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52篇
  免费   174篇
  国内免费   495篇
林业   221篇
农学   281篇
基础科学   849篇
  641篇
综合类   928篇
农作物   86篇
水产渔业   113篇
畜牧兽医   543篇
园艺   55篇
植物保护   104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52篇
  2022年   113篇
  2021年   117篇
  2020年   139篇
  2019年   161篇
  2018年   136篇
  2017年   170篇
  2016年   173篇
  2015年   163篇
  2014年   166篇
  2013年   240篇
  2012年   209篇
  2011年   237篇
  2010年   194篇
  2009年   168篇
  2008年   160篇
  2007年   188篇
  2006年   152篇
  2005年   135篇
  2004年   107篇
  2003年   95篇
  2002年   86篇
  2001年   54篇
  2000年   48篇
  1999年   42篇
  1998年   41篇
  1997年   48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33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61.
静压式平面空气轴承压力场的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有限元理论分析了静压式平面空气轴承的压力场,并讨论了空气轴承压力场边界条件的处理。分析结果表明,空气轴承的压力场呈现尖峰状分布。分析结果已应用于三坐标测量机的空气轴承设计中,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62.
为了提高液压制动系统的性能,分析了制动效能的影响因素和矿用自卸车液压制动系统的原理。建立了液压制动系统简化模型,并对其关键元件制动踏板阀进行了特性分析。应用AMESim建立了液压制动系统的仿真模型,研究了参数变化对系统性能的影响,提出了余压控制减小制动器作用时间的方法,试验结果验证了仿真分析的正确性和余压控制的可行性,减小了制动器作用时间,缩短了制动距离,使制动性能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63.
在一台改造的4缸柴油机的第4缸进行均质压燃(HCCI)燃烧试验,研究了添加剂对HCCI燃烧过程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HCCI燃烧稳定工况下,没有添加剂的基础燃料PRF90(相当于90号汽油)着火滞后,燃烧放热峰值低,而混有添加剂的基础燃料则着火明显提前,燃烧放热峰值升高。在相同循环喷油量和相同转速的条件下,随着添加剂质量分数的增加,HCCI着火和燃烧放热提前,燃烧放热峰值提高,但过高的添加剂质量分数会使得发动机爆震,工作粗暴。  相似文献   
64.
9SJP-20型秸秆揉切挤压机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决秸秆中粗纤维难以消化吸收的问题,研制了9SJP-20型秸秆揉切挤压机,在分析其结构、工作原理和计算主要技术参数的基础上,完成了样机的设计工作。样机性能试验表明:该机工作性能稳定,揉切效果良好,并有一定的膨化作用,改善了秸秆的适口性,提高了反刍动物的消化率。  相似文献   
65.
针对螺旋弯管内的流动与传热特性,以螺旋弯管传热试验中试验件模型为研究对象,基于Realizable k-ε湍流模型、第一类热边界条件下的薄壁热阻模型,对不同进口来流条件下,采用Fluent对螺旋弯管内水的流动与换热进行数值模拟.计算得到了螺旋弯管内速度场与温度场的分布,通过数值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的比较,验证了数值模拟方法的正确性.结果表明:随着进口来流雷诺数的增大,螺旋弯管内的二次流迪恩涡核心向弯管管壁扩张;在螺旋弯管小曲率比、来流雷诺数2 280~6 000内,螺旋弯管的强化换热综合性能最佳;对模拟结果数据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法,推导出螺旋弯管内换热努赛尔数、进出口压力降的准则关系式.研究结果可为螺旋管式换热器设计与优化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6.
超高压技术在粮食产品加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勇  潘芳  苏光明  詹耀  朱松明 《农业机械学报》2015,46(10):247-256,297
超高压技术是一种非热加工技术,因具有杀菌、保持食品原有营养成分、护色等特点,在食品行业的应用已越来越广泛。目前,超高压技术在粮食产品加工方面的应用发展较快,随着对该技术研究的不断深入,其在粮食产品加工中所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受关注。阐述了国内外超高压技术在粮食产品淀粉改性、蛋白质改性、成分提取、致敏性降低、贮藏(灭菌灭芽)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各方面研究结果的意义、应用价值和前景,并对今后应重点关注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7.
