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25篇
  免费   62篇
  国内免费   68篇
林业   136篇
农学   133篇
基础科学   51篇
  43篇
综合类   1205篇
农作物   127篇
水产渔业   123篇
畜牧兽医   260篇
园艺   351篇
植物保护   426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62篇
  2022年   96篇
  2021年   86篇
  2020年   82篇
  2019年   107篇
  2018年   48篇
  2017年   78篇
  2016年   99篇
  2015年   108篇
  2014年   146篇
  2013年   154篇
  2012年   179篇
  2011年   186篇
  2010年   160篇
  2009年   137篇
  2008年   142篇
  2007年   115篇
  2006年   91篇
  2005年   99篇
  2004年   66篇
  2003年   92篇
  2002年   53篇
  2001年   67篇
  2000年   59篇
  1999年   38篇
  1998年   42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30篇
  1990年   28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4年   2篇
  1973年   3篇
  1965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诱王时把失王群每脾两面的蜂身上都喷上"绝螨二号"药液,把准备诱入的蜂王身上也喷上药液,马上放在正嗡嗡作响的蜂群中去,工蜂不围攻,蜂王很安全.  相似文献   
12.
<正> 为了进一步深入研究玉米螟生活习性及人工合成“性诱剂”防治玉米螟应用技术,为大面积推广应用“性诱剂”防治玉米螟技术提供科学的依据,于1992年在省农业总站指导下,在梨树县大房身乡开展了“性诱剂”防治玉米螟大面积示范工作,取得了可喜成果。  相似文献   
13.
14.
羧甲茯苓多糖促诱生细胞因子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羧甲基茯苓多糖12.5-100μg/ml对Namalwa类淋巴细胞、S801和S7811白血病细胞促诱生干扰素-a效价比常规诱生高10-20倍;10μg/ml对人血淋巴细胞促诱生干扰素-r效价比常规诱生高8倍;100μg/ml对人血淋巴细胞促诱生细胞介素-2效价可以达到2500IU/display status  相似文献   
15.
用S—195拖拉机集材有许多优点。文内对S—195拖拉机的性能及集材效率进行了论述,并分析了其经济效果。  相似文献   
16.
激素诱乳技术推广应用及其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7~1993年7年间用"诱乳激素"处理空怀奶牛1302头次,诱乳成功率达86.l%,并有81.6%的牛恢复正常的生理周期,配种后的受胎率达77.4%,直接经济效益为150余万元。本试验表明,对因饲养管理,生殖疾病等原因引起不孕及无乳的成年母牛,用"诱乳激素"进行人工诱乳是完全可行的且经济效益是十分显著的。  相似文献   
17.
桔小实蝇Dacus dorsalis(Hendel)又称东方果实蝇、食心虫,在我区除为害多种水果外,还为害苦瓜、丝瓜等瓜类蔬菜,是近年我区果蔬作物的主要害虫之一。2004年,部分未套袋的番石榴、洋桃、桃、杨梅等水果及苦瓜、丝瓜等瓜类作物,果实受害率平均60%以上,重的达80%~90%。严重影响水果及瓜类的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18.
利用废弃的食用油油壶制成棉铃虫诱捕器,可提高诱蛾的效果。挡板距诱捕器器口的距离以3cm的效果最佳。与常规水钵、水盆诱捕器相比较,全年诱蛾总量分别增加116.3%和减少79.8%,但诱蛾灵敏度均高出18.72%。  相似文献   
19.
果蝇乐诱剂活性试验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果蝇乐诱剂是由多种中草药配制的粉末状新诱剂。本次活性试验表明,该诱剂对实蝇尤其桔小实蝇雄性成虫有较强的引诱力,且药效持久,可长达半年以上。  相似文献   
20.
中生菌素对水稻白叶枯病的防治机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对不同白叶枯病抗性水稻品种用200μg/ml中生菌素55℃温汤药液浸种,自然降温,秧田3—4叶期和移栽前5d各用30μg/ml中生菌素处理后,于成株期剪叶接种白叶枯病菌。结果表明中生菌素前期处理,于成株期接种白叶枯病菌时,高抗、中等抗性和感病品种中过氧化物酶、苯丙氨酸解氨酶和多酚氧化酶3种酶活性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且以中等抗性品种酶活提高最多,接种24和48h,3种酶活性较清水对照分别增加26.92%、26.74%、24.06%和7.09%、1.31%、1.60%。盆栽试验表明,中生菌素对中抗品种的防治效果最好,达58.4%。说明中生菌素对水稻防御酶活性的诱激作用是其防治白叶枯病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