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98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43篇
农学   159篇
基础科学   43篇
  36篇
综合类   1233篇
农作物   384篇
水产渔业   8篇
畜牧兽医   6篇
园艺   15篇
植物保护   65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44篇
  2016年   63篇
  2015年   58篇
  2014年   106篇
  2013年   102篇
  2012年   140篇
  2011年   151篇
  2010年   116篇
  2009年   118篇
  2008年   108篇
  2007年   113篇
  2006年   72篇
  2005年   66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45篇
  2001年   46篇
  2000年   47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54篇
  1996年   36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5年   5篇
  1957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51.
为研究一季中稻新品种在洪湖市不同播种期产量表现,设5月1日、5月15日、5月30日与6月15日4个播种期处理。结果表明:5月1日处理产量为690.0kg/667m2,开花期天气气温持续达38℃以上,结实率仍有79.4%。6月15日处理产量为709.8kg/667m2,达到播种期范围最高产量水平,高产主要原因一是适时收割,避开了10月14日后降雨期对水稻产量的影响,二是增加防鸟措施,减少了秧苗损失,有效穗为20.9万/667m2。5月30日处理产量最低为667.3kg/667m2,主要原因一是9月20日大风降雨天气,正值水稻收产前,二是8月21-28日抽穗期其中4d低温阴雨,低温在22.4-25.1℃,8月23日降雨达了80.8mm,影响了水稻结实率、穗实粒数与千粒重。  相似文献   
52.
安徽省桐城市地处北纬30°39′~31°16′,东经116°41′~117°09′,年平均气温16℃,0℃以上有效积温5842.5℃、10℃上的活动积温5100℃,无霜期234天,是双季稻区的北缘地带桐城共有耕地3.3万hm^2,1999年以前以双季稻为主,近几年中稻的种植面积迅速扩大,2003年达到1.04万hm^2,中稻生产已在桐城市粮食生产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高温热害严重威胁着中稻生产的发展。  相似文献   
53.
通过对不同药剂防治中稻稻飞虱进行对比试验,筛选出25%吡蚜酮、10%醚菊酯2种药剂,其防治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54.
利用重庆市1986-2009年中稻单产和中稻生育期内旬平均气温、旬降水量、旬日照时数等资料,采用统计分析法建立中稻气象产量动态预报模型,在此基础上预报中稻单产。用5a滑动平均方法分离中稻趋势产量,在分析气象产量与中稻全生育期逐旬气象要素相关性的基础上,以3月中旬平均气温、5月下旬日照时数、7月中旬平均气温、7月中旬降水量、7月中旬日照时数、7月下旬平均气温、7月下旬降水量和8月上旬平均气温等作为关键气象因子,建立中稻气象产量动态预报模型,并应用该模型实现中稻单产动态预报。对1986-2009年的中稻单产做模拟检验,平均准确率在96%以上,95%以上的年份预报准确率超过90%。对2010年的单产进行预报,准确率为91.5%~92.8%,预报准确率较高,基本能满足业务服务的需要。  相似文献   
55.
在1993—2012年湖北省各县(市、区)水稻生产实际状况、气象资料、地形等多种数据的支持下,使用GIS技术建立数据库。结合中稻生长发育规律,计算中稻光合、光温、气候、耕地生产潜力及增产潜力、增产空间,将增产潜力划分为5个等级区,绘制了相应的图表,进一步研究了湖北省中稻不同种植区域对自然资源的利用现状及开发前景。湖北省中稻增产潜力巨大,理论值达1187.8万t,限制增产潜力的主要因素是耕地和气候。  相似文献   
56.
目前在湘鄂川黔边境的武陵山区,杂交稻作单季中稻栽培,发展迅速,对提高水稻产量和解决粮食问题起了重要作用。然而对育秧技术尚缺乏系统的研究,技术改进较慢,秧田播种量带有一定的盲目性,更有甚者,有些地方还在沿用常规中稻的老水秧田育秧,播种量较大,且不分茬口迟早播种量“一刀切”,栽插时秧龄也普遍偏短等。难以育出杂交中稻高产要求的多蘖壮秧。本试验的目的,是从探求个体与群体的矛盾着眼,设计不同的秧田播种量,重点考查秧苗分蘗的发生、停止和死亡的日期,个体器官的建成以及最大载苗量构成的各项指标,为培育适合杂交中稻高产的多蘖壮秧,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57.
杂交中稻、再生稻两季增产的施肥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提高杂交中稻、再生稻两季单产,多次试验其施肥技术,结果表明,中稻适当减少基、蘖肥用作穗(粒)肥,使其前期促蘖壮蘖,中期稳长,群体适中,后期个体健壮,抗逆力增强,光合效率和N肥利用率均提高,因此头、二季均较“重底早追施肥法”显著增产,尤其与穗型较小的品种、中苗移栽、穴植双株、适当密植和增施N肥、中期增施K肥等措施并用时效果更佳。N素基、蘖、穗肥比例为5:2:3的两季增产率均高于其他参试8种单项增产措施,起关键作用的是穗(粒)肥,随施N总量增加而提高其所占比例,对两季总产的配合效应愈好。穗(粒)肥施期则根据中期长势长相而定,一般宜在孕穗期或齐穗期施用。  相似文献   
58.
多效唑(Multi-effect triazole,MET)是一种新型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多种作物具有控制纵向生产、促进横向生长的作用。在杂交中稻幼苗期,每亩用15%的多效唑可湿性粉剂200g兑水100kg喷施,能显著地矮化苗高,增加单株分蘖数,并提早分蘖成穗,叶宽、茎宽也相应增加,从而增强秧苗素质,以作为增穗增产的基础。  相似文献   
59.
福建中、晚稻主栽品种(组合)抗瘟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福建省23个中、晚稻主栽品种进行了两年苗期人工接种在病区4个鉴定点采取田间自然艉发对叶瘟和惠颈瘟的鉴定,综合评定为中抗以上的品种有荆糯6号、汕优10号、特优689、汕优70、特优70、汕优明86等6个品种;根据抗谱分析,汕优10号抗性最强、抗谱最广,其次为荆糯6号、特优689,后3个品种抗性较弱,抗谱较窄。文中对2a抗性鉴定不一致的品种以发病重的一年代表该品种的抗性作了论证;分析了2a抽穗期降雨  相似文献   
60.
利用杂交中稻田间试验等资料,深入地分析了影响四川盆区杂交中稻生长发育,产量形成的主要气象因子,关键时期和作用规律,按穗型,粒型分类建立了杂交中稻生育期、有效穗,实粒数、闰重和产量的气候生态模,在四川盆区杂交中稻生态布局和生产决策服务中具有广泛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