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091篇
  免费   796篇
  国内免费   1629篇
林业   1853篇
农学   1806篇
基础科学   1744篇
  2503篇
综合类   8795篇
农作物   727篇
水产渔业   383篇
畜牧兽医   1586篇
园艺   454篇
植物保护   665篇
  2024年   92篇
  2023年   287篇
  2022年   493篇
  2021年   573篇
  2020年   538篇
  2019年   675篇
  2018年   368篇
  2017年   721篇
  2016年   930篇
  2015年   812篇
  2014年   1022篇
  2013年   1094篇
  2012年   1500篇
  2011年   1389篇
  2010年   1122篇
  2009年   1064篇
  2008年   1005篇
  2007年   1000篇
  2006年   921篇
  2005年   711篇
  2004年   524篇
  2003年   494篇
  2002年   407篇
  2001年   356篇
  2000年   320篇
  1999年   277篇
  1998年   263篇
  1997年   222篇
  1996年   205篇
  1995年   184篇
  1994年   147篇
  1993年   152篇
  1992年   139篇
  1991年   117篇
  1990年   104篇
  1989年   100篇
  1988年   78篇
  1987年   46篇
  1986年   31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4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3篇
  1956年   2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为研究濒危物种红椿(Toona ciliata Roem.)的种群分布格局,在谷城南河流域对发现的仅有两个红椿种群(T1,T2),以相邻格子法设置5 m×5 m、3 m×3 m的样方,精确到1 m格子.通过 χ2检验、Cx的t检验、Morisita Iδ的F检验,对种群分布格局进行判断是否符合泊松分布.结果表明,T1种群在5 m×5 m、3 m×3 m样方尺度下,Cx和Iδ均为泊松分布,5 m×5 m尺度 χ2检验为集群分布,3 m×3 m尺度为Poisosn分布;干扰种群T2种群密度较大,3种检验均为集群分布.因此,分布格局满足 χ2检验的泊松分布,样方设置应注重尺度和数量;df越大,理论值与观测值更可能越接近正态分布,种群分布格局的检验更加真实可信.  相似文献   
992.
综述了植物解剖学的发展历程,石蜡切片和冷冻切片2种方法在植物相关组织、主要器官的研究进展,以及2种切片方法的技术改进,并展望了国内植物解剖学与计算机领域、分子生物学等其他学科相结合的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993.
基于传统的酸性酚—异硫氰酸胍—氯仿一步提取法,比较分析多种优化操作步骤,摸索出一种高质量提取体质量为80~150 g草鱼肠系膜脂肪组织总RNA的改良方法.试验结果显示,相较于肝脏、脾脏、肠道等脏器组织,草鱼肠系膜脂肪组织RNA丰度低,且极易在样品前处理阶段出现顽固性降解问题.探索发现,将取样量增至约30 mg,可提升R...  相似文献   
994.
为建立实现牡蛎疱疹病毒(OsHV-1)在贝类宿主组织中的精确定位方法,基于原位杂交PCR (ISPCR)技术建立了OsHV-1的间接原位杂交PCR (indirect ISPCR)检测方法,并利用该方法对OsHV-1在魁蚶主要器官的分布情况进行了检测和分析。首先选择适合原位杂交PCR的引物,在载玻片上实现对原位固定靶组织内病毒DNA的稳定、特异扩增,然后与使用相同引物制作的地高辛标记核酸探针进行原位杂交,最后通过免疫酶标技术显示样本内OsHV-1的组织分布。为了达到最佳检测效果,对间接ISPCR的扩增循环数以及组织消化的蛋白酶K浓度进行优化。结果显示,最适PCR扩增循环数为20,蛋白酶K浓度为20μg/mL。利用经优化的间接ISPCR检测方法,对OsHV-1在魁蚶外套膜、鳃、肝胰腺、斧足和闭壳肌5个样本中的组织分布情况和亲嗜性进行检测和分析。病毒阳性信号主要分布于魁蚶外套膜结缔组织中浸润的血细胞和成纤维细胞、肝胰腺和鳃浸润的血细胞、斧足和闭壳肌中坏死肌肉细胞的细胞核中。本研究建立的间接ISPCR检测方法具有灵敏、特异和精确定位的优点,通过组织切片上显示的病毒核酸阳性信号,能判别OsHV-1在不同组织部位的分布特点和受感染的细胞类型;适用于OsHV-1感染的确诊、病毒对不同组织器官的亲嗜性、病毒侵染途径和致病机理等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995.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具有防止细胞过度氧化的生理功能,从海洋生物中提取的SOD,可用于清除运动产生的自由基,起到抗疲劳作用.本文探讨了SOD抗疲劳作用的动物实验方法,为验证SOD抗疲劳效果建立技术平台.  相似文献   
996.
