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1篇
林业   5篇
农学   45篇
基础科学   4篇
  3篇
综合类   154篇
农作物   15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12篇
植物保护   57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91.
三唑酮对小麦条锈菌在寄主内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小麦幼苗接种小麦条锈菌3d后,三唑酮喷雾施药。电镜观察三唑酮对条锈菌在寄主内发育的影响。观察发现,菌丝和吸器最初的变化是细胞质中脂肪粒和液泡数量的增加,菌丝和吸器的壁与细胞质膜间出现一些电子致密度高的小泡囊,随后壁内层不规则增厚,菌丝顶端细胞壁增厚最为明显;菌丝和吸器最终解体。吸器外间质的宽度明显增宽,其中累积有染色较深的物质。三唑酮对吸器发育具有致畸作用,并抑制隔膜的形成;受侵寄主细胞分泌的胼胝质,可将吸器体完全包围。观察结果表明三唑酮不仅可直接作用于条锈菌,同时也可通过影响寄生而间接作用于该病菌。  相似文献   
292.
采用长1m,内径2mm,内装5%OV-107/GasChromQAWDMCS(150~180目)的玻璃柱,以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在相同色谱条件下,对三唑酮和甲基异柳磷进行了定量分析,其标准偏差和变异系数分别为0.014、0.008和0.33%、0.77%,回收率分别为100.2%~101.8%和98.7%~101.3%  相似文献   
293.
室内测定了甲霜灵、福美双、三唑酮不同比例混配对辣椒疫霉菌(Phytophthora capsici) 和辣椒白绢病菌(Sclerotium rolfsii)的增效作用,结果表明,5:20:6、5:10:3两种混配比例对两种病菌均具有增效作用,对辣椒疫霉菌的增效倍数分别为1.59、1.81,对辣椒白绢病菌的增效倍数分别为2.32、2.00。  相似文献   
294.
电镜观察结果表明,三唑酮引起胶锈菌发生了一系列变化。病菌单核菌丝和吸器内液泡明显增加,菌丝壁和吸器壁不规则地加厚,菌丝隔膜发育受阻而不能形成完整的隔膜,吸器外间质变宽并充满染色较深的物质,部分吸器发育受阻而使吸器畸形,大量染色较深的物质在性孢子梗顶瑞沉积,使得孢子梗失去产孢能力。病菌以上细胞学变化可能导致了病菌的进一步发育受阻。  相似文献   
295.
条锈病是小麦上重要的真菌病害,严重威胁小麦的生产安全,施用杀菌剂是防治小麦条锈病的重要措施。三唑酮是防治条锈病的主要药剂,但长期单一、大规模使用三唑酮势必导致病原菌抗药性出现,由于小麦条锈菌是严格的专性寄生菌,目前测定条锈菌对杀菌剂的敏感性实验主要在活体小麦上进行,实验结果易受外界环境影响。本研究通过培养皿内离体小麦叶段培养,采取定量接种和软件读数的方法,对2021年西北核心越夏区60个小麦条锈菌菌株进行三唑酮敏感性测定,生测结果表明供试菌株平均EC50值为0.543μg·mL-1,抗性菌株7株,敏感菌株53株,11.67%的供试菌株对三唑酮具有低至中等水平抗性,分子标记结果与生测结果高度吻合。本研究通过优化三唑酮对条锈病防治效果的室内生测体系,使得结果更加稳定、重复性好,同时基于敏感/抗药菌株靶标基因序列分析开发了高通量的抗药性竞争性等位基因特异性PCR-单核苷酸多态性分子标记(KASP-SNP),旨在为防治小麦条锈病筛选高效杀菌剂,同时开展田间小麦条锈菌抗药性监测,了解抗药性分布及抗性水平,为小麦条锈菌抗药性综合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96.
以课题组保藏的一株三唑酮高效降解菌Stenotrophomonas maltophilia(命名为SM3)为目标菌株,以海藻酸钠-聚乙烯醇-活性炭为复合载体进行包埋法制得固定化菌球(PSC-SM3),优化固定化菌球制备条件,对其性能进行表征测定,并评价其投加于不同水体中对三唑酮的实际去除效果。结果表明:c(PVA)为6%,c(SA)为1.5%,c(AC)为2.5%,c(CaCl2)为1.5%,包菌量为0.02 g·mL-1时,PSC-SM3对三唑酮的去除效果最佳;扫描电镜、傅立叶红外光谱、机械强度、弹性系数和储存稳定性的测定结果均表明固定化菌球PSC-SM3具备良好的性能;在供试浓度1、2、5和10 g·mL-1三唑酮污染水体中作用14 d后,PSC-SM3在工业废水中对三唑酮的降解率在50.08%~54.07%之间,在生活污水中对三唑酮的降解率在40.94%~57.55%之间,在农田灌溉水中对三唑酮的降解率在44.83%~57.02%之间。相比于游离菌株,PSC-SM3的修复效果更具有实际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297.
以冬小麦品种豫麦10号为材料,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BR和三唑酮(Tria)对小麦产量的影响及其生理效应。结果表明,0.1μg/mL BR浸种可提高小麦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和耐病能力;0.1μg/mL BR浸种结合拔节期和开花后喷洒Tria,小麦旗叶、倒2叶和倒3叶净光合速率分别比对照提高12.2%,107.O%和188.4%;白粉病和锈病的发病程度降低;特别是穗粒数和千粒重增加较为突出,分别比对照增加2.3粒和3.4g;产量比对照增加20.13%。试验为高水肥条件下小麦高产稳产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调控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