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26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49篇
林业   37篇
农学   120篇
  57篇
综合类   798篇
农作物   80篇
水产渔业   15篇
畜牧兽医   94篇
园艺   272篇
植物保护   41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69篇
  2011年   52篇
  2010年   75篇
  2009年   67篇
  2008年   73篇
  2007年   56篇
  2006年   58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47篇
  1999年   44篇
  1998年   60篇
  1997年   47篇
  1996年   51篇
  1995年   51篇
  1994年   60篇
  1993年   61篇
  1992年   56篇
  1991年   54篇
  1990年   37篇
  1989年   33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71.
西瓜组织培养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西瓜组织培养的研究与应用进行了综述,西瓜组织培养的研究主要应用于快速繁殖和遗传转化。西瓜芽培养的研究较完善,花药培养也获得了花粉植株,但原生质体培养仅诱导出愈伤组织。  相似文献   
172.
平菇和榆黄蘑原生质体分离与融合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振钦  赵丽珍 《食用菌》1996,18(1):13-14
平菇和榆黄蘑均属侧耳属(Pleurolus)两个不同种。平菇生长势强,抗逆性好,单产高;榆黄蘑色泽鲜黄,味道鲜美,清新可口,但是产量低。如果把二者特性结合、综合在一起,可创造出抗逆性强、生长势强、味道鲜美,适口的新菌株,在理论上和生产实践都具有重要意义。关于平菇和榆黄蘑种间融合育种的研究,国内外目前少见报道。笔者在1991~1993年间进行了平菇和榆黄蘑的原生质体分离和融合的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3.
Zhonghua 8 is a japoniea rice variety derived from anther culture with characteristics of high productivity, good quality and disease resistance, and has been cultivated in large area in North China.  相似文献   
174.
为了探索不同酶系组成对玉米弯孢叶斑病菌原生质体制备的影响,建立该病菌原生质体遗传转化系统,采用酶系混合物裂解菌丝体制备原生质体,采用PEG介导方法进行原生质遗传转化,通过PCR和Southern blotting技术对转化子进行验证。结果表明:1%溶壁酶+1%蜗牛酶+1%纤维素酶混合酶系为玉米弯孢叶斑病菌原生质体制备的最佳酶系,可以产生原生质体6.78×106 cfu/mL。用PEG介导方法转化共获得16个稳定的转化子,从中随机挑取5个转化子发现质粒pV2已被成功整合到基因组中。本研究获得了制备玉米弯孢叶斑病菌原生质体的最佳酶系,建立了PEG介导的原生质体遗传转化体系,为开展该菌致病相关基因克隆和基因功能研究提供了一种手段。  相似文献   
175.
将膜联蛋白V(Annexin V)法与碘化丙啶(PI)染色法相结合检测烟草(Nicotiana tabacum L.)原生质体的早期凋亡,结果表明:在中性盐胁迫下,能够很好地区分早期凋亡的原生质体和死亡的原生质体。200 mmol.L-1NaCl对烟草原生质体胁迫5 h,凋亡率能达到7.57%;但在200 mmol.L-1NaHCO3碱性盐胁迫下,质膜透性发生了改变,不易区分早期凋亡的原生质体和死亡的原生质体,同时,随着碱性的增加,原生质体破碎率显著升高。碱性的NaHCO3和Na2CO3表现出对细胞膜的破坏作用。  相似文献   
176.
探索了盐地碱蓬愈伤组织原生质体提取过程中所需要的酶浓度及其比例、最适甘露醇浓度,以得到最佳盐地碱蓬原生质体的纯化方法。结果表明,原生质体分离的最佳条件是:甘露醇0.7 mol/L、纤维素酶3.0%、离析酶1.0%和果胶酶0.2%。  相似文献   
177.
以Ionopsis utricularioides试管苗叶片为材料进行原生质体分离,研究了酶液组合、酶解时间、甘露醇浓度、预处理方法等因素对原生质体的产量及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Ionopsis utricularioides试管苗叶片在含有0.5%果胶酶+2.0%纤维素酶(绿色木霉)+(11%~12%)甘露醇CPW溶液的混合酶液中,在25℃黑暗环境下静置酶解3h,原生质体分离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78.
Protoplast isolation is relevant for many different applications and has been principally used in proceduresnvolving genetic manipulation. In this study, the age of mycelium, osmotic stabilizers, enzyme, incubation temperature and incubation time were evaluated in terms of their effects on protoplast yield. The young mycelia (3 d) of Tulasnella calospora were digested for 6 h at 30℃ in a mixture of 1.2 mol·L-1 MgSO_4 + 10 mmoI·L-1 K2HPO4 as the osmotic stabilizer, with a 1.0% lysing enzyme and 1.5% driselase: more than 106 protoplasts mL-1 were obtained. When collected 3y density gradient centrifugation, the concentration of protoplasts can reach 107-108 protoplasts mL-1, an amount suitable enough for experiments of transformation in fungi. For every 10_5 protoplasts, about 15-25 protoplasts can egenerate after 24-36 h cultivation in a liquid medium and after 8-10 d in an agar medium. This study produced an efficient method for protoplast production, reverting them into a typical mycelia morphology using a Tulasnella calospora solate.  相似文献   
179.
在植物基因表达调控的过程中,启动子作为调控基因表达的顺式元件起着重要作用。为了筛选在玉米早期籽粒中强表达的启动子,选取6个启动子pCaMV35SD、pUbiquitin、pZmActin1、pZmSTK2、pZm66589和pZmbHLH148,分别构建EGFP表达载体并转染玉米原生质体,快速验证载体功能构建的正确性;同时采用花粉磁转染法将6个表达载体导入玉米自交系郑58中,并对不同启动子驱动的EGFP载体在授粉后48h玉米籽粒中的荧光强度和荧光检出率进行观察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6个启动子驱动EGFP表达载体构建正确;pCaMV35SD启动子驱动EGFP表达载体的荧光最强,6个启动子驱动EGFP表达载体由强到弱依次为pCaMV35SD>pZmSTK2>pZm66589>pZmbHLH148>pUbiquitin>pZmActin1,其荧光检出率分别为27.17%、27.17%、29.83%、23.84%、13.40%和30.57%。  相似文献   
180.
吴强  ;胡宝坤 《食用菌》2014,(5):20-21
以莲花菌多糖产生菌GF12为出发菌株,采用紫外诱变原生质的方法,获得1株莲花菌多糖高产菌株,其摇瓶发酵产糖最高达1.0 mg/ml左右,比出发菌株提高了56.25%。通过摇瓶发酵试验,研究了该菌株的传代产多糖能力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经过多次传代,GFS2402产多糖能力没有改变,遗传性状稳定,有望应用于工业生产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