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6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30篇
林业   31篇
农学   18篇
基础科学   29篇
  59篇
综合类   264篇
农作物   3篇
水产渔业   39篇
畜牧兽医   8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改性高岭土对水体中氮 磷去除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恒温振荡试验,研究了酸、碱、盐改性高岭土对水体中氮、磷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处理高岭土对水体中氮、磷的吸附速率均较快,在2 h内均能达到吸附平衡.由Freundlieh等温吸附方程模拟得出各处理高岭土对氮的吸附能力大小为Al处理>Ca处理>碱处理>Mg处理>原土>酸处理;对磷的则为Al处理>Mg处理>Ca处理>酸处理>原土>碱处理.南Langmuir等温吸附曲线方程得出各处理高岭土对氮的理论饱和吸附量顺序为Mg处理>Ca处理>碱处理>Al处理>原土>酸处理;对磷的则为Al处理>Ca处理>Mg处理>酸处理>原土>碱处理.各处理高岭土去除氮的适宜pH值为5.5~8.5,去除磷的适宜pH值为4~8.5.  相似文献   
42.
为确定节杆菌除锰的最佳工艺条件,采用4因素3水平进行正交实验,研究了pH、温度、装液量和初始Fe^2+浓度对节杆菌除锰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节杆菌除锰的最佳条件为Fe^2+浓度100mg/L、pH6、25℃、装液量100mL/250mL。在此条件下节杆菌对培养基中Mn^2+去除率达93.38%。采用节杆菌的菌体直接对硫酸锰溶液和地下水进行除锰实验,取得较好的除锰效果。  相似文献   
43.
利用IC反应器处理垃圾渗滤液,试验在判断渗滤液C/N性能的基础上逐步提升进水有机负荷,使进水负荷在反应器启动末期达到垃圾渗滤液原水水质的要求,随着颗粒污泥的形成,反应器出水C/N比由0.62提高到1.70,CODCr去除率达到56.8%,氨氮去除率达到12.5%。反应器对垃圾渗滤液的去除率较低,建议实际工程中后续深度处理工艺。  相似文献   
44.
反渗透膜削减沼液氨氮工艺优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确定反渗透膜系统削减沼液氨氮的最佳反应条件,以氨氮去除率为评价指标,采用Plackett-Burman试验从影响氨氮去除率的4因素中筛选出运行压力、pH值和回收率3个显著影响因素,通过最陡爬坡试验逼近最大氨氮去除率区域,在此基础上,利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对显著因素进行优化。结果表明:结合试验的可操作性,最优反应条件为:运行压力5.50 MPa,回收率76.00%,pH值7.70,氨氮的实际去除率可达96.13%。对去除率影响主次顺序为运行压力回收率pH值。运行压力和回收率、pH值和回收率,二者的交互作用均极显著,运行压力和pH值的交互作用显著。模型失拟项P=0.54410.05,表明失拟不显著,二次回归模型与实际情况拟合得很好,该研究可为深入了解反渗透膜削减沼液氨氮性能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5.
【目的】分析采用电Fenton法处理延长某油田采油废水时,各影响因素对废水污染物去除率的影响,旨在为采油废水的处理提供试验依据。【方法】先比较电Fenton法与Fenton法处理采油废水的效果,之后研究电流强度、H2O2质量浓度、H2O2与FeSO4物质的量之比、pH值和板间距等影响因素对采油废水COD去除率的影响。【结果】比Fenton法相比,电Fenton法处理采油废水时的COD去除率明显提高;COD去除率随电流强度和H2O2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增大,在电流强度为1.5A、H2O2质量浓度为1 100mg/L时达到最大,之后继续增大电流强度和H2O2质量浓度则不利于反应的进行。当H2O2与FeSO4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5∶1,30∶1,25∶1,20∶1时,随着FeSO4质量浓度的增大,COD去除率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H2O2与FeSO4的最佳物质的量之比为25∶1,此时FeSO4的质量浓度为196.7mg/L。随着pH增加,COD去除率先增加后减小,最优pH值为3。随着板间距的减小,COD去除率先增加后减小,最佳板间距为10mm。【结论】获得了电Fenton法处理采油废水的最佳条件,在此条件下COD的去除率可达到80%以上。  相似文献   
46.
化学絮凝法对高质量浓度养猪废水预处理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COD质量浓度超过30 000 mg/L有机养猪废水为研究对象,研究硫酸铁、硫酸铝、结晶氯化铝、聚合氯化铝钾、聚合氯化铝、壳聚糖6种絮凝剂对该废水浊度、COD、 NH3-N、 TP、BOD5的影响,并简要分析絮凝法预处理的经济成本。结果表明,6种絮凝剂对废水各项指标均有一定的处理能力,浊度的去除率为95.2%~99.7%;COD的去除率为36%~53%;NH3-N的去除率为25%~72%;TP去除为82%~97%;经6种絮凝剂处理后,水质BOD5/COD依次为0.415,0.504,0.424,0.505,0.379,0.135,除壳聚糖外,生物可降解性均比原废水提高。6种絮凝剂对养猪废水的预处理效果显著,为后续的生物处理提供了有利条件,综合考虑处理效果和经济因素,聚合氯化铝钾为最佳絮凝剂。  相似文献   
47.
