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36篇
  免费   79篇
  国内免费   71篇
林业   326篇
农学   217篇
基础科学   34篇
  187篇
综合类   1104篇
农作物   88篇
水产渔业   17篇
畜牧兽医   199篇
园艺   344篇
植物保护   70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108篇
  2021年   177篇
  2020年   163篇
  2019年   152篇
  2018年   51篇
  2017年   91篇
  2016年   150篇
  2015年   146篇
  2014年   169篇
  2013年   150篇
  2012年   560篇
  2011年   139篇
  2010年   132篇
  2009年   54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142.
为了探究适宜重庆地区的叶用枸杞“宁杞9号”扦插育苗技术,进行了不同扦插基地配比处理下的叶用枸杞扦插育苗技术研究。结果表明:河沙∶椰棕土∶草炭土∶有机肥(3∶3∶3∶1)的基质配比扦插效果最好,“宁杞9号”扦插成活率达到90.25%,扦插苗生根数量4.05根,扦插苗新生根长4.26 cm,扦插苗株高28.39 cm,扦插苗新生枝条粗度0.43,而新生枝条数量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43.
专项定量评估化肥施用面源污染环境风险,精准识别化肥施用面源污染高风险区域,进而制定有效措施,对面源污染管控工作至关重要。利用西安市1991-2018年化肥施用相关统计数据,全面分析了全市化肥施用时序演变和空间分异特征,并评价了化肥施用面源污染环境风险程度。结果表明:西安市化肥施用量在经历1991-2014年的快速增长后,于2015-2018年出现“四连降”;氮磷钾化肥施用结构比例由1991的1∶0.24∶0.13逐步调整为2018年的1∶0.34∶0.37;1991-2018年间化肥施用强度随时间递增趋势明显,2018年化肥施用强度为1991年的3.60倍;化肥施用环境风险整体增大趋势明显,总肥风险已由1991年的“尚安全”程度上升为2018年的“重度风险”程度。西安市化肥施用面源污染环境风险空间差异明显,其中长安区为“低度风险”区域,临潼区、高陵区和鄠邑区为“中度风险”区域,灞桥区、阎良区和蓝田县为“重度风险”区域,未央区和周至县为“严重风险”区域。在确保农作物产量基础上,西安市应从施肥技术、科技攻关、政策法规等层面入手,制定有效管控措施。  相似文献   
144.
增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活力,发挥集体经济的引领作用,对于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具有积极意义。但是,过去的集体化遭遇挫折,现在新形势下的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和发展新型集体经济组织又存在种种困难。因而,在发展农村集体经济过程中借鉴国外经验就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文根据2017年对以色列的实地调研,并结合已有研究文献,在回顾基布兹制度特征和"私有化"改革的宏观背景基础上,围绕20世纪90年代以来基布兹的改革内容、路径和影响,分析了基布兹改革的实质。研究认为,基布兹改革的本质是在坚持生产资料集体所有制的前提下,通过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提高经营效率;通过大幅度缩小公共福利供给范围,降低组织运营成本。改革的目标是提高组织运行效率,而不是放弃集体所有制。同时,基布兹改革背后所蕴含的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经验和教训值得反思和参考。对于当下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来说,其健康发展必须具备三个条件:成员的集体主义认同、新型集体经济组织运行的独立性和集体经济组织体系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145.
抚育间伐对小兴安岭天然针阔混交林碳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小兴安岭地区带岭林业实验局东方红林场天然林试验区,设置6块样地,对天然针阔混交次生林进行不同强度(10%、15%、20%、25%、30%、35%)的抚育间伐;采用平均标准木法取样、实验室重铬酸钾法测定林木碳质量分数,分析不同间伐强度对乔木层地上部分生物量及碳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间伐强度的增加,乔木层地上部分生物量、碳储量整体呈先增加再减小趋势,但间伐8 a内各间伐生物量、碳储量均显著少于对照。伐后1~4 a,间伐强度20%,乔木层碳储量增长率、增长量均高于对照;间伐后1~4 a内,间伐强度20%,乔木层碳储量的恢复能力最强。间伐后5~8 a,高度间伐(间伐强度30%、35%)碳储量恢复能力最弱;间伐8 a后,各间伐强度(10%、15%、20%、25%、30%、35%)的碳储量,分别为74.93±3.42、86.96±7.31、99.24±2.43、93.64±6.68、85.23±2.11、79.54±3.38 t/hm2,林木各器官碳储量差异显著,从大到小依次为树干、树枝、树叶;间伐8 a后,各间伐树干碳储量所占比例比对照所占比例增加-0.04%~12.27%,在间伐强度为20%时树干碳储量比例最高,说明间伐强度20%有利于小兴安岭天然针阔混交林树干碳储量的累积及单株林木质量的提高。总体看,短期间伐(4 a内)利于20%间伐乔木层碳储量的迅速积累,8 a内各间伐仍处于乔木层地上部分碳储量低于对照的恢复期。  相似文献   
146.
