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5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28篇
林业   27篇
农学   56篇
基础科学   5篇
  40篇
综合类   451篇
农作物   15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2篇
园艺   386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60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73篇
  2011年   91篇
  2010年   65篇
  2009年   49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61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71.
采后处理对杏鲍菇贮藏品质及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采后不同处理方式对杏鲍菇贮藏品质及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为杏鲍菇贮藏保鲜技术的应用与发展提供理论指导。【方法】以新鲜采收的杏鲍菇为试验材料,分别采用0.03 mm的聚乙烯(PE)薄膜袋封口包装、0.05 mm的PE薄膜袋封口包装和1.5%壳聚糖涂膜3种处理,以0.05 mm PE保鲜袋不封口为对照,于4℃、相对湿度85%-95%的条件下贮藏,通过测定失重率、色差值、硬度、可溶性固形物(TSS)、还原糖及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等理化指标,以及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等3种抗氧化酶活性以及相对电导率、丙二醛(MDA)、超氧阴离子()、过氧化氢(H2O2)的含量,研究不同采后处理方式对杏鲍菇贮藏品质及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结果】与PE不封口处理相比,两种厚度的PE保鲜袋处理能显著降低杏鲍菇子实体失重率(P<0.01),在贮藏18 d时,两种处理的失重率仅为0.35%和0.20%;两种PE处理的菇体硬度显著高于对照(P<0.05),且在贮藏期间两种处理均分别在第3天和第12天出现了两个硬度峰值;PE处理不易发生褐变,但在贮藏末期,0.03 mm PE处理的褐变程度显著增加(P<0.05)。两种PE处理均能显著抑制贮藏期间TSS和可溶性蛋白的增加,减缓还原糖的消耗。1.5%壳聚糖涂膜处理在0-9 d菇体硬度显著增加(P<0.05),随后硬度快速下降;其失重率较高,与对照无显著差异(P>0.05);贮藏期间褐变指数低,但在贮藏末期的褐变程度显著(P<0.05);贮藏的中期与后期,TSS、还原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均显著低于对照。3种处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杏鲍菇的抗氧化能力,与对照处理相比,3种处理均能显著降低膜透性和脂膜过氧化产物MDA的含量(P<0.05),但在贮藏中、后期,壳聚糖处理的电导率和MDA含量均显著高于两种PE处理。0.03 mm PE和1.5%壳聚糖涂膜处理能显著降低超氧阴离子产生速率和过氧化氢的含量(P<0.05),0.05 mm PE处理能显著降低过氧化氢的含量(P<0.05),但其超氧阴离子产生速率则在3-12 d内显著高于对照(P<0.05);在贮藏前期与末期,3种处理均具有较高的POD活性和CAT活性(P<0.05),但在整个贮藏期间,SOD的活性变化与对照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整个贮藏过程中PE处理表现出较好的贮藏效果;其中0.05 mm PE包装处理效果更为明显,有效保持了杏鲍菇的品质。  相似文献   
872.
[目的]研究金属离子对平菇和杏鲍菇纤维素酶活性的影响。[方法]在以蚕沙、稻壳为基质的平菇和杏鲍菇液体发酵过程中添加0.5 mmol/L的硫酸亚铁、硫酸铜、硫酸锰和硫酸锌,分析这些离子对滤纸酶、Cx酶2种纤维素酶活性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在稻壳、蚕沙为基质的培养基中,添加0.5 mmol/L Zn2+和Mn2+有效提高了纤维素酶活性。[结论]该研究为提高蚕沙和稻壳的纤维素利用率提供了新方法。  相似文献   
873.
为了在即食杏鲍菇产品加工中应用脉冲强光杀菌技术,试验先确定脉冲强光闪照时间、闪照方式,再分析其对即食杏鲍菇产品色泽、质构影响及对表面染菌的杀灭效果,最后研究脉冲强光辅助热与生物抑菌剂对即食杏鲍菇产品灭菌效果。结果表明,脉冲强光最佳闪照时间是即食杏鲍菇产品2面各闪照20s,闪照方式采用先包装再照射;20s处理即食杏鲍菇的色泽、质构没有显著变化,且可使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杀灭率分别为98.34%、91.42%、98.73%;脉冲强光闪照2面各20s+沸水灭菌20 min+50 mg·kg-1的生物抑菌剂Nisin可使产品60d后感官品质与菌落总数均符合质量要求。试验为即食杏鲍菇产品生产采取合理的处理参数值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74.