作物茎秆膨胀和收缩变化与其水分状态密切相关,实时监测茎秆的膨胀和收缩变化能够及时掌握作物水分状态,对指导灌溉、提高农业水资源利用率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对于作物茎秆膨胀和收缩变化的监测主要采用基于线性微位移测量原理的传感器,通过测量茎秆的膨胀和收缩引起的位移变化来反映水分状态,存在体积大、价格高、安装不便等问题。为此,该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压阻效应的柔性可穿戴传感器,采用柔性压力电极作为传感元件,贴附在作物茎秆表面,通过监测茎秆膨胀和收缩引起的压力变化来反映作物的水分状态,压力检测电路和数据采集电路将作物茎秆的压力信号转换成电信号进行输出和存储。首先在实验室环境下对传感器性能进行测试和标定,然后在温室环境下将传感器安装在番茄茎秆上观测番茄茎秆的压力变化,并与线性微位移传感器观测结果进行比较,最后在充分灌溉和水分亏缺2种条件下观测番茄茎秆的膨胀和收缩变化。结果表明,柔性压力传感器稳定性测试的平均相对变化率为0.109%;弯折前后引起的输出变化非常小,可以忽略不计;标定结果的决定系数大于0.99,最合适的工作压力范围为2~100 kPa;实验室环境下,柔性压力传感器与线性微位移传感器输出值之间的决定系数为0.9551;温室环境下,充分灌溉组中柔性压力传感器与线性微位移传感器输出值变化趋势一致,两者之间的决定系数为0.7672,亏缺灌溉组中两类传感器输出值均因水分亏缺而呈现下降趋势,输出值之间的决定系数为0.8519。本文所设计的柔性可穿戴压力传感器不仅能够实时监测番茄茎秆的膨胀和收缩变化,还可以对番茄亏水胁迫进行诊断,为实现高效节水灌溉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8.
张佳琛  邓巍 《农机化研究》2021,43(4):191-195,207
针对变量喷雾过程中引起压力变化的问题,为研究其中压力稳定性现象,利用PID恒压控制和PWM变流控制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恒压变流喷雾试验台。在试验台上进行恒压控制试验、喷雾角测量和雾量分布测量试验,从而验证所搭建的恒压变流喷雾装置的恒压稳定性。结果表明:在喷雾流量发生变化时,试验装置能使喷头的喷雾角和雾量分布稳定在固定范围内。  相似文献   
69.
水轮机频繁经历变负荷工况转换过程,使得机组在较短时间内工作参数急剧变化,严重影响电站稳定运行。该研究以某贯流式水轮机为研究对象,在考虑自由液面和水体重力的情况下,采用动网格技术对贯流式水轮机相同出力范围下的减、增负荷过渡过程的动态特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由于增负荷和减负荷过渡过程的起始工况导致起始流动状态不同,因此在相同出力时,机组内的流动分布不同,减负荷过程尾水管内的涡流面积及强度明显小于增负荷工况,且尾水管涡带尺度也明显小于增负荷过程;相比于增负荷过程,减负荷过程中转轮叶片大范围的低压区极易引发空化;机组内的水压力脉动主要以尾水管涡带引起的0.1fn(fn为转频)低频压力脉动和转轮的旋转引起3fn的高频压力脉动为主,增负荷过程的压力脉动幅值明显大于减负荷过程,两种压力脉动共同作用,使得贯流式水轮机主要振动区域集中于转轮。研究结果对贯流式水轮机的设计与运行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0.
东北黑土区耕地肩负国家粮食安全的重任,目前其耕层变浅、质量下降等耕地压力问题逐渐显现。为了掌握区域尺度上黑土耕地压力分布及其动态变化,保护黑土资源,该研究选取21个典型黑土县区,采用修正的耕地压力指数模型、灰色-BP组合预测模型分析测算耕地压力指数及耕地压力变化趋势,并依此对现有黑土地保护政策提出细化建议。结果表明:1)耕地压力指数受到耕地质量(负向影响)、实际人均耕地面积(负向影响)、粮食安全保障范围(正向影响)、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负向影响)等综合影响,得出典型黑土区域耕地压力的时空变化特征。2)耕地压力可表征粮食安全压力,但粮食安全压力无法准确反映耕地压力状况。3)耕地压力变化趋势为整体向好,局部堪忧。2004-2019年21个研究单元中除拜泉县以外耕地压力均下降至安全范围,2020-2024年有15个县区处于无压力平稳区或压力下降区,其余县区处于不同程度的压力状态。最后,对于不同压力区域提出因地制宜的黑土地保护政策建议。研究结果可为缓解黑土耕地压力、实现国家粮食安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