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4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18篇
林业   31篇
农学   17篇
基础科学   2篇
  15篇
综合类   169篇
农作物   12篇
水产渔业   40篇
畜牧兽医   116篇
园艺   26篇
植物保护   2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为了研究肉桂精油对辣椒疫霉菌Phytophthora capsici的生物活性,离体条件下测定了肉桂精油对辣椒疫霉菌各个生长发育阶段的影响;观察了处理后供试菌菌丝形态结构的变化;测定了对菌丝体细胞膜通透性的影响;盆栽试验测定了药剂对辣椒疫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肉桂精油对辣椒疫霉菌菌丝生长的有效中浓度(EC50)为111.89 mg/L;对病菌孢子囊产生的EC50为61.09 mg/L;对孢子囊萌发的EC50为95.14 mg/L;对游动孢子萌发的EC50为54.88 mg/L。肉桂精油可显著降低辣椒疫霉菌菌丝的鲜重和干重,并使菌丝分支增多、变短;亦能提高该菌的细胞膜通透性。盆栽试验表明,肉桂精油对辣椒疫病具有很好的保护和治疗作用。可见,肉桂精油对辣椒疫霉菌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在防治辣椒疫病上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52.
为探明大白菜霜霉病病原菌寄生霜霉Peronospora parasitica对氟吡菌胺的敏感性,采用凹玻片保湿法和离体子叶浸泡法测定了氟吡菌胺对寄生霜霉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氟吡菌胺对寄生霜霉孢子囊萌发、芽管伸长、病斑扩展、孢囊梗形成及孢子囊产生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对孢子囊萌发和芽管伸长的抑制效果最显著,EC50值分别为0.113 3和0.291 8μg/m L;当氟吡菌胺质量浓度为8.00μg/m L时,对病斑扩展和产孢量的抑制率分别达到86.08%和72.48%,且对孢囊梗的产生也有显著的抑制作用。选用离体子叶浸泡法,测定了氟吡菌胺对从山东省不同地区采集分离的60株寄生霜霉菌株的毒力,发现菌株之间对药剂的敏感性差异较小,敏感性频率呈近似正态分布,其EC50值范围为0.163 2~0.802 2μg/m L,因此可以将其EC50平均值0.405 3μg/m L作为寄生霜霉对氟吡菌胺的敏感基线。  相似文献   
53.
1生物学特性 桑蚕是完全变态昆虫,一生经过卵、幼虫、蛹、成虫等4个形态上和生理机能上完全不同的发育阶段。卵是胚胎发生、发育形成幼虫的阶段,幼虫是摄取食物营养的生长阶段,蛹是从幼虫向成虫过渡的变态阶段,成虫是交配产卵繁殖后代的生殖阶段。整个世代只幼虫期摄食,并为蛹和成虫期的生命活动积贮营养。  相似文献   
54.
桑树中的1-脱氧野尻霉素含量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综合桑品种、桑树生长季节、桑树不同药用部位以及桑叶的不同发育阶段等因素探讨桑树(Morus L.)体内1-脱氧野尻霉素(1-deoxynojimycin,1-DNJ)的积累规律,期望发掘富含1-DNJ的生物资源。利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18个代表性桑品种的摘芯芽和2个桑品种全年不同季节、不同发育时期的桑叶以及不同季节桑枝皮中1-DNJ的含量,并测定了与桑树亲缘关系相近的构树(Broussonetia papyrifera L.)等7种植物中的1-DNJ含量。在18个供试桑品种的摘芯芽中,1-DNJ含量以秋雨和沙2×伦教109最高,质量分数均达0.328 0%左右,黄鲁的1-DNJ含量最低。农桑14号和陕桑305两个桑品种冬、春季不同发育时期桑叶中的1-DNJ含量以冬芽最高,质量分数分别达到0.345 3%、0.255 7%,在开叶期和叶片成熟期较高,在缓慢生长期较低;不同季节桑叶中1-DNJ的含量均是嫩芽>嫩叶>成熟叶>老叶,其中嫩芽和嫩叶中1-DNJ含量以晚秋最高,成熟叶中以夏季最高,而老叶中的1-DNJ含量以春季最高;桑枝皮中1-DNJ的含量以中秋和晚秋期较高,夏季最低。测定的7种非桑属植物均不含1-DNJ。结果说明桑树是富含1-DNJ的主要植物资源,其中在桑园管理过程可以大量获得的桑树摘芯芽以及桑树伐条剪下的桑枝(桑皮)中均富含1-DNJ,具有重要的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55.
