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8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8篇
农学   8篇
基础科学   5篇
  35篇
综合类   101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12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1.
改良剂对镉污染土壤和小白菜养分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小白菜为材料,采用大棚盆栽土培的试验方法,用石灰、膨润土和微生物肥单施或配施作为改良剂,研究改良剂对镉污染土壤和小白菜营养元素含量的影响,试验共种植两茬小白菜.结果表明:所有添加改良剂处理的土壤碱解氮含量均比CK显著降低;第1茬试验中添加改良剂使土壤全磷含量显著高于CK(T7处理除外),土壤有效磷含量显著高于CK(T2处理除外),土壤速效钾含量显著高于CK(T1、T5处理除外).两茬试验中T1处理小白菜地上部全氮含量均显著高于CK;T2、T6处理小白菜地上部全磷含量均显著高于CK;第1茬试验中T1、T4、T5处理小白菜地上部全钾含量比CK显著增大.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采自福建不同地区的 26个土壤的Zn向白菜茎叶的转移能力.结果表明,虽然用DTPA提取的有效Zn与茎叶Zn含量之间无显著相关,但以DTPA有效Zn为基础的Zn转移系数与土壤有效Zn之间呈极显著的幂函数相关,这种幂函数相关将白菜茎叶Zn含量与土壤有效Zn联系起来.在土壤Zn与作物Zn含量无显著相关的情况下,可用Zn转移系数(DTPA基)与土壤有效Zn之间的幂函数关系估计土壤Zn的环境质量限量.  相似文献   
13.
通过田间试验,于2002和2003年在湖南长沙地区的红菜园土和冲积菜园土两种土壤条件下研究了氢醌、双氰胺和硫脲3种硝化抑制剂对土壤和小白菜硝酸盐含量及小白菜产量、养分吸收和其他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硝化抑制剂在试验的各个时期均不同程度地降低了土壤和小白菜硝酸盐含量,其中以双氰胺的效果最好,3种硝化抑制剂均可不同程度地提高小白菜的产量,也以双氰胺的效果最好,且在红菜园土上的增产效果要比冲积菜园土上显著,另外,3种硝化抑制剂还能显著提高小白菜的维生素C和可溶性糖含量,增强对N,P养分的吸收。  相似文献   
14.
以大白菜(叶片绿色)和紫色小白菜(叶片紫色)为亲本进行杂交、回交和自交,研究大白菜叶片紫色的遗传规律。结果表明,大白菜和紫色小白菜杂交F1的叶片均为紫色,但其叶片色泽较亲本紫色小白菜浅。在F2群体中,叶片颜色分离比例接近3紫色:1绿色,BC1群体为1紫色:1绿色,而BC2群体叶片全部为紫色。χ2检测结果进一步证明:大白菜和紫色小白菜杂交后代叶片紫色对绿色受1对遗传基因控制,紫色对绿色为显性,决定叶片紫色的基因具有累加效应。  相似文献   
15.
不同供氮水平对油白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施氮是提高叶菜类蔬菜产量的有效措施,然而过量施氮也会对蔬菜产量和品质产生不良影响。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不同供氮水平对露地油白菜产量、硝酸盐含量和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N180~240kg/hm^2对油白菜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具有显著促进作用;施N120~180kg/hm^2时,能改善其营养品质和卫生品质。氮肥施用量与油白菜产量呈二次曲线关系,与硝酸盐含量呈显著直线正相关关系,基于产量和品质的适宜施N量为180kg/hm^2。  相似文献   
16.
不同土壤改良剂对酸性铝富集红壤毒性缓解效应的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红壤中添加外源铝并种植作物,研究不同土壤改良剂对酸性铝富集土壤的铝毒缓解效应差异及潜在机制。采用酸性红壤做盆栽试验,添加外源铝,并施用土壤改良剂腐殖酸(HA)、生物炭(C)和生石灰(CaO)种植小白菜,设置CK、HA(0.3%HA)、C(2%C)、CaO(0.3%CaO)、Al(1 mmol/kg Al 3+)、Al+HA(1 mmol/kg Al 3++0.3%HA)、Al+C(1mmol/kg Al 3++2%C)、Al+CaO(1mmol/kg Al 3++0.3%CaO)共8个处理,分析腐殖酸、生物炭和生石灰对铝富集红壤不同形态活性铝及作物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铝毒会显著降低小白菜的出苗率和鲜质量,提高小白菜铝含量;而施用改良剂能缓解铝毒对小白菜的抑制作用,改善小白菜的生长状况,降低小白菜铝含量,Al+HA、Al+C和Al+CaO处理小白菜鲜质量较Al处理分别增加86%、775%和1 014%。添加外源Al较CK处理土壤pH降低0.17个单位,活性铝总量显著增加,而添加改良剂后活性铝总量减少。此外,Al处理交换性Al 3+含量较CK处理上升11.17%,Al+HA、Al+C和Al+CaO处理交换性Al 3+含量较Al处理分别下降11.81%、59.63%和87.82%,而单聚体羟基铝离子Al(OH)2+和Al(OH)+2含量却上升。因此,在土壤中加入外源铝显著降低土壤pH,加重酸化,且交换性Al 3+增加,抑制小白菜生长;施用改良剂腐殖酸、生物炭和生石灰后交换性Al 3+含量降低,小白菜生长状况得到改善,其中生物炭和生石灰还能有效增加红壤pH。因此,改良剂通过对土壤pH、养分含量和交换性Al 3+含量产生综合作用从而影响作物生长。  相似文献   
17.
