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1篇
林业   3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3篇
  7篇
综合类   16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4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通过对百里峡省级地质公园地质背景及其地质构造特征的分析,得到该地质公园形成各种特色景观的原因,并从自然、人文的角度分别对该地质遗迹进行了资源特色的评价,系统地阐述了该地质公园的地质遗迹资源特征。总结出百里峡省级地质公园的地质遗迹资源特色:极高的美学价值;丰富的科学研究价值;具整体开发性;高品位的生态旅游环境。  相似文献   
32.
在全球倡导注重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今天,如何在保护好地质遗迹的前提下对地质公园进行旅游开发,越来越受重视。文中分析了地质遗迹保护与地质公园旅游开发的互动关系,并以克什克腾世界地质公园阿斯哈图石林园区为研究对象,从开发思路、景区范围界定、旅游功能分区、内部交通组织调整、形象宣传、产品设计、景区开发与原住民利益协调七个方面深入探讨了阿斯哈图景区的旅游发展规划问题,旨在探索一种有利于地质遗迹保护的地质公园旅游开发思路,为地质公园的旅游开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3.
张家口地区雷暴气候统计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深入了解张家口地区雷暴日时空变化特征,为雷电灾害风险评估及防雷减灾工作提供依据,利用1960—2013 年近54 年该地区14 个地面气象观测站的雷暴观测资料,借助数理统计、线性拟合、气候倾向率等方法,对该区域雷暴日分布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全市大部分区域处于“中雷区”范围,蔚县、怀安、尚义雷暴日数在40 天以上,达到“多雷区”级别;该地区平均年雷暴日大多数年份在30~40 天,年均雷暴日最多年为54.4 天,最少年为28.9 天;年代际分布呈现20 世纪60—70 年代间年均雷暴日缓慢减少,80 年代呈明显偏多,90 年代开始快速减少趋势;夏季雷暴最多,冬季无雷暴。雷暴日数月变化呈单峰抛物线型,其峰值位于7 月。6—10 月间,坝上地区各月月均雷暴日数均大于坝下地区。54年来历史最多月雷暴日数全区14 个观测站均出现在7 月;白天雷暴多于夜间。坝上地区13:00—16:00,坝下地区14:00—18:00 容易发生雷暴。坝上地区雷暴持续时间以>60 min 的雷暴为多,坝下地区以30 min 以内的雷暴为主。坝上最早雷暴初日与最晚雷暴终日较坝下均有所提前,两区域雷暴初终日及持续期平均状况差异较小。  相似文献   
34.
采用层次分析法和罗森伯格-菲什拜因数学模型,对黑龙江伊春小兴安岭国家地质公园的主要地质遗迹资源进行定量评价,结果表明:黑龙江伊春小兴安岭国家地质公园的多数地质遗迹资源,评价得分在80分以上。依据《地质遗迹保护管理规定》(1995)和评价结果,将黑龙江伊春小兴安岭国家地质公园的地质遗迹资源划分不同等级的保护区,提出了实施保护措施的原则:1除了必要的地质遗迹保护巡视道和相关设施外,禁止建设其它无关的建筑;2在景点外围设置人工围栏和警示标牌,禁止游人攀爬;3控制游客数量,严禁区内行驶机动交通工具;4对景区进行生态建设,适当区域可进行绿化培育。依据实施保护措施的原则,针对级别不同的保护区,提出了具体保护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35.
陕西省地质遗迹特征与地质公园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陕西独特的区域地质背景孕育了丰富的地质遗迹。基于对陕西省地质遗迹特征及地质公园建设现状的分析,目前陕西地质遗迹尚未得到有效的利用与开发,两者存在数量、等级及空间分布结构三个方面的不协调。优效利用地质遗迹,调控不协调因素,陕西应该大力推进地质公园建设,把陕西建设为地质公园大省。在这种指导战略下,地质公园建设中心向秦岭褶皱系南移,建设方向调整为以地质地貌类遗迹、古生物遗迹为主。  相似文献   
36.
高远 《花木盆景》2021,(1):48-49
《沧海桑田》表现的是云南最奇特的喀斯特地貌——石林景观。这里在约3亿年前还是一片泽国,经过漫长的地质演变,终于形成了现今极为珍贵的"沧海变桑田"的地质遗迹。它是一座名副其实的由岩石组成的"森林",穿行其间,但见怪石林立,突兀峥嵘,姿态各异。壁峰之间,翠蔓挂石,金竹挺秀,山花香溢,灵禽和鸣,一派生机盎然。深、幽、险、奇是石林的景观特征。  相似文献   
37.
随着我国地质公园建设的快速推进,地质公园科普旅游正逐渐成为旅游的热点。以重庆万盛国家级地质公园为例,提出并分析了乡土科普教育、教学实践科普教育、普通游客科普教育3种科普旅游开发模式,以期为我国国家地质公园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8.
介绍了吉林省的自然地质概况,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总结了吉林省地质旅游资源的类型,针对吉林省的东部山地-植被覆盖区和西部平原-草原沼泽景观区等主要地质旅游资源的分布特征进行了详细研究和阐述。选取了靖宇火山矿泉群地质公园、长白山火山地质公园、乾安泥林地质公园作为典型地质旅游资源加以细致研究。以期为吉林省地质旅游资源系统开发与建设提供基础数据和信息,并对部分典型地质遗迹景观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39.
寿宁县地处福建省东北部,面积1442平方公里,与浙江省的庆元、景宁、泰顺和本省的政和、周宁、福安接壤,历史上有“两省门户,五县通衢”之称。寿宁境内旅游资源丰富,人文生态景观独特,北有生态资源保护完好、自然景观丰富的杨梅州省级风景名胜区,东有避暑胜地南山风景区,西有“映山红之都”美誉的仙岩风景区。而在寿宁众多的旅游景区中,于2014年获批的寿宁省级地质公园规模最大,最引人入胜。寿宁地质公园是以深切峡谷曲流和峡谷景观河段为特色,集花岗岩石蛋地貌、滑塌堆积洞穴、河床壶穴等地质遗迹景观和生态景观为一体的  相似文献   
40.
地质公园与自然保护体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了创建具独特地质特征区域的特别动议,并提出了世界地质公园计划。面对目前众多的保护地类型,首先从地质公园建立的时代背景分析开始,对世界自然保护体系进行了较为全面梳理,并总结了地质公园与自然保护体系的关系,认为地质公园是世界自然保护理念在地质遗迹保护领域的扩展与实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