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4篇
林业   11篇
农学   16篇
  5篇
综合类   56篇
农作物   19篇
水产渔业   7篇
畜牧兽医   28篇
园艺   9篇
植物保护   8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提高大树移植成活率及探索修剪方式与大树移植成活生长的关系,以20a以上生广玉兰为试材,以全冠移植为对照(CK),分别采用剪去1/3枝叶量的轻度修剪(QX)、剪去2/3枝叶量的中度修剪(ZX)和不留枝叶的截干回缩修剪(JX)3种方式修剪后移植,经过3a连续试验观察,研究不同修剪方式对广玉兰大树移植成活率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3种修剪方式极显著提高广玉兰移植后的成活率和新生叶片数、第2年(2013年)和第3年(2014年)的侧梢数、侧梢长度和底径以及第1年(2012年)和第3年(2014年)冠幅生长;与其他2种修剪方式相比,JX显著提高广玉兰移植成活率、第2年(2013年)和第3年(2014年)的侧梢数、顶梢长度、侧梢长度及冠幅生长以及第3年(2014年)的新生叶片数;显著提高第2年(2013年)和第3年(2014年)的侧梢底径。表明截干回缩修剪更有利于广玉兰大树移植的成活和复壮生长。  相似文献   
2.
不同光照条件下番茄主要性状的变化及相关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耐弱光性不同的番茄品种(品系)对光照条件反应不同,确定番茄耐弱光鉴定指标,可以快速有效地从大量种质资源中筛选耐弱光的番茄品种,提高品种耐弱光选择效率;试验对耐弱光性不同的4份番茄品种(品系)于定植后进行遮光处理,分别研究各品种在不同光照下的光合特性、经济性状的变化,并对11个性状进行相关及通径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在透光率为25%(平均光照强度的光通量约为230μmol/)的光照条件下,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坐果率、单果重、单株产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且弱光下坐果率、弱光下净光合速率、弱光下胞间CO2浓度与相对单株产量直接通径系数分别为1.92、1.76、2.13,相关系数分别为0.53、-0.09、0.48。可见,弱光下的坐果率是鉴定番茄耐弱光性的可靠指标,弱光下净光合速率和胞间CO2浓度可作为耐弱光性鉴定的重要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柑桔大实蝇防治的一种新技术。该技术的关键是,在成虫羽化期于桔园及其周围杂草上喷施诱杀剂,诱杀刚羽化出土的成虫,使用药剂为自配糖醋敌百虫诱杀剂,防治效果达99.81%,新技术的防治效果显著优于常规防治技术树冠诱杀所采用的点喷和挂瓶方式的防治效果,常规树冠诱杀使用药剂分别为:果瑞特、猎蝇、诱粘,防治效果分别为61.67%、59.53%、57.47%。  相似文献   
4.
成体瘤背石磺不同组织中的重金属含量及其评价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采用原子吸收法测定了瘤背石磺栖息地(崇明北支芦苇滩涂)的水质、土壤及成体瘤背石磺不同组织中的各项重金属含量,并与相应的国家标准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瘤背石磺栖息地的水质和土壤基本符合相应的国家标准,仅土壤中的Cu和Zn含量略超过国家标准《土壤环境质量标准》,污染指数分别为1.39和1.09。瘤背石磺肝胰腺中积累了较多的Cu、Zn和Fe,含量分别高达314.33、258.33和192.40μg/g组织湿重,两性腺中的Zn含量为309.33μg/g组织湿重,显著高于其它组织(P<0.05),肌肉和卵黄腺中的重金属含量均较低。除Cd含量外,瘤背石磺肌肉中的其它重金属含量均符合国家标准《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水产品安全要求》中的规定要求,但是肌肉中Cd含量远低于CAC标准(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标准)规定的2.0μg/g湿重。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5年生种植人参食用对成年大鼠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影响,探讨人参食用对机体内分泌系统功能的调节作用。方法正常成年Wistar大鼠随机分为10组,即:对照组,5年生种植人参原粉小、中、大剂量(0.25、0.5、1.0g生药/kg)组,5年生种植人参水提物小、中、大剂量(0.25、0.5、1.0g生药/kg)组,5年生种植人参醇提物小、中、大剂量(0.25、0.5、1.0g生药/kg)组,每组14只。各组大鼠连续灌胃给药3个月,观察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人参原粉中、大剂量组,人参水提物大剂量组和人参醇提物中、大剂量组均可使正常成年大鼠血清FSH的含量降低(P0.05或P0.01),人参原粉中剂量组可以使正常大鼠前列腺脏器系数升高(P0.05),人参原粉小、大剂量组可以使正常大鼠睾丸+附睾脏器系数升高(P0.05),人参原粉、人参水提物和人参醇提物各剂量组对正常成年雄性大鼠血清T、Cor.及海绵体组织中NO的含量,雌性大鼠血清E2、Cor.的含量,血清中LH的含量及阴茎、子宫和卵巢脏器系数均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人参原粉、人参水提物和人参醇提物对正常成年大鼠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6.
