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2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14篇
农学   5篇
基础科学   8篇
  44篇
综合类   81篇
农作物   3篇
畜牧兽医   14篇
园艺   22篇
植物保护   5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9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3.6%阔世玛WG是拜耳作物科学公司生产的一种防除麦田主要禾本科杂草和阔叶草的麦田除草剂,为了验证其冬前春后施用对麦田杂草防治效果及对作物的安全性,我站于2005-2006年进行了小区试验,现将试验情况及结果总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供试作物冬小麦(神麦1号)。1·2防治对象看麦  相似文献   
82.
天然红松混交林的演化史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红松至少在第三纪的中新世就存在于东亚.距令约2500万年的历史。红松林是由第三纪植物区系分化、独立和与其它区系共同演化而形成的、特别是第四纪冰期和问冰期的冷热交替以及全新世的气候回暖.引起了植物不止一次的改变和混和.给红松林的彤成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初次出现含有红松的针阔混交林是在第三纪柬的中新世和上新世.第四纪晚更新世晚期.东北地区的森林类型是以云冷杉占优势的代表冰缘气候的暗针叶林.此时.红松移至长白山南侧和朝鲜半岛一带避难。冰期后.红松混交林以平均每年约200m的宪变迁移速度从朝鲜半岛经长白山向小兴安岭扩展.并经过了桦木林和阔叶林两个阶段.奠定现宾红松混交林水平分布区的面貌只是晚全新世以来的事.距今不过2500a左右,  相似文献   
83.
黄河柳林滩段全新世古洪水滞流沉积物物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黄河中游进行古洪水沉积学研究和水文学研究,为超长尺度水文学提供数据基础。对黄河中游晋陕峡谷段进行详细的考察,在黄河窟野河口右侧柳林滩附近发现3层全新世古洪水滞流沉积物(SWD)。光释光(OSL)测年结果表明,这一期3次古洪水事件分别发生在11 800~11 000aB.P.,10 800~10 200a B.P.,10 600~9 600aB.P.。通过对样品进行磁化率、烧失量、粒度成分、化学元素和扫描电镜的试验分析,确定其为河流悬移质泥沙在高水位滞流环境下的产物,是典型的古洪水滞流沉积物。其中,古洪水SWD的磁化率和烧失量较古土壤低,说明其是新鲜的滞流沉积物,未受到风化成壤作用的影响。3层古洪水SWD的自然分布频率曲线都呈现单峰,峰态尖锐,为极正偏态,说明其分选性好。扫描电镜的分析表明,3层SWD属于河流沙,偏关县L0属于典型的黄土—风积粉砂。不同层次的沉积物记录了不同期次的古洪水事件,反映出其水动力大小的不同或物质来源的差异。结合粒度分析和化学元素的结果,确定古洪水SWD2、SWD3与现代洪水SWD均为细沙质粉沙,化学成分相同,表明是黄河主流大洪水悬移质沉积形成。古洪水SWD1为中沙,与SWD2、SWD3在常量元素和重金属元素含量上有显著差异,而与前人在毛乌素沙漠地区所进行的粒度和元素分析结果接近,说明本层古洪水SWD是支流窟野河流域暴雨洪水从毛乌素沙漠地区侵蚀搬运而沉积下来的物质。该研究成果为今后准确鉴别古洪水SWD及来源判断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84.
基于黄土沉积速率的土壤侵蚀危险度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侵蚀危险度是评估和预测侵蚀作用破坏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危险性的重要指标,也是科学防治水土流失的基础。利用14 C测年技术对陕北黄土高原黄土沉积速率进行研究,并通过计算土壤侵蚀模数与黄土沉积速率的比值,对该研究区的土壤侵蚀危险度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洛川县、延长县和横山县采样点的黄土沉积速率分别为0.017 9cm/a,0.015 3cm/a和0.021 3cm/a,土壤侵蚀危险度分别为14.1,43.3和24.8,均远远大于临界危险度值1,因此该地区为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域。通过该项研究可以为水土保持治理及规划提供科学参考,并为环境治理决策部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5.