小白菜间作对苎麻地上部分汞吸收富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汞转运富集能力较强的苎麻与对汞富集系数较小的叶菜类蔬菜(小白菜)套作,研究这种套作模式下,土壤中汞的形态变化及两种作物对土壤中汞的吸收富集特征。结果表明:单作小白菜(T1)、单作苎麻(T2)及苎麻-小白菜间作(T3)体系中土壤酸溶态汞的含量较对照明显增高,增幅分别为39.49%、61.67%、58.47%,残渣态的汞含量也有降低趋势,从原来的51.22% (CK)下降到45.61% (T3);苎麻-小白菜间作(T3)提高了麻叶和麻皮中汞的含量,降低了小白菜体内汞的含量。通过苎麻与小白菜间作,可以实现汞污染农地的土壤修复与农业生产的双赢。  相似文献   
18.
以不同浓度(0,2 mg·L-1,5 mg·L-1,10 mg·L-1,20 mg·L-1)吲哚乙酸(IAA)对小白菜进行处理,分析其对小白菜生长和硫代葡萄糖苷(硫苷)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IAA处理浓度的提高,显著增加了小白菜地上部的鲜重,但增幅有所降低。与对照相比,IAA处理浓度为5~20 mg·L-1时,显著诱导了总脂肪族硫苷、总吲哚族硫苷和总硫苷含量的提高,而IAA处理均显著提高了芳香族2-苯乙基硫苷的含量。对单个硫苷来说,在IAA处理浓度为5~20 mg·L-1时,5-甲基亚磺酰戊基硫苷和3-丁烯基硫苷含量得到显著提高;而4-戊烯基硫苷、吲哚-3-甲基硫苷和4-甲氧基吲哚-3-甲基硫苷在外源IAA处理下,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其中4-戊烯基硫苷在较低IAA处理浓度下(2 mg·L-1)即显著高于对照;另外,1-甲氧基吲哚-3-甲基硫苷随着IAA处理浓度的增加呈现递增趋势。此外,随IAA处理浓度的增加,总脂肪族硫苷相对百分含量有增加的趋势,但总吲哚族硫苷相对百分含量呈递减趋势,而芳香族硫苷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可见,对于7种硫苷来说,不同IAA处理浓度下有不同的响应,具有一定的浓度效应。  相似文献   
19.
毒死蜱在设施青菜上的残留动态及安全使用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评价毒死蜱在设施栽培青菜上使用后的残留行为及环境安全性,采用田间试验和气相色谱分析法,研究设施栽培条件下毒死蜱在青菜中的消解动态和最终残留情况,并以残留分析结果为依据,调整实际生产中的用药模式,探索最适的安全间隔期。结果表明,毒死蜱在青菜上的残留消解动态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降解半衰期为1.161~1.438 d;设施栽培青菜中毒死蜱残留风险与田间用药剂量正相关,随着施药剂量的增加,消解速度减慢,残留量增大;设施栽培条件下,按常规使用剂量及施药方法,施药1次的情况下,毒死蜱在青菜上采收安全间隔期应延长至14 d,产品质量水平才符合我国国家标准规定的MRL要求。建议蔬菜生产过程中加强对毒死蜱使用用量及停药期的控制或用易降解的生物农药替代。  相似文献   
20.
有机无机氮肥比例对小白菜产量和硝酸盐、V_C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田间连续3茬定位施肥试验,比较了有机氮肥与无机氮肥不同比例间小白菜产量和硝酸盐、VC含量的差异和关联性.结果表明:①有机氮肥施用比例与小白菜硝酸盐含量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与VC含量呈显著的开口向下的抛物线关系;②小白菜产量高、硝酸盐含量低和维生素C含量高的有机氮肥施用比例为7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