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14篇
  免费   61篇
  国内免费   165篇
林业   303篇
农学   108篇
基础科学   209篇
  219篇
综合类   930篇
农作物   51篇
水产渔业   199篇
畜牧兽医   549篇
园艺   88篇
植物保护   84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47篇
  2021年   52篇
  2020年   52篇
  2019年   62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45篇
  2016年   68篇
  2015年   88篇
  2014年   134篇
  2013年   106篇
  2012年   148篇
  2011年   165篇
  2010年   148篇
  2009年   165篇
  2008年   187篇
  2007年   166篇
  2006年   151篇
  2005年   163篇
  2004年   111篇
  2003年   77篇
  2002年   62篇
  2001年   65篇
  2000年   57篇
  1999年   38篇
  1998年   40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35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30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12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3篇
  1978年   1篇
  1973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奶牛养殖业是我国农业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支撑我国乳制品加工企业发展的关键产业。然而,传统的粗放式养殖模式下,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投入,导致奶牛生产效率低下,牛奶质量也无法保证。随着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中国的奶牛养殖业正逐步从过去的粗放型养殖模式向规模化、集约化、智能化的养殖模式发展。本文通过查阅文献,结合生产实际,综述了智能环境控制、个体识别、精准饲喂、生理和行为监测等智慧养殖关键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其在奶牛生产中的应用,并为本文提到的关键技术绘制了一幅智慧养殖模式图,以期为我国奶牛养殖业提高生产效益和转型升级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992.
干旱区荒漠梭梭柽柳蒸腾耗水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在克拉玛依造林碳汇基地外围,对比分析梭梭和柽柳蒸腾耗水的差异性.[方法]使用包裹式茎流计(Flow4)对梭梭(Haloxylon persicum)和柽柳(Tamarix elongata)枝液流动态进行了监测.对液流速率和枝直径进行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结果]梭梭和柽柳枝液流速率同枝直径达到显著相关,可分别使用幂函数和指数函数进行拟合.在1.0~3.0 cm的枝直径范围内,柽柳的液流速率大于梭梭,液流速率均随枝直径的增大呈减小,液流速率的差异在减小.[结论]在1.0~3.0 em的径级范围内梭梭抗旱能力强于柽柳,随着植株的生长梭梭和柽柳抗旱能力增强,柽柳抗旱能力同梭梭的差距逐渐变小.  相似文献   
993.
<正>9月,随着气温的回落,进入了秋季。这阶段水产养殖管理直接关系着稳固全年养殖成果,确保水产养殖的产量和效益。秋季水产养殖管理要注意以下5点。1增喂精料,培肥促壮秋季水产养殖对象相对减缓个体生长供应,主要满足肌体能量储存,适时增加精饲料的投喂能满足养殖对象的需求,不仅能增加产量,而且可有效提高水产品的出塘规格与养殖效益,如河蟹目前就要增加动物性饵料投喂比例以增加其膏黄,鱼、虾类应增加精料的投放,培肥促壮,减少有些品种如青虾的秋季死亡率。  相似文献   
994.
为深入认识干旱缺水区水通量分配和植被类型变化对群落水分利用特征的影响,在宁夏六盘山叠叠沟小流域,利用热扩散技术、微型蒸渗仪、树干径向变化记录仪及文献资料等方法研究了三种典型植物群落的蒸腾(Tr)、蒸散(ET)和水分利用效率(WUE)及组成的季节变化。结果表明:生长季三种植物群落ET(mm)为:华北落叶松林(429.7) > 沙棘林(379.3) > 草地(206.9),分别大于、约等于、小于同期的降雨量,均呈现低—高—低的月变化趋势。冠层蒸腾是蒸散的主要分量,生长季Tr/ET为:华北落叶松(48%) > 沙棘(39%);华北落叶松林Tr/ET随季节持续降低,沙棘林Tr/ET随季节先升高后降低,最大为50.4%。生长季WUE(g/kg)为:草地(3.1) > 华北落叶松林(2.7) > 沙棘林(2.35)。其中,华北落叶松林WUE变化与其Tr/ET月变化相同,从WUE在林分各层的分布来看,乔木层WUE为4.04 g/kg,草本层为1.36 g/kg;沙棘林WUE表现为生长季前、中期较高而后期较低的变化趋势,其中灌木层WUE为2.32 g/kg,草本层WUE为2.37 g/kg;草地WUE在生长季前、中期均保持在3.2~4.8 g/kg。研究表明:无论是在水分充足季节(生长季中期),还是水分有限季节(生长季初期和末期),植被不可能完全利用所有的降水,但水分利用特征存在种间差异。  相似文献   
995.
