg·L - 1 +MET 0.5 mg·L - 1的处理使平均每株生根数达615条, 生根率达到90%; 以琼脂、蛭石、珍珠岩为培养基支持体诱导生根, 其中以珍珠岩为培养基支持体诱导效果最佳, 平均每株生根数达2318条, 生根率达96.6% , 移栽成活率达95.9% , 根系活力高达576.159μg·g- 1 ·h- 1 , 过氧化物酶( POD) 活性达到27.08 △A470 ·min- 1 ·g- 1。  相似文献   
912.
以丰抗 8号冬小麦幼苗为材料 ,研究了水分胁迫下Ca2 和钙调素 (CaM )对叶片和根系过氧化物酶 (POD)同工酶的影响。结果表明 ,Ca2 /CaM作为第二信使参与了干旱信号的传导 ,同时提高了POD同工酶活性、增强了小麦幼苗适应旱胁迫的能力 ,并存在明显的剂量效应。在多种逆境信使系统中 ,POD同工酶基因可能优先感受Ca2 /CaM信使系统传导的干旱信号。小麦幼苗不同器官之间存在着干旱信号相互传递。与叶片相比 ,根系POD同工酶基因感受干旱信号的能力更强  相似文献   
913.
Effects of hot water treatment (HWT; 53 °C for 2 min) and Pichia membranaefaciens, either alone or in combination, on controlling Penicillium italicum, Penicillium digitatum, and natural infection in citrus fruit were investigated.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mbined treatment significantly reduced disease incidence and lesion diameters of blue and green molds in artificially inoculated fruit whether the pathogens were inoculated after or before the treatment compared with the treatment of P. membranaefaciens or HWT alone. The combination of P. membranaefaciens with HWT was as effective as the fungicide treatment in natural infection trials. Application of HWT did not affect the growth of P. membranaefaciens in the wounds of citrus fruit at 20 °C or 4 °C. P. membranaefaciens combined with HWT effectively enhanced the phenylalanine ammonia-lyase, peroxidase, polyphenoloxidase, chitinase, and β-1,3-glucanase activities and stimulated the synthesis of phenolic compounds.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use of HWT is a useful approach to improve the efficacy of P. membranaefaciens in postharvest diseases of citrus fruit.  相似文献   
914.
李新  司龙亭 《华北农学报》2007,22(B08):9-11
分析了黄瓜不同抗性品种受枯萎病菌侵染后,叶片组织内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无论是抗病品种还是感病品种,在接种枯萎病菌后,随着接种天数的增加,4种酶活性与对照相比均有一定程度的升高,但抗病品种的酶活性增加幅度高于感病品种。说明这4种酶在黄瓜对枯萎病的抗性机制中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15.
温度对冬小麦幼苗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冬小麦幼苗经不同温度和时间处理后,对胚根、胚芽中过氧化物同工酶有较明显影响。在常温(25℃)下,随处理时间 延长,POD同工酶谱带数增加,不依品种,取材部位而异;在较高温度(30℃)下,则呈曲线式变化,即随处理时间的延长谱带数增加,到一定时间以后又减少,高峰值品种特性、取材部位有关;在高温(40℃、50℃)下,谱带数呈减少趋势,处理一定时间以后锐减,不同品种耐高温的能力差异很大。  相似文献   
916.
棉苗抗冷性与POD活性变化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本实验以分属特早熟、中熟和晚熟三类不同抗冷级别的9个棉花品种为材料,将其幼苗经4℃低温处理15小时,测定POD活性,并与未经冷冻处理的相应测定值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1)未经冷冻处理的棉苗(即对照)中的POD活性的大小与品种的抗冷性强弱成明显的正相关;(2)经低温处理后的所有供试品种的POD活性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提高幅度与品种的抗冷性比成明显的负相关。因此.我们建议可将棉苗中的POD活性大小作为划分棉花苗期抗冷性级别的生化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917.
以不同熟性7个大蒜品种为试材,研究了播前低温处理对大蒜鳞茎POD活性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处理后7个品种的植株鳞茎POD活性在鳞茎形成期均低于相应对照,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变化不同。鳞茎POD 活性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均呈降低趋势;晚熟品种鳞茎POD活性呈现高于中、早熟品种的趋势。  相似文献   
918.
银杏幼苗耐辐射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梁红  刘胜洪  欧利叶 《核农学报》2001,15(4):219-223
银杏幼苗对6 0 Coγ射线有较强的辐射耐性。 1 0 0Gy以下辐射处理后 ,3 0d内未见银杏幼苗有明显的生理损伤 ,1 0 0Gy以下辐射处理后 ,银杏幼苗叶片的SOD活性下降 ,POD活性升高 ;2 0 0Gy以上辐射处理 7d后 ,银杏幼苗逐渐退绿变黄 ,继而干枯 ,最后导致植株死亡 2 0 0Gy以上辐射处理后 ,银杏幼苗叶片的SOD和POD活性均有明显提高。 3 0 0Gy以下辐射处理后 ,银杏幼苗叶片的电导率变化不明显 ,表明了6 0 Coγ射线对银杏幼苗的损伤主要是生理性的 ,对膜结构的破坏不明显。  相似文献   
919.
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以晋谷21号谷子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浓度萘乙酸与乙草胺混用后对其叶片叶绿素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用生长调节剂浸种和除草剂配合使用,可不同程度地促进谷子的生长发育,降低乙草胺对谷子的药害;相同除草剂用量下,随着生长调节剂质量浓度的增大,POD和SOD活性、叶绿素含量均呈升高趋势。在谷子农田上使用30 mg/L萘乙酸对350 mL/hm2乙草胺药害的缓解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20.
人工感染3种弧菌对鲻鱼血清酶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病原菌对鲻鱼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为鲻鱼细菌性疾病的免疫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腹腔注射法将等比例混合浓度为4.5× 106 CFU/mL的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创伤弧菌(Vibriiovulnificus)和哈维氏弧菌(Vibrio harveyi)混合菌悬液人工感染鲻鱼,对照组注射等量灭菌生理盐水,分别在感染后第0、1、3、7、11、15、19、23、27、31和35 d采集血样测定血清中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溶菌酶(LSZ)、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谷草转氨酶(GOT)和谷丙转氨酶(GPT)活力的变化.[结果]鲻鱼在感染3种弧菌混合悬液后第3d开始出现发病症状,其血清中的溶酶体酶(ACP、AKP和LSZ)活力总体上呈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的变化趋势;抗氧化酶(SOD和POD)活力也呈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的变化趋势;氨基转移酶(GOT和GPT)活力在感染初期呈急剧上升态势,而后下降回归至正常水平.[结论]鲻鱼受到外源微生物(弧菌混合悬液)刺激后,其体内非特异免疫系统被激活、组织(肝脏)受到损伤,即血清中非特异免疫酶可作为鉴定鱼体健康状况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