总结城市绿地内PM2.5中有机碳(OC)和元素碳(EC)质量浓度的时空变化规律,探究影响OC和EC质量浓度变化的因素,为改善人居环境质量提供依据。选取4种绿地(居住绿地、商业绿地、广场绿地和公共绿地)为研究对象,采用智能中流量TSP采样器采集绿地空气中的PM2.5,通过热光反射法(TOR)检测样品上OC和EC的质量浓度,分析其来源。结果表明,4种绿地内OC和EC质量浓度季节变化一致,均为冬季>秋季>春季>夏季;春、夏、秋3个季节OC和EC质量浓度日变化均呈“一日双峰”型,8:00-12:00和16:00-20:00为早、晚高峰,12:00-16:00和20:00-次日8:00出现低谷值。二次有机碳(SOC)质量浓度为春季(2.84±0.27 μg·m-3)、夏季(2.82±0.32 μg·m-3)、秋季(2.99±0.34 μg·m-3)和冬季(3.15±0.25 μg·m-3),分别占OC质量浓度的29.50%、11.96%、25.47%和32.12%,表明二次污染在各季节均存在。冬季机动车尾气和燃煤排放是PM2.5中OC和EC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147.
为探讨疏穗对葡萄酒类黄酮物质含量的影响,以‘赤霞珠’为试验材料,在果实豌豆粒大小时期进行疏穗处理,葡萄藤负载量分别为22(CK)、16穗·株-1(C1)和10穗·株-1(C2)。采收成熟葡萄果实酿造干红葡萄酒,应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HPLC-MS)分析酒样中类黄酮物质的种类及含量。结果表明,疏穗提高了葡萄酒中单体花色苷和黄烷醇的含量,降低了黄酮醇的含量。主成分分析可以看出3种疏穗处理下‘赤霞珠’葡萄酒品质具有差异性。表明在山西乡宁地区,适度疏穗可以提高‘赤霞珠’葡萄酒中类黄酮物质的含量。其中葡萄藤负载量为10穗·株-1时,葡萄酒中类黄酮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148.
深色有隔内生真菌在寒温带地区的研究在国内还属空白。本研究首次对内蒙古大兴安岭兴安落叶松林下笃斯越橘、越橘、杜鹃和杜香的DSE真菌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这4种杜鹃花科植物都有DSE真菌定殖,但DSE定殖率都小于10%。DSE菌根定殖率与全氮呈极显著负相关。依据菌落形态特征和菌丝体的显微结构特征将这4种植物的根样中分离得到的187个DSE菌株分为15个菌株类型,并对这4种植物进行回接实验,其中有8种DSE菌株类型可以定殖这4种植物,8个菌株类型属于子囊菌门的Phialocephala属,分属4个种。  相似文献   
149.
We used GIS on a regional scale to estimate and compare supply potentials and costs of small-scale logging systems, a mini-forwarder and a 4-ton truck operated by private logging contractors, and manual logging and a light truck operated by individual forest own- ers, with the mechanized operational system of the Forest Owners' Asso- ciation. Total potential yields of timber and logging residues were esti- mated as 418,895 m3 and 254,962 m3, respectively. The economic bal- ances were estimated and available amounts were projected as supply potentials from profitable sub-compartments. As a result, available amounts of timber and logging residues were estimated at 375,466 m3 (89.9%) and 203,850 m3 (80.0%), respectively. Because their transport expenses were lower than for other systems the most profitable sub-compartments were operated by private logging contractors who sold logging residues at a plant. The profitable sub-compartments operated by individual forest owners were few because the extracting distances were usually greater than 20 m. Raising logging residue prices from 3,000 yen·m-3 to 4,080 yen·m-3 or 6,800 yen·m-3, and establishing forest roads, which reduced some extracting distances to less than 20 m, increased the number and area of profitable sub*compartments, and increased available amounts of logging residues.  相似文献   
150.
基质配方和容器对红叶樱花容器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促进新优园林观赏植物容器苗的培育和应用,以红叶樱花为试验材料,研究基质配方和容器类型对容器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基质配方对容器苗的生长有一定的影响.其中A2基质(泥炭∶珍珠岩∶蛭石=5∶3∶2)容重最小,饱和含水量最大,分别为0.283 0 g/cm2和47.243%;植株在此基质中生长表现最佳,其地径、根冠比和根系活力均最大,分别达到4.488 mm、5.502 4和71.343 3μg/(g·h).容器类型对容器苗根系发育的影响较为明显.控根容器最佳,其中植株根冠比最大,达到5.603 3;根系活力为67.379 3 μg/(g·h),约为塑料营养钵和无纺布袋的1.3倍,并且根系结构合理,须根数量极多;其次为无纺布袋容器.综合考虑,红叶樱花容器苗的最佳培育基质配方为泥炭∶珍珠岩∶蛭石=5∶3∶2,培育容器为控根容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