中国海洋捕捞能力的计量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以渔船数、总吨位、总功率和专业劳动力为投入指标。以年捕捞产量为产出指标,对我国1994至2005年的近海捕捞与远洋渔业的捕捞能力与能力利用度进行了系统的计量,并以此为依据对我国渔业管理的政策绩效进行了量化分析,发现近年来近海捕捞的渔船数和捕捞劳力的过剩率得到了较好的控制,但渔船总吨位与总功率的过剩率却还处于相对较高的水平。说明目前我国近海增加捕捞能力的主要手段依然是提高渔船的总功率与总吨位,需要在今后的渔业管理中引起重视。通过近海与远洋渔业的比较研究发现,我国近海捕捞能力的实际过剩率已超过了50%,捕捞能力的利用水平不高且提高程度有限;而远洋渔业的能力利用度则尚有较大的提高空间。研究同时显示:我国近海捕捞能力利用度与远洋捕捞能力利用度两条曲线在每次远离后都有互相靠拢的趋势。表明我国远洋捕捞的能力利用度提高后,会吸引近海渔业的部分捕捞能力转入远洋渔业,在降低远洋渔业能力利用度的同时,减轻了近海渔业资源的捕捞压力,也使近海捕捞的能力利用度得以提高;反之,当远洋渔业的能力利用度相对近海渔业较低时,就会有一部分远洋渔业的捕捞能力转入近海捕捞,加大了近海的捕捞强度,使近海捕捞的能力利用度下降。所以,积极提高并保持远洋渔业的能力利用度,对缩减近海捕捞规模有较直接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7.
挤压加工对南极磷虾粉营养组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双螺杆挤压技术制备南极磷虾粉,采用国标方法分析其营养成分,并与船产南极磷虾粉的营养价值进行了比较,包括船产南极磷虾粉和双螺杆挤压方法制备南极磷虾粉的得率、常规营养组分、氨基酸、脂肪酸以及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结果表明:在3种加工方法(其中双螺杆挤压法分别采用两种前处理法)中,两种双螺杆挤压方法制得的虾粉与船产南极磷虾粉的得率、氨基酸、脂肪酸组成及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含量差异较显著;但采用双螺杆挤压经两种不同前处理方法分别制得的南极磷虾粉的得率、氨基酸、脂肪酸组成及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含量差异不显著。这可能为所用原料基础特性差异不同所致。本文探索了双螺杆挤压技术应用于南极磷虾粉生产的可行性,也为"低温"南极磷虾粉的制备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98.
茶多酚与细菌、DNA相互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用微量热法研究不同浓度的茶多酚对大肠杆菌、产气杆菌两种细菌的抑制作用及与DNA的亲合作用,作出其热谱图,得出各种浓度下茶多酚的抑菌情况和DNA亲合情况。结果表明,不同浓度茶多酚对大肠杆菌具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当浓度为620 g/ml时,茶多酚对产气杆菌的作用十分显著。3.3 mg茶多酚与12.6 mg DNA相互作用的亲合热效应为-0.003J。  相似文献   
999.
Maize (Zea mays L.) grain yield is strongly related to the number of harvested kernels, where kernel number can be increased by synchronously pollinating silks rather than allowing them to be progressively pollinated as they naturally appear from the husks. However, there is scarce evidence on how this practice affects kernel weight (KW) and plant grain yield (PGY), and no report exists on its effects when combined with treatments aimed to reduce apical dominance, like male sterility and detasseling. Field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in two growing seasons (Exp1 and Exp2) using two hybrids, cropped at contrasting stand densities (3 and 9 plants per m2) and including (i) male-fertile and male-sterile versions, (ii) tasseled and detasseled plants, and (iii) natural (NP) and synchronous pollination (SP; pollen added manually to ears bagged 5 days after initial silking) systems. Tassel growth of sterile and fertile versions was also evaluated in a separate experiment (Exp3). Detasseling increased the number of ears per plant reaching silking (P < 0.001) of NP plants, but this beneficial effect of reduced apical dominance did not improve kernel number per plant (KNP) or PGY. Similarly, the early arrest of anther growth in male-sterile plants had no clear benefit on KNP. In contrast, KNP was enhanced by synchronous pollination (range between −13% and +71%; average of +15.4% in Exp1 and +3.9% in Exp2). However, this pollination system promoted a decreased in KW (range between −30% and +4%; average of −11.8% in Exp1 and −7.8 in Exp2) such that the treatment had no effect on PGY (range between −19% and +37%; average of +1% in Exp1 and −4% in Exp2). Because plant growth rate around flowering was not different between pollination treatments, assimilate availability per kernel was reduced from ovary fertilization onwards in synchronously pollinated plants when compared to open pollinated plants. This explains the reduced KW when increasing KNP by synchronous pollination. In summary, none of the imposed treatments allowed grain yield to be increased at the plant level.  相似文献   
1000.
花生种子发芽率快速测定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用TTC氯化三苯四氮唑)染色法和红墨水染色法对35份花生品种进行种子生活力的测定,并与其发芽率比较,研究结果表明,TTC法和红墨水法测定的种子生活力和发芽率之间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TTC染色法和红墨水法都可用于花生种子发芽率的快速测定,其中TTC染色法的测定结果可靠性高于红墨水染色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