王蕙  王辉  罗永忠  马维伟 《草业学报》2015,24(9):206-215
生物量是植物积累能量的主要体现,其在各器官中的分配是植物对环境适应的结果,反映了植物的生长策略。调查甘肃省景泰县绿洲边缘围封沙质草地常见的27种灌木和草本,采用全挖法研究了各植物盛花期时的个体和根、茎、花、叶等构件的生物量特征以及地下-地上生物量关系(根冠比,R/S)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27种植物中,花、叶、茎干重小于1.0 g的分别占到89%,70%,56%,27种植物的根冠比均小于1;2)随着封育措施和人工抚育措施的实施,4种灌木的根冠比(R/S):沙蒿(均值为0.32)、猫头刺(均值为0.78)、荒漠锦鸡儿(均值为0.24)和白刺(均值为0.10)在各样地中表现出显著差异性;3)大部分植物构件对地上生物量的贡献率为:茎>叶>花>根,植物构件对个体生物量的贡献率为:叶>茎>花>根;一年生草本地上(花、叶、茎)生物量与个体生物量的比率显著高于多年生草本和灌木(P<0.05),不同构件对生物量贡献率的差异有利于不同生活型植物的种群扩散和繁衍。  相似文献   
996.
以青藏高原东缘草地典型毒杂草披针叶黄华(Thermopsis lanceolata)为研究对象,通过设置放牧、围封和综合措施(围封+施肥+划破+补播)3种不同的处理,比较披针叶黄华茎叶性状对不同草地管理措施的响应,茎与叶片间的生长关系及其生态适应性。结果表明:综合措施显著降低了披针叶黄华的叶片性状指标;与综合措施相比,放牧显著增加了每株植物茎干重(P<0.05);不同管理措施处理下披针叶黄华叶长、叶宽与叶面积之间,比叶重与茎干重之间均呈简单的异速生长关系,总叶干重与茎干重之间呈等速生长关系,不同的草地管理措施能够通过影响生长曲线的斜率从而影响二者之间的生长关系。围封对退化草地上披针叶黄华茎和叶片的生长抑制效果并不理想,因此需要同时结合施肥、划破、补播等综合管理措施才能使其得到有效的防控。  相似文献   
997.
利用2012年培育的白斑狗鱼(Esox lucius)鱼种当年10月15日至翌年4月20日间体重的测定数据,对白斑狗鱼冬季生长速度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试验期间白斑狗鱼平均增重(235.20±97.52)g,绝对增重率为1.26 g/d,瞬时增重率0.22%/d,证明白斑狗鱼鱼种与主要养殖鱼类鱼种相比具有明显的冬季生长优势。利用新疆水产科学研究所濒危水生野生动物救护中心对2012年繁育的白斑狗鱼快速生长系F1代4个性状(体重、体长、体高及体厚)的测定数据,对生长性能进行了评价,并初步估算了现实遗传力。结果显示:经130 d的养殖,选育系的绝对增重率和瞬时增重率均高于对照系,选育系生长速度比对照系提高了10.54%,且选育系还有很大的遗传改良潜力;体重、体长、体高及体厚4个性状早期的现实遗传力在0.16~0.18间,显示遗传力较低,因此利用家系选育对白斑狗鱼进行遗传改良可能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998.
2008年4-5月对洛河野生鲹鲦进行随机取样调查,共收集样本145(雌44,雄101)尾.测定成熟雌鱼体长(L)、体重(W)、年龄(A)、空壳重(BW)、卵巢重(GW)、怀卵量等指标,计数个体绝对生殖力(F),并计算出鲹鲦的体长相对生殖力(FL)、体重相对生殖力(FW)、肥满度(CF)和成熟系数(GSI)等,用6种数学模式拟合了鲹鲦个体生殖力与生物学指标间的关系.结果表明:①成熟雌性鲹鲦由0+-3+龄鱼组成;②个体绝对生殖力(F)范围为1937-39563粒,平均8436粒;体长相对生殖力(FL)范围为190-2586粒/cm,平均735粒/cm;体重相对生殖力(Fw)范围为110-865粒/g,平均383粒/g;③其个体绝对生殖力与体长、体重和年龄都呈抛物线函数相关,体长相对生殖力与体长、体重和年龄分别呈抛物线、直线和抛物线函数相关,体重相对生殖力与它们相关不显著.  相似文献   
999.
在群体水培条件下,2001、2002年分别以88、122个常规籼稻品种为材料,测定叶面积、干物重(包括根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氮素含量等,采用组内最小平方和的动态聚类方法将供试品种按单穗重从低到高依次分为A、B、C、D、E、F 6类,研究各类品种物质生产与分配的差异及其原因。结果表明:①大穗型籼稻品种抽穗期、结实期、成熟期群体干物质生产量和个体干物质生产量大;②大穗型品种成熟期茎鞘干重比例较大,穗干重比例及经济系数小于中等穗型品种;③单穗重受生物产量和经济系数的共同影响,生物产量特别是单穗生物量对穗重的作用显著大于经济系数对穗重的作用;④大穗型水稻品种播种到抽穗天数、全生育期天数较长,生育期、干物质生长率均是影响干物质生产的重要因素,干物质生长率特别是个体干物质生长率对干物质生长量影响较大;⑤大穗型品种单穗茎鞘重、单穗绿叶重、单穗叶面积大,结实期单穗叶面积下降速度慢。单穗根源、单穗氮源、单穗叶源、单穗碳源优势明显是大穗型品种干物质积累多、穗重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00.
一、奶牛品种差优良的奶牛品种及个体质量,是奶业高产、稳产的前提。品种优良产奶量就高,品种低劣,即使饲喂措施再好,产量也上不去。另外,牛的个体差异也很显著,同样是黑白花奶牛,产奶量相差也很悬殊。选购优良奶牛,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