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65篇
  免费   54篇
  国内免费   95篇
林业   89篇
农学   201篇
基础科学   5篇
  63篇
综合类   1009篇
农作物   85篇
水产渔业   82篇
畜牧兽医   175篇
园艺   144篇
植物保护   6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48篇
  2014年   56篇
  2013年   66篇
  2012年   132篇
  2011年   176篇
  2010年   168篇
  2009年   159篇
  2008年   145篇
  2007年   159篇
  2006年   149篇
  2005年   104篇
  2004年   69篇
  2003年   52篇
  2002年   58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为进一步探究番茄的耐盐机理,采用盆栽试验法,研究了不同浓度Na2CO3胁迫对番茄幼苗脯氨酸含量、SOD、POD及CAT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盐胁迫时间及盐浓度的增加,脯氨酸含量呈现快速上升的趋势;SOD、POD和CAT活性均呈先上升高后下降的趋势。盐胁迫15d,Na2CO3浓度为20mmol·L-1时,SOD、POD活性达到最高值;Na2CO3浓度为5mmol·L-1时,CAT活性达到最高值,之后均呈现下降的趋势。综上,盐胁迫条件下,番茄可调动自身抗氧化酶来提高抗盐性,但随着盐胁迫时间及浓度的增加,番茄抗氧化系统遭到破坏。  相似文献   
52.
配方施肥对桔梗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桔梗在氮、磷、钾不同配方施肥下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规律,采用盆栽正交试验设计,对桔梗叶片丙二醛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不同配方施肥对桔梗抗氧化酶活性有显著影响。氮、磷、钾配比合理时,丙二醛含量较低,膜伤害度较小,抗氧化酶SOD、CAT、POD 活性最高。最佳施肥配比为 N 0.15 g/kg、P2 O50.2 g/kg、K2 O 0.25 g/kg。  相似文献   
53.
【目的】比较中华补血草(Limonium sinense Kuntze)和德国补血草(Limonnium tataricum)的耐盐能力。【方法】以中华补血草和德国补血草为试材,设置1.66 (对照CK),4,6,8,10,12,14 mg/g NaCl胁迫处理,分析不同处理下2种补血草的生长情况及叶片中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电解质外渗率等指标变化,并比较2种补血草叶片的盐腺分布特征。【结果】在1.66~8 mg/g NaCl胁迫下,2种补血草植株外部形态无明显变化;在10~14 mg/g NaCl胁迫下,随盐胁迫程度的加剧,2种补血草盐害症状加重,且德国补血草比中华补血草盐害程度深,出现盐害症状时间早。在 1.66~10 mg/g NaCl胁迫下,2种补血草叶片中的MDA含量变化小,德国补血草在NaCl含量为12 mg/g时、中华补血草在NaCl含量为14 mg/g时,MDA含量上升;SOD活性均随NaCl含量的增加而先升后降,中华补血草增幅大,而德国补血草降幅大;2种补血草细胞电解质外渗率均随NaCl含量的增加而总体呈上升趋势,德国补血草上升幅度大。中华补血草叶表皮分布的盐腺直径极显著小于德国补血草,分布密度极显著大于德国补血草,盐腺面积所占比例较德国补血草大。【结论】中华补血草能耐NaCl含量为14 mg/g的土壤,德国补血草能耐NaCl含量为12 mg/g的土壤,中华补血草的耐盐性强于德国补血草。  相似文献   
54.
猪血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亚欧 《畜禽业》2003,(9):48-49
本文对猪血红细胞精制SOD的理化性质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精制猪血SOD分子量为31697.86,亚基分子量15848.9,SDS-PAGE为1个条带。DAGE电泳为4个条带。FPLC法测定SOD为单一的吸收峰,达均一纯度。人源、牛源、猪源SOD氨基酸序列比较,猪源与人源的SOD在一级结构中有27个氨基酸不同,占总数的17.6%;牛源与人源的SOD在一级结构中有28个氨基酸不同,占总数的18.3%;仅从SOD氨基酸排列的序列上看,猪源SOD较牛源SOD更接近人源SOD。  相似文献   
55.