明确温度与米蛾成虫生殖和卵发育的关系并进行模式化表达,为人工智能规模化繁育米蛾及利用其卵进行天敌昆虫的繁殖提供科学依据。在室内5个恒温条件下(15℃、20℃、25℃、30℃、35℃)测定米蛾卵的发育历期、孵化进度、孵化率及成虫产卵量、产卵动态、寿命等。结果显示,米蛾卵在15℃条件下停滞发育(不能孵化),在20~35℃的温度范围内,卵的发育历期与温度呈负相关,卵的发育速率总体趋势符合Logistic曲线模型V=0.25/[1+exp(5.06-0.24t)](R=0.9993,F=358.06,P=0.0373),孵化率与温度的关系符合二项式关系模型y=1/[0.0144+526644.37exp(-t)](R=0.9471,F=26.14,P=0.0145),在试验温度范围内,米蛾成虫单雌产卵量有随着温度升高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且米蛾单雌产卵量(y)与温度(t)的关系符合二项式模型y=-2.38t2+128.42t-1383.58(R=0.9941,F=84.28,P=0.0117),成虫寿命亦随着温度的升高逐渐缩短。米蛾雌虫产卵适宜温度范围是25~30℃,最适温度为26.98℃,卵发育的适宜温度范围是20~30℃,最适温度为26.90℃。  相似文献   
7.
绿豆种质资源成株期抗旱性鉴定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作物种质资源抗旱性鉴定是获得抗旱资源和挖掘抗旱基因的前提。本研究以21份绿豆种质资源为材料,采用温室内盆栽控水旱胁迫,考察不同品种单株产量、单株荚重、单株粒数、单株地上部生物量、单株生物量、根冠比等12项指标,计算各指标在旱胁迫与对照条件下的比值,运用相关性分析、隶属函数、抗旱系数和抗旱指数方法,评价绿豆成株期抗旱性,筛选抗旱优异种质。结果表明,抗旱系数与单株地上部生物量、单株总生物量、单株荚重、单株粒数、单株有效荚数在旱胁迫与对照条件下的比值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根冠比呈极显著负相关,从而遴选出这7项指标作为绿豆成株期抗旱性鉴定的评价指标;基于隶属函数、抗旱系数和抗旱指数三者呈极显著正相关,且3种评价抗旱分级结果一致性较高,故认为抗旱指数法适宜于大规模绿豆成株期抗旱性鉴定;筛选获得高抗种质3份、抗旱种质6份、中抗种质4份、敏感种质5份和极敏感种质3份。  相似文献   
8.
大豆成株期抗旱性鉴定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6  
以我国不同地区育成的77个大豆品种(系)为供试材料、以晋豆21为对照, 在年降雨量不足40 mm的甘肃敦煌市, 设干旱胁迫和正常灌水2个处理, 考察与产量相关的8个农艺性状, 应用简单相关、等级相关等统计学方法, 筛选优异的抗旱种质资源, 旨在明确大豆成株期抗旱性鉴定指标和评价方法。9种抗旱性评价方法比较结果表明, 基于抗旱系数法、伤害指数和敏感指数对供试材料的抗旱性评价结果完全一致, 基于生物产量、单株粒数和单株荚数的综合评价方法与基于产量的直接评价方法比并无优势。经典的抗旱系数法适宜于筛选抗旱资源, 但不一定能筛选出正常条件下的丰产资源, 而本文提出的改进抗旱指数法可筛选到抗旱性和丰产性兼备的品种, 为抗旱育种和生产应用服务;通过划分不同品种熟期组, 筛选到不同熟期类型的抗旱、丰产品种。本研究为制订“大豆抗旱性鉴定评价技术规范”提供了理论依据, 对大豆资源的抗旱性鉴定和抗旱性育种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小麦生长过程中常因白粉病侵扰而造成产量和品质损失,发掘新抗源、鉴定新位点是小麦品种抗性改良的基础。CH7034是本实验室选育的一份抗白粉病材料。本研究利用芯片技术对CH7034与感病品种SY95-71的重组自交系(recombinant inbred lines, RIL)群体进行扫描,结合3年成株抗白粉病鉴定数据,鉴定出5个QTL-Pm,之后开发SSR标记对主效位点QPm.sac-2B.1 (表型变异解释率为30.6%~33.6%)进行图谱加密,进一步将其定位在小麦2B染色体长臂683 034 934~703 889 622基因组区段内,侧翼标记为X2BL-NRM12和X2BL-NRM17。本研究结果为小麦抗病育种提供了新抗源和可用于PCR检测的常规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10.
With continuous outbreaks of stripe rust (Puccinia striiformis f. sp. tritici) epidemics and rapid breakdown of deployed resistance in bread wheat (Triticum aestivum L.) cultivars in North West Plains Zone (NWPZ) in India warrant knowledge and deployment of new and durable sources of resistance to stripe rust. Bread wheat cultivar PBW 343, until recently the most widely cultivated wheat variety in India, is now highly susceptible to stripe rust (score 9 on a 1–9 scale), whereas PBW 621 (score 5.05–5.65) and HD 2967 (score 5.40–6.20) show low levels of resistance. We conducted an experiment, spanning three crop seasons (2013–2014 to 2015–2016), in which parental lines, F1 and F2 populations, F3 and F4 families from two bread wheat crosses, PBW 621/PBW 343 and HD 2967/PBW 343 were generated and evaluated for stripe rust resistance against a virulent pathotype. While the F1 revealed partial dominance, the segregation pattern for stripe rust resistance in F2 and F3 showed transgressive segregation for resistance in both crosses. Chi-square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resistant segregants possessed two genes, one contributed by PBW 621 or HD 2967 (depending on the cross) and the other, unexpectedly but obviously, came from the most susceptible cultivar, PBW 343. Possible genetic mechanisms for this residual resistance and implications for breeding programs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