<正>1发病情况2009年7月,某养羊场所饲养的小尾寒羊中5只羔羊发病,经综合诊断、流行病学调查及向畜主询问,确诊为羔羊白肌病。发病原因主要是羊在舍饲期间缺乏含硒物质,造成生长期及发育阶段体质比较虚弱,抵抗能力降低,同时也是母羊在怀孕  相似文献   
56.
华北驼绒藜种子发育期各器官间碳水化合物的再分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高峰  贺晓  易津 《草业学报》2013,22(4):327-333
对华北驼绒藜种子发育阶段的主要代谢“库”器官根、茎、果实进行了可溶性糖、淀粉和蔗糖酶的动态变化研究分析,确定其营养物质的流向及流量的大小,探索这一阶段碳水化合物的分配是否与种子低结实率有关。结果显示华北驼绒藜种子发育期间,根和茎中可溶性糖和淀粉的含量呈不断下降趋势,其中根中淀粉由盛花期到成熟期下降达48%,茎中下降幅度较小;同时这2个器官中蔗糖酶的活性也逐渐降低。果实中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呈逐渐递增的趋势,蔗糖酶活性也呈增大趋势。表明尽管根、茎通常是代谢的“库”器官,但在种子生长发育期间,根和茎转而成为 “源”器官,其大量同化物流向繁殖器官。但是从同化物的流量来看,多年生的华北驼绒藜根茎中同化物的输出比例远小于一年生的作物。  相似文献   
57.
朱旭东  周海燕 《新农业》2011,(12):17-18
预产期指蛋鸡开产前的生理快速发育阶段,也就是常说的性发育阶段。蛋鸡要获得良好的生产性能,卵巢和输卵管必须发育好。鸡群预产期管理特别重要,关系以后产蛋的数量、重量和蛋壳质量。  相似文献   
58.
基于logistic和灾减率方法制作玉米产量的预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吉奇 《中国农学通报》2012,28(6):293-296
利用多元回归预报模型与灾减率相结合探讨粮食产量预报方法。依据本溪县玉米单产和气候资料,利用logistic方法建立玉米趋势产量序列,将分离的气象产量转换为相对气象产量,进行相关筛选预报因子,组建预测模型。结果表明:运用logistic方法构建的玉米趋势产量序列,提高了趋势产量拟合的精度;选取气象因子具有一定的生物学意义,增强了预测模型的科学性;多元回归预测模型与灾减率订正预测玉米单产正确率达90%。为粮食产量预报的定量化和精细化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59.
《种业导刊》2014,(2):34-34
中科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周世良介绍,传统的物种鉴定依赖被鉴定材料的形态特征,形态特征的不完整常导致不能准确鉴定。随着科技进步,以DNA条形码技术为代表的分子鉴定技术由于不受材料不完整性和发育阶段的限制,已成为物种鉴定的首选技术。  相似文献   
60.
弓形虫病是由龚地弓形虫寄生于猪、羊、牛、犬、猫、兔等多种动物和人的细胞内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原虫病。该病以患病动物的高热、呼吸困难及神经系统症状、动物死亡和妊娠动物的流产、死胎、胎儿畸形为特征。弓形虫根据其发育阶段的不同可分为5型,即滋养体、包囊、裂殖体、配子体和卵囊。其中滋养体和包囊出现在中间宿主(人、猪、犬、猫等)体内,裂殖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