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8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7篇
林业   2篇
农学   101篇
基础科学   1篇
  6篇
综合类   126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4篇
园艺   8篇
植物保护   7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5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棉花枯、黄萎病菌营养亲和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邹亚飞  简桂良  马存 《棉花学报》2004,16(3):183-188
介绍了棉花枯、黄萎病菌营养亲和性研究方法和营养体亲和群研究,并着重总结了利用营养亲和群结合DNA多态性技术,研究尖孢镰刀菌(FusariumoxysporumSchlechtend:Fr)专化型、生理小种、亲和群之间的关系,以及棉花黄萎病菌(VerticilliumdahliaeKleb.)亲和群与致病型关系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
棉花黄萎病菌致病型的AFLP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选用41个棉花黄萎病菌(Verticillium dahliae)代表菌系,在温室条件下,对4个棉花品种鄂荆1号(感)、中棉所12(耐)、文-5(抗)和唐棉2号(抗)进行致病性测定,结果可将供试菌系分为落叶型与非落叶型2类。选取8对AFLP引物PCR扩增的结果中,统计带型稳定、清晰且有多态性的条带,共169条作系统聚类分析,将上述菌系分为2大类,第一类为非落叶型菌系,包括10个非落叶型菌系和1个过渡菌系;第二类为30个落叶型菌系。根据聚类分析建立树状图,发现菌系与地理来源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而依据菌系致病力强弱分类则相关关系不大。选用25对EcoRⅠ和MseⅠ引物组合,对供试的41个V.dahliae进行AFLP扩增,筛选到2对引物E64(GACTGCGTACCAATTCGAC)、M53(GATGAGTCCTGAGTAACCG)和E49(GACTGCGTACCAATTCCAG)、M65(GAT-GAGTCCTGAGTAAGAG),能分别扩增出433bp和110bp2条仅为V.dahliae非落叶型菌系独有的特异片段,可将落叶型与非落叶型菌系分开,这2条特异片段被命名为EM433和EM110。  相似文献   
3.
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鉴定新疆棉花落叶型黄萎病菌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张莉  段维军  李国英  宋蓓 《植物检疫》2004,18(5):266-268
用一对棉花落叶型黄萎病菌的特异性引物D1和D2进行PCR扩增,对于落叶型黄萎病菌,该对引物可特异性地扩增产生一段550bp的产物,而非落叶型黄萎病菌则不能被扩增.供试的35个新疆黄萎菌系中,有3个菌系扩增出550bp大小的落叶型黄萎病菌特异性片段,表明目前新疆已存在落叶型黄萎病菌,用此技术可快速、准确地检疫和鉴定落叶型黄萎病菌.  相似文献   
4.
5.
依照柯赫氏法则,利用形态学结合分子生物学的方法首次对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中国农科院草原研究所沙尔沁基地红豆草疑似黄萎病的病样进行分离和鉴定,利用蘸根接种法对病原菌的致病性进行测定。同时,首次在室内条件下对病菌的生物学特性,如生长最适温度、酸碱度以及碳源、氮源对病原菌生长速率和产孢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引起沙尔沁基地红豆草黄萎病的病原菌为大丽轮枝孢菌,菌株具有较宽的温度和酸碱度适应范围,最适于菌株生长和产孢的温度均为25℃,最适于菌株生长和产孢的pH值范围分别为7~10和5~6。在碳源选择上,大丽轮枝孢菌在可溶性淀粉上的生长速度最快,而蔗糖最有利于其产孢。在氮源选择上,大丽轮枝孢菌在牛肉膏和L-脯氨酸上的生长速度较快,且L-脯氨酸最有利于其产孢。  相似文献   
6.
 在棉花现蕾期筛选到一个高抗黄萎病的内生菌菌株,根据16S rDNA序列同源性,将其命名为Paenibacillus xylanilyticus YUPP-1(解木聚糖类芽孢杆菌YUPP-1)。当把该菌标记后,每株棉花施用该菌株达到1×106 cfu时,该菌能顺利定殖于棉花体内。室内盆栽抗病实验表明:当生防菌灌根处理的菌量为每株1×106,1×107,1×108 cfu,其在结铃期的发病株率仅为8%,5%和2%,而此时对照的发病株率高达96%。2008-2009年的小区防治结果表明:当生防菌灌根处理的菌量为每株1×108 cfu时,2008年处理区的棉花黄萎病发病株率和病指为14.8%和8.5,对照分别为53.3%和26.5,2009年处理区的棉花黄萎病发病株率和病指为9.4%和6.5,对照为37.8%和18.8。这些结果表明,解木聚糖类芽孢杆菌YUPP-1对防治棉花黄萎病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7.
棉花黄萎病菌致病力变异生理机制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5,他引:5  
在4种不同的温度下对31个致病力不同的菌株及落叶型菌株V991进行PDA平面培养,81.3%的强致病力类型菌株表现为菌丝型,落叶型菌株均为菌丝型,80.00%的中等致病力类型的菌株为中间型,弱致病力类型菌株均为菌核型。20~25℃有利于病原菌产生菌核,30℃的较高温度明显抑制菌核的形成。各菌株在25℃条件下菌落生长最快,分生孢子产量和毒素产量最高;30℃的较高温度下,强致病力类型菌株的菌落直径、分生孢子产量和毒素产量均显著大于中等致病力和弱致病力类型,且落叶型菌株高于非落叶型菌株。  相似文献   
8.
缩节安对棉花黄萎病发生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棉花黄萎病(Verticiliumdahliae)发病初期田间用缩节安叶面喷施的方法处理棉株可减轻黄萎病的叶面症状,控制该病的发生扩展;在重病田以20、40、60mg·kg-1的浓度于7月上旬,在河南新乡叶面喷施1~2次,病指相对减退率为44.7%~66.7%,产量增加0.86%~9.59%。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究不同年代的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 Kleb.)菌株生物学特性和遗传多样性方面的差异,本文以我国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主产棉区6个省的不同年代大丽轮枝菌菌株为研究对象,观察培养性状,测定致病类型(致病力、落叶型),同时采用ISSR指纹图谱分析其遗传多样性。结果显示,不同年代大丽轮枝菌之间菌丝生长速率无显著差异,但菌核型菌株所占比例有减少趋势;2007~2009年和2017年的菌株全部为落叶型菌株,而1983~2000年的菌株中落叶型菌株仅占28.6%,表明随着年代的推移,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落叶型菌株所占比例呈上升趋势;不同年代菌株之间致病力存在显著差异,1983~2000年、2007~2009年和2017年的菌株中强致病力类型菌株分别占21.4%、25.0%和38.9%,仅有的5株弱致病力类型菌株均为1983~2000年的菌株;与2000年后的菌株相比,1983~2000年的菌株,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为0.205 1,Shannon信息指数为0.299 0,表现出更丰富的多样性,利用NTSYS软件和Structure软件对ISSR指纹图谱进行聚类分析,两种方法均将所有供试菌株分为4个类群,且聚类结果与致病力和不同年代之间均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与地理来源无明显相关性。本研究结果表明,过去30年间我国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棉田黄萎病菌落叶型和强致病力类型菌株所占比例逐渐升高,且不同年代和不同致病力的菌株在遗传上有差异,为进一步探究大丽轮枝菌的遗传与进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在土壤垂直分布中,棉花黄萎病菌主要分布于0~40cm耕作层中,占总菌量的90%多,而40cm以下土层中仅占总菌量的10%;在土壤水平分布中,棉花黄萎病菌随病害的加重,由聚积分布型转变为均匀分布型。在病株中,病菌分布也不均,叶脉>主茎>果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