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8篇
农学   34篇
基础科学   9篇
  5篇
综合类   316篇
农作物   31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47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姚建民 《植物保护》1992,18(5):31-32
全蚀病是禾顶囊壳菌(Gaeumannomyces graminis(Sace.)Arx et Olivier)引起的根部土传病害,危害多种禾本科作物和牧草,但主要危害麦类作物,特别是小麦。Smith(1884)首先在英国报道了小麦全蚀病。本世纪美国、澳大利亚、英国等产麦国家均造成严重危害。我国自1963年以来,山东、宁夏、内蒙、甘肃等20个省市均有小麦全蚀病发生的报道,其中山东、甘肃受害尤重。玉米是禾顶囊壳菌的转株寄主,这是早有记载的,人工接种可轻度感染,一般不表现症状。多年来仍将玉米做为小麦的轮作作物,以控制小麦全蚀病。1986年,辽宁省首先发现禾顶囊壳菌严  相似文献   
92.
宁素军 《安徽农学通报》2012,18(15):104-104,153
介绍了小麦全蚀病的发生症状、侵染循环、发病条件,并提出了一系列的防治措施,以为小麦全蚀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3.
阐述了小麦全蚀病的发病症状及病原菌,总结了其发生特点,介绍了其综合防治技术,以期为防治小麦全蚀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4.
以宁夏两个小麦主栽品种永良4号、铁春作为供试品种,用15%粉锈宁、12.5%稀唑醇拌种和进行土壤处理,在覆膜穴播小麦田进行全蚀病防治试验。结果表明,以12.5%稀唑醇拌种加6.75kg/hm^2粉锈宁进行土壤处理对两品种的白穗防效最高,分别达83.86%、95.13%,以15%粉锈宁拌种6.75kg/hm^2粉宁进行土壤处理的防效分别为73.09%和60.01%,居第2位,但经济效益最高,新增产值  相似文献   
95.
一、主要症状 小麦全蚀病是一种根病。病菌仅侵染小麦根部和茎基部1~2节。病株地上部矮化,变黄。重者枯死。造成白穗。  相似文献   
96.
孔芳 《现代农业》2008,(10):24-25
一、症状 全蚀病是一种典型根病。病菌为害寄主地下部分,但症状也反映到地上部分。病菌侵染根系基部1~2节变黑,潮湿时茎基部叶鞘内侧和病茎表面处变黑色或呈黑褐色,有黑色菌丝层,形成“黑脚”。在近地面叶鞘内侧,产生黑色小粒状体。幼苗受害时,轻的症状不明显,重的幼苗矮化、叶色变浅,底叶发黄,分蘖减少。  相似文献   
97.
<正>小麦全蚀病因危害严重,已被我国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列为补充检疫对象。该病除危害小麦外,还危害大麦、黑麦、燕麦、玉米、谷子等作物和鹅观草、毒麦等禾本科杂草。小麦全蚀病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1852年南澳大利亚农民首次发现,1870年被命名为小麦全蚀病。我国主要发生在黄河以北地区,近年来正向长江流域麦区蔓延。2014年4月,在四川省阆中市思依镇小垭子社  相似文献   
98.
小麦全蚀病是小麦生产中的一种毁灭性病害,具有传播速度快,危险性大,难以根除的特点。由于受土壤微生物和理化性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防治十分困难。是植物病害研究工作者公认的“癌症”。  相似文献   
99.
根据多年防治经验,总结出伊川县小麦全蚀病发病机理、传播途径、发病条件和发生规律。以此为基础,提出了小麦全蚀病防控与综合治理技术。  相似文献   
100.
玉米全蚀病是近年辽宁、山东等省新发现的玉米根部土传病害。苗期染病地上部症状不明显,间苗时可见种子根上出现长椭圆形栗褐色病斑,抽穗灌浆期地上部开始显症,最初叶尖、叶缘变黄,逐渐向叶基和中脉扩展,后叶片自下而上变为黄褐色枯死。严重时茎秆松软,根系呈栗褐色腐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