厌氧消化技术被广泛用于猪场废水的处理,为探明四环素类抗生素对猪场废水对厌氧消化产生抑制作用的边界浓度值,选用了2种常用的四环素类抗生素土霉素和金霉素作为抑制剂,用重铬酸钾法测出COD,以COD去除率反映抗生素的独立抑制和联合抑制效果,结果显示:土霉素、金霉素对厌氧消化的最低抑制浓度分别是0.3、0.1 mg/L,且2种抗生素的联合抑制效果大于单独抑制效果。  相似文献   
48.
半咸水人工湿地净化越冬养殖循环水的效果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为拓展人工湿地在水产养殖上的应用,该文研究了半咸水人工湿地的循环水越冬系统中暗纹东方鲀越冬养殖效果和净化效能。结果表明,经过166d越冬养殖,暗纹东方鲀越冬成活率(76.94±13.87)%,饵料系数5.49±1.77。在无任何外源能源加温的情况下,系统水温保持在暗纹东方鲀幼鱼的生存最低温度以上。在半咸水环境下(7.6‰~9.9‰),人工湿地对养殖水有良好的净化效果:总氮去除率为30.5%、总氨氮为69.6%、亚硝酸盐为96.1%、硝酸盐为9.7%、总磷为18.4%、COD为38.8%、总悬浮物为79.7%,循环水经过人工湿地后水质符合国家渔业用水标准;越冬期间,越冬养殖池水质状况良好;除TN和NO3-N在越冬期间的去除率比在夏季的明显低外,其他主要污染物的去除率与夏季比较没有明显变化。在试验负载范围内,系统去除量随进水污染负载量的增加而增加;通过建立预测模型预测出湿地养殖面积比值0.36~0.97,与实际值1.26相比,养殖密度尚有提高的空间。因此,人工湿地能持续有效地去除暗纹东方鲀越冬循环水养殖系统中的主要污染物,说明该系统能在越冬养殖生产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49.
为研究原位状态下灌区沟渠及塘堰湿地系统对稻田氮磷污染的去除效应和规律,在湖北省漳河灌区选取农沟-斗沟尺度的3段典型排水沟渠和一处塘堰,分别于2009-2010年5—9月水稻生育期在沟渠和塘堰进出水口采集水样进行氮磷浓度化验分析。结果表明,灌区农沟-斗沟尺度典型排水沟渠对总氮、硝态氮、铵态氮、总磷整体去除率分别为44.6%、9.9%、37.3%、35.1%;塘堰对总氮、硝态氮、铵态氮、总磷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15.2%、15.6%、30.2%、-6.5%。典型沟渠和塘堰对氮磷污染的去除表现出一定的抗冲击自修复性。原位条件下,由于排水沟中水力停留时间都不长,使得种植不同植被的沟段之间对氮磷的去除效应差异性不明显。塘堰湿地系统中植被的选育及其管理对去除稻田排水氮磷污染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0.
利用3 种栽种植物的美人蕉(Canna indica Linn)湿地(M)、狼尾草[Pennisetum alopecuroides (Linn.) Spreng]湿地(L)、苏丹草[Sorghum sudanense (Piper) Stapf]湿地(S)和未栽种植物的对照湿地(CK), 研究高、中、低出水口及不同植物对垂直流人工湿地污水净化效果的影响。垂直流人工湿地进水来自常熟农业生态试验站生活污水厌氧池, 以间歇式进水方式运行, 进水水力负荷为0.15 m3·m-2·d-1。结果表明: 不同出水口位置对NH4+-N(铵态氮)、NO3--N(硝态氮)、COD(化学需氧量)的去除率存在显著性差异。随着出水口位置的降低NH4+-N 的去除率显著增加, 最大去除率达到98.3%。出水口位置升高NO3--N 与COD 的去除率则显著增加, 高出水口的去除率分别达到-47.4%和64.5%。与中、低出水口处理相比, 高出水口的TN(总氮)去除率提高22.5%~27.6%。而对TP(总磷)的去除率恰恰相反, 高出水口处理TP 去除率比中、低出水口低20.6%~28.9%。3 种有植物湿地—美人蕉湿地、狼尾草湿地、苏丹草湿地对NO3--N、TN、TP、COD去除率显著高于未栽种植物的对照湿地, 分别提高74.4%~98.6%、11.3%~17.8%、8.60%~16.3%与14.1%~19.0%。3 种植物湿地之间对NO3--N、TN、TP、COD 去除效果没有显著差异。对NH4+-N 的去除效果, 美人蕉湿地显著低于其他3 种湿地。以上结果表明, 通过对垂直流人工湿地的出水口位置控制和栽种湿地植物,可以有效地改变污染物的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