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1篇
林业   5篇
农学   45篇
基础科学   4篇
  3篇
综合类   154篇
农作物   15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12篇
植物保护   57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提出气相色谱和质谱联用法测定蔬菜中三唑酮的残留量。试样用乙腈提取,提取液在80℃水浴中氮吹至近干,并加2mL正己烷溶解残渣。过Florisil柱净化,收集洗脱液,氮吹,用正己烷定容待测。三唑酮的峰面积与其质量分数有着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63),方法检出限为2.0μg/kg。  相似文献   
112.
小麦白粉病菌对嘧菌酯和三唑酮的敏感性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小麦白粉病菌对嘧菌酯和三唑酮的敏感性差异,采用与田间实际用药条件相似的离体叶段喷雾法比较了2014年河南、河北麦区的小麦白粉病菌对嘧菌酯和三唑酮的敏感性。结果表明,供试菌株对三唑酮的EC50为53.93 mg·L-1,抗性水平为15.14,抗性频率高达93.57%;对嘧菌酯的EC50为0.235 mg·L-1,抗性水平为0.539,未发现嘧菌酯抗性菌株。嘧菌酯对三唑酮敏感菌和抗药菌的毒力分别是三唑酮的59倍和1 396倍。嘧菌酯与三唑酮之间无交互抗性,可见嘧菌酯具有防治小麦白粉病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3.
 抗病品种和化学防治是控制植物病害最有效的两种措施,病原菌在长期选择压下可改变其群体结构,以逐步适应品种抗性和杀菌剂压力。本研究采用拌种离体叶段法对 2012年采自我国9个省(市)的129个小麦白粉病菌Blumeria graminis f. sp. tritici单孢堆分离物进行了三唑酮敏感性检测,同时采用31个已知抗病基因品种(系)对其进行苗期毒性测定,并对二者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29个供试菌株对三唑酮的EC50为 109.97 mg/L,平均抗药性水平达到52.62倍,变异系数为 107.2。所有供试菌株中,99.22% 的菌株产生了抗药性,其中高抗菌株占58.91%,中抗菌株占37.98%。北京菌株的抗药性水平明显高于其他8个省市。利用Popgen1.32软件对9个省(市)小麦白粉病菌群体的毒性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四川群体毒性基因多样性水平最高,Nei基因多样性H值为0.224 1,浙江群体最低,H值为0.096 8。小麦白粉菌群体对三唑酮的敏感性和毒性的相关性分析表明,EC50或EC50变异系数与毒性多样性之间均不存在显著的相关性,但EC50与毒性基因数目之间的关系符合对数方程。此结果可为杀菌剂和抗性品种的合理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4.
对室内筛选出来的2种三唑类杀菌剂与吡虫啉的复配剂及其组分单剂的田间防治效果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复配剂A对小麦叶锈病、白粉病和小麦蚜虫的防治效果分别为90.18%、91.21%和99.06%;复配剂B对上述小麦病虫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9.58%、92.47%和98.71%。复配剂的防治效果优于三唑酮和戊唑醇田间推荐浓度下对小麦叶锈病(84.89%、88.68%)和小麦白粉病(90.24%、90.54%)的防治效果,低于烯唑醇田间推荐浓度下对小麦两病的防治效果90.59%、92.31%;复配剂与吡虫啉在田间推荐浓度下对小麦蚜虫的防治效果97.55%持平。试验结果表明复配剂A与复配剂B在田间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可以作进一步的试验,以期得到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115.
20%氯啶菌酯·三唑酮悬浮剂防治小麦锈病田间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筛选新型高效农药,延缓抗药性,提高防治效果,进行20%氯啶菌酯.三唑酮悬浮剂防治小麦锈病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在小麦锈病初期用药2次,每次用20%氯啶菌酯·三唑酮悬浮剂600 mL/hm2对水750 kg均匀喷雾,对小麦锈病的平均防效在90%以上,增产效果显著,且对小麦生长安全。  相似文献   
116.
小麦条锈病在枣阳市近年来呈中等偏重发生,三唑酮防治条锈病已经使用10多年了,优势生理小种已产生了抗性,为了筛选替代药剂,对12.5%禾果利进行了防治小麦条锈病田间试验示范,现将试验示范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7.
苦槛蓝对菜青虫的生物活性及生理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应用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了^14C-三唑酮在小麦2-3叶期幼苗上的吸收分布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根部给药后2-216h小麦幼苗根部放射性和相对强度由54.0%下降为21.7%;在幼苗残存种子上的放射性相对强度由37.5%上升为56.6%,^14C-三唑同传导速度很快,在叶片中的积累与根部给药时间呈正相关,由8.5%上升为21.7%。  相似文献   
118.
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三唑酮在荔枝园施用后的残留与降解情况.采用气相色谱法-氮磷检测器测定了三唑酮在荔枝果实和果园土壤中的残留量,结果表明:降解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在荔枝和土壤中的半衰期分别为3.6~6.6d、4.1~4.8 d,但在正常使用条件下不会造成荔枝的残毒污染和土壤的残留积累.  相似文献   
119.
1 小麦条锈病 小麦条锈病是一种大区气流传播病害,近几年连年流行,对小麦造成较大损失.一般在冬前¨~12月传入形成初侵染源,在秋苗上侵染为害,形成传病中心.春季气温回升后,在暖湿气流的作用下迅速蔓延扩散,造成大面积流行.为此在小麦条锈病的防治上要采取冬前监测控制发病中心,春季流行期统一药剂防治控制流行的策略.冬前在常发区加强田间普查,一旦发现病株或病叶,立即铲除或在周围施药控制.春季气温回升后,根据品种布局、冬前普查和常年流行地域分布情况,结合天气要素,在病害流行激增期前采取大面积统一药剂防治.常用的药剂有:三唑酮、丙环唑.  相似文献   
120.
三唑酮对烟草幼苗蒸腾速率和净光合速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史国安  荆家海 《华北农学报》1990,5(A12):119-12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