将玉米芯粉碎成大豆粒大小颗粒,加入适量麸皮、尿素、磷肥等辅料,料水比1∶18,拌料堆焖24小时,接种量20%~25%,并采用改进的接种方法,微孔发菌,大棚覆土等配套措施栽培平菇,发菌成功率达99%,生物效率达150%。  相似文献   
875.
从营养菌丝体鉴定侧耳属菌株的变异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51株Pleurotus菌株的营养菌丝体的形态学、细胞学和生理生化特性.结果表明:菌落形态、无性孢子、细胞结构的变化,菌丝体胞外纤维素酶活力、TTC-脱氢酶活力的变化,酯酶(EST)、过氧化物酶(POD)同工酶谱的异同,可作为鉴定菌株变异的主要标记.应用这些标记,确定了P.floride和P.ostreatus的两株变异株  相似文献   
876.
[目的]延长白灵菇的保鲜期,并保持其商品性。[方法]以天山2号为材料,研究了不同采收期和不同内外包装对白灵菇冷藏保鲜过程中可溶性蛋白、总糖、细胞膜透性的影响。[结果]适宜保鲜的白灵菇外形为菌盖平展、厚≥2.5 cm;最佳冷藏保鲜的条件是运输前逐个进行包装,而在冷藏前去除包装纸放入泡沫箱、外套普通PVC袋,保鲜期可达120 d。[结论]采用该技术,可以提高我国白灵菇贮藏质量,减少贮藏损失。  相似文献   
877.
杏鲍菇菌丝体胞内与胞外多糖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Fenton法、邻苯三酚自氧化法、还原力的测定以及盐酸萘乙二胺比色法等几种实验方法研究了杏鲍菇菌丝体胞内与胞外多糖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杏鲍菇菌丝体胞内与胞外多糖提取物均具有较强的体外抗氧化性能,且随着多糖浓度的增大其抗氧化活性逐渐增强。对羟基自由基(·OH)的清除能力,胞内多糖优于胞外多糖;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的清除能力,胞外多糖优于胞内多糖;在还原力抑制方面,胞外多糖优于胞内多糖;在对NO2-清除方面,胞外多糖表现为最强;在卵黄脂蛋白不饱和脂肪酸过氧化体系中胞外多糖抗氧化能力强于胞内。  相似文献   
878.
刺芹侧耳原生质体诱变育种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原生质体的制备再生及诱变技术进行了珍稀食用菌刺芹侧耳的菌种选育工作。结果表明:通过对再生菌株的筛选,得到速生优质菌株X1,其长速优于出发菌株,达到显著差异,且菇形好,商品性高。同时得到高产早熟菌株X401,比出发菌株产量提高了8%~10%左右。  相似文献   
879.
杏鲍菇菌丝对不同碳氮源利用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液体培养的方法研究了6种碳源、8种氮源对杏鲍菇菌丝胞外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木质素酶(漆酶、愈创木酚氧化酶、多酚氧化酶)活性对菌丝干重的影响。结果表明,酶活性高低和菌丝生长量大小之间无必然联系。各种酶活性在不同碳、氮源培养时有较大差异。就纤维素酶而言,果糖和硫酸铵是很好的碳、氮源;对于半纤维素酶,乳糖和硫酸铵是很好的碳氮源;关于木质素酶,综合比较,较好的碳氮源是果糖和酵母膏。  相似文献   
880.
以杏鲍菇和平菇为亲本菌株,采用双亲灭活原生质体融合技术选育高漆酶活性且遗传稳定的融合菌株。结果表明:杏鲍菇原生质体采用紫外灭活,在30 W紫外灯、照射距离30 cm条件下处理20 min,灭活率达100%。平菇原生质体采用热灭活,65℃处理30 min,灭活率达100%。两菌株按1∶1混合,施加1 MHz、250 V/cm的成串脉冲电压,5.5 kV/cm的融合脉冲电压的电场诱导下使其电融合,原生质体成对率达到70%,融合率为3.2×10-3。从147株融合菌株中筛选出1株高漆酶活性菌株F49,其漆酶和TTC-脱氢酶酶活比双亲分别提高20.6%和25.3%,遗传稳定性分别达到92.0%和92.7%以上。从菌落特征、菌丝形态、菌丝生长量、拮抗试验等方面对融合子进行鉴定,证实为具有双亲性状的融合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