关中东部TSG全新世剖面粒度分形特征及古气候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分形理论计算可知,关中东部TSG全新世剖面的土壤粒度分布具有分形特征,剖面分形维数值在2.5443~2.7123之间,其中古土壤S0的分形维数均值最大。粒度分形维数的高值指示暖湿的气候,低值指示干冷的气候。分形特征所揭示的关中东部地区的环境演变过程为:全新世早期,粒度分形维数值相对偏低,风尘堆积占优势,为干旱寒冷的环境,成壤作用较弱;全新世中期,粒度分形维数值偏大,其平均值为2.6713,指示温暖湿润的气候,成壤作用较强;全新世晚期以来,粒度分形维数值降低,土壤颗粒粒径增大,气候变得相对干旱,成壤作用也减弱,但是全新世晚期的分形维数值高于末次冰期。  相似文献   
86.
西安地区全新世气候变化与土壤侵蚀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揭示西安地区全新世环境变化和黄土地层的侵蚀期,利用野外调查和化学分析等方法,研究了西安地区全新世黄土与古土壤发育时的气候变化和不同气候阶段的土壤侵蚀。通过野外调查,在西安白鹿塬区发现了在黄土塬区很少见到全新世中期古土壤分为3个层次,整个全新世黄土剖面可分为5层,表明黄土塬区全新世气候变化与沙尘暴活动与河谷地区一样可分为5个阶段。土层氧化物、微量元素、CaCO3含量和磁化率测定结果显示,西安白鹿塬区全新世8 500~6 000年和5 000~3 100年古土壤发育时较10 000~8 500年、6 000~5 000年和3 100年以来的黄土发育时夏季风活动强,降水量多,气候湿润,沙尘暴活动弱。中全新世8 500~6 000年间发育的S02古土壤中Fe2O3和Al2O3有一定富集,该层土壤类型相当于黄棕壤,指示当时年平均降水量较现今多150 mm左右。虽然沙尘暴活动很弱的间冰期是黄土地层理论上的侵蚀期,但是实际上这一时期的土壤侵蚀很弱。全新世黄土的侵蚀主要发生在气候冷干时期,不是发生在温湿时期。全新世中期6 000~5 000年间的黄土侵蚀率一般大于堆积率,使得广大地区全新世中期的薄层黄土在绝大多数地区受到侵蚀而消失。全新世中期薄层黄土发育时气候变冷干引起的植被退化是当时土壤侵蚀加强和出现侵蚀期的原因。  相似文献   
87.
渭河流域全新世土壤剖面木炭屑记录及其古环境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野外采样及其磁化率、总有机碳(TOC)、木炭屑的分析,探讨全新世野火活动与生态环境演变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TOC并不能完全指示野火活动,木炭屑是指示野火活动的理想指标,木炭屑对生态环境演变特征具有环境指示意义。末次冰期11500aB.P.之前,渭河流域气候干旱,植被为半荒漠草原,自然野火频繁发生;全新世早期(11500~8500aB.P.)野火发生频率大大降低;全新世气候适宜期(8500~3100aB.P.),气候比较湿润,生物风化成壤作用强烈,自然野火发生几率明显下降,但不同地点人类活动引发的野火活动存在区域差异;全新世晚期近3100年以来,气候向干旱化发展,加之人类利用土地活动加剧,生物量燃烧的规模大幅度增加;1500aB.P.以后,木炭屑浓度大幅度减少,野火发生频率大大降低。可能由于渭河流域土地利用方式发生重大改变,人工自然复合生态景观基本形成,因而不再大规模放火烧荒。此外,木炭屑对人类活动的遗迹具有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88.
10%世高是瑞士先正达公司产品,主要成分为苯醚甲环唑,为水分散粒剂,是一种广谱、高效、无公害杀菌剂。2001—2002年我们用其进行防治梨黑星病的田间药效试验。试验园有陕西省乾县泔河梨区上陆陌村宋旭忠梨园,城关镇南街村李志文梨园,新阳乡寨里村刘俊英梨园。土壤为垆土,肥力水平中等,有灌溉条件,管理水平中等偏上。供试品种有酥梨、雪花梨,树龄7~9年。试验设10%世高7000倍、6000倍、5000倍,50%甲基托布津700倍和对照(清水)5个处理。每小区2株,重复3次,随机排列。施药时间从现蕾期、花后、幼果期(4月中旬—6月下旬)、成熟期(7月上旬—8月下…  相似文献   
89.
90.
10%世高防治苹果斑点落叶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苹果斑点落叶病导致苹果树早期落叶。该病是由苹果链格孢菌(AlternariamaliRoberts)的强毒株系引起。病菌对杀菌剂易产生抗性,导致近几年扑海因、大生、多氧霉素等防效相继降低。10%世高水分散粒剂(瑞士诺华公司生产)是一种高效、内吸、广谱性杀菌剂,对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