本文采用室内水培及密闭箱静态熏气方法,研究了4个不同浓度(0mg/m3,10mg/m3,30mg/m3和90mg/m3)SO2对晋单51和农大108两个品种玉米幼苗过氧化物酶(POD)、脯氨酸(Pro)和丙二醛(MDA)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SO2浓度的升高,两种玉米幼苗的POD活性呈下降的趋势,且当SO2浓度为10mg/m3、30mg/m3和90mg/m3时POD活性分别降至对照的22.6%、18.9%和12.1%;而结果发现Pro含量随SO2浓度升高逐渐升高,且当SO2浓度与POD处理相同时脯氨酸含量分别上升至对照的195.0%、235.4%和496.5%,SO2浓度为90mg/m3时Pro含量最高,且不同浓度处理时农大108Pro含量均比晋单51高;然而,MDA含量随SO2浓度的升高呈先降低后逐渐升高的趋势,在90mg/m3处升至最高值为对照的310.6%,仍然是农大108MDA含量比晋单51高。因此研究显示低浓度SO2能使玉米幼苗适应胁迫,但高浓度SO2暴露会影响植物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56.
蜡梅切花内源激素动态及衰老有关因子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6,他引:10  
GC及ETP处理证实,蜡梅内源乙烯匮乏,且对外源乙烯不敏感,是非乙烯跃变及乙烯不敏感切花.衰老期间IAA及ABA显著增加,是主要促衰因子.iPA呈单峰曲线,绽开期最高.SOD及MDA的动态表明了与衰老过程的规律性反相关.经鉴定,具邻二酚羟基的黄酮醇———槲皮素为蜡梅花瓣主要色素之一,并测定了其动态.结合蜡梅的衰老表现类型讨论了内源激素对蜡梅衰老的调节  相似文献   
57.
奶牛产后气虚血瘀证与血浆SOD、MDA变化的关系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选用产后健康奶牛18例和产后气虚血瘀证奶牛9例,于产后1、2、4、7、10、15、30d采血分离血浆,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丙二醛(MDA)含量。结果,血浆SOD活性组内比较产后健康组整个检测期在一定范围内波动,差显不显著(P>0.05);气虚血瘀证组产后15、30d极显著高于产后1、2d(P<0.01),显著高于产后4d(P<0.05);产后7、10d显著高于产后1、2d(P<0.05)。组间比较气虚血瘀证组产后1、2、4d显著低于同时间产后健康组(P<0.01或P<0.05)。血浆MDA含量组内比较产后健康组整个检测期在一定范围内波动,差异不显著(P>0.05);气虚血瘀证组产后1d极显著高于产后10、15、30d(P<0.01),显著高于7d(P<0.05);产后1、2、4、7d显著高于产后15、30d(P<0.05)。组间比较气虚血瘀证组产后1、2、4、7d极显著高于同时间产后健康组(P<0.01)。结果初步表明,SOD、MDA的变化参与了产后气虚血瘀证的发生、发展与转归过程。  相似文献   
58.
文菁  赵书岗  王红霞  张志华  李夕勃 《园艺学报》2015,42(11):2144-2152
 以‘赞美’和‘珍珠香’核桃(Juglans regia L.)果实为试材,采用间苯三酚–HCl 法观察 了内果皮木质化过程,测定了其发育过程中木质素、纤维素和酚类物质含量以及相关酶活性的变化。结 果表明:两个品种核桃硬壳木质化始于6 月初,6 月中旬初步成型,7 月下旬完成。从硬壳木质化至坚果 采收,木质素、纤维素和酚类物质含量均呈逐渐升高趋势,但酚类物质含量在采前略有下降,POD 和PAL 活性均呈下降趋势,PPO 活性整体变化不大。相关分析表明,核桃硬壳分化期木质素含量与纤维素含量 极显著正相关,酚类物质含量与木质素含量极显著正相关,与纤维素含量显著正相关;POD 活性与木质 素、纤维素、酚类物质含量极显著负相关,与PAL 活性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59.
钙肥对金秋梨果实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与健康果相比,金秋梨病果全钙、水提取态和1mol/L NaCl提取态钙含量减少,病果的N/Ca比、果胶甲脂酶(PEA)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较高。幼果期喷钙能显著增加平均单果重,降低发病率,改善果实品质,并可增加果实全钙,水提取态和1mol/L NaCl提取态钙组分,能降低果实N/Ca比、PEA、SOD、POD活性及MDA含量。  相似文献   
60.
孕穗期低温对玉米雌穗的伤害作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张毅  徐世昌 《作物学报》1995,21(2):235-239
在孕穗期(播种后65天),玉米植株经10℃低温处理2天和5天后,雌穗超氧物歧化酶(SOD)活性下降,膜脂过氧化作用增强,对生物膜系统产生直接伤害,电解质外渗率增大,电镜下可观察到线粒体、细胞质膜破坏、胞间连丝膨大变形,甚至断裂;粗糙内质网卷曲成空心圆状,进而引起生理代谢紊乱,使可溶性糖和游离氨基酸含量增加,淀粉、蛋白质含量下降,阻碍雌穗发育,减少穗粒数,引起减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