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424篇
  免费   1640篇
  国内免费   4545篇
林业   1100篇
农学   6014篇
基础科学   87篇
  1932篇
综合类   20686篇
农作物   4197篇
水产渔业   1172篇
畜牧兽医   13788篇
园艺   2337篇
植物保护   2296篇
  2024年   499篇
  2023年   1568篇
  2022年   1817篇
  2021年   1827篇
  2020年   1587篇
  2019年   1923篇
  2018年   1021篇
  2017年   1439篇
  2016年   1761篇
  2015年   1767篇
  2014年   2095篇
  2013年   2090篇
  2012年   3098篇
  2011年   3084篇
  2010年   2965篇
  2009年   3082篇
  2008年   3182篇
  2007年   2606篇
  2006年   2228篇
  2005年   2117篇
  2004年   1800篇
  2003年   1664篇
  2002年   1161篇
  2001年   1252篇
  2000年   935篇
  1999年   743篇
  1998年   592篇
  1997年   461篇
  1996年   531篇
  1995年   464篇
  1994年   445篇
  1993年   334篇
  1992年   411篇
  1991年   371篇
  1990年   270篇
  1989年   252篇
  1988年   60篇
  1987年   39篇
  1986年   22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2篇
  1963年   8篇
  1958年   1篇
  1955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绵羊NRCAM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生物基因组学数据库,对绵羊神经原相关的细胞粘附分子基因(neuro-related celladhesion molecule,NRCAM)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以初步了解其结构并对其编码的蛋白质的功能进行预测。结果表明,绵羊NRCAM基因含有1个最大长度为3 648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1215个氨基酸残基。NRCAM 基因编码产物的分子质量为134 367.13 KDa,理论等电点为5.49。亚细胞定位主要位于细胞质(26.1%),属于分泌蛋白,且存在信号肽序列。存在5段IGc2区、1段IG区,1段低复杂性区域以及4段FN3区,且有1段跨膜结构;二级结构以无规卷曲和β折叠为主,三级结构主要由无规卷曲和β折叠缠绕形成。  相似文献   
992.
小麦持久条锈病抗源品种89144(BJ144)芒性状遗传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分别以小麦持久条锈病抗源品种89144-2-3-11-2、89144-2-14-4-1-2为父本,感病小麦品种铭贤169为母本进行常规杂交,F1代种子单粒播种,在F2代成株期进行芒的分离遗传分析。结果表明,供试顶芒品系和全芒小麦杂交后,2组合F2代群体芒的性状分离均符合1∶2的理论比例,全芒对顶芒均为显性,且全芒受1对显性基因的控制。这是否说明小麦芒性或顶芒还存在隐性性状的可能,抑或与该小麦材料是外源DNA导入小麦的变异后代有关,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93.
绵羊HTR4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生物信息学数据库及软件,对绵羊羟色胺受体4基因(hydroxytryptamine receptor 4,HTR4)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以初步了解其结构并进行功能预测。结果表明,绵羊HTR4基因所含最大长度的开放阅读框为1 317 bp,编码438个氨基酸残基。HTR4基因编码的蛋白分子质量为49 437.09 KDa,理论等电点(pI)为8.32。亚细胞定位结果表明其编码产物主要定位于质膜(60.9%),且不属于分泌蛋白。HTR4蛋白不存在信号肽序列,存在7段跨膜结构且无低复杂性段区域,该蛋白的二级结构以α螺旋为主,且三级结构主要由α折叠缠绕形成。  相似文献   
994.
为了明确直扩PCR在小麦多效抗病基因检测中的效果,促进廉价、快捷的直扩PCR技术在小麦分子育种中的应用,本研究通过对聚合三个多效抗病基因Sr2、Lr34、Lr67的BC2单株进行直扩PCR检测,筛选到了三个基因聚合的杂合单株,证明了直扩PCR的有效性,并讨论了直扩PCR的优缺点和影响因素,为直扩PCR技术在作物分子育种中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5.
为了明确本实验室创制的小麦新种质SN0594的光温反应特性及其利用价值,本研究以SN0594和不同春化习性的小麦品种为材料,在明确不同材料的春化基因和光周期基因组成特点的基础上,对其在不同环境条件进行生育期鉴定。结果表明,在Vrn-A1位点含有显性等位变异的多数小麦材料在人工气候室不经过低温春化且满足长日照的条件下都能够完成抽穗,其中小麦种质系SN0594在Vrn-A1位点含有显性等位变异基因Vrn-A1a,扬麦14和扬麦15含有显性等位变异基因Vrn-A1b,中国春等则含有显性等位变异基因Vrn-D1;不同环境鉴定结果表明,SN0594在人工气候室不经春化处理条件下,能够较早开花并完成生育周期,不同显性变异基因春性效应大小为Vrn-A1a Vrn-A1b Vrn-B1 Vrn-D1;田间鉴定结果表明,不同小麦材料在经过冬季低温春化后,其抽穗期与在人工气候室调查发生较大差异,其中SN0594和中国春抽穗较其他品种晚,证明除了春化基因以外,光周期Ppd-D1b等其他基因对小麦生育期影响也较大,需满足一定的长日照条件才能促使小麦抽穗开花。  相似文献   
996.
通过对5年生杉木6×6全双列杂交(Griffing Ⅲ)试验林的调查与分析,研究杉木若干性状的遗传与变异规律,并筛选决定理想株型的重要树冠结构因子,为杂交育种和杉木理想株型无性系选育提供科学依据。运用转化分析法来处理不平衡试验数据,结合配合力分析法、相关分析法和通径分析法,研究杉木遗传变异、基因作用方式和重要树冠因子的选择。通过对杉木若干性状进行研究,获得了不同性状遗传变异大小。结果表明,杉木材积、枝下高和饱满度等性状具有中度遗传变性,树高、胸径具有窄的遗传变异性,同时杉木改良性状具有中度以上的遗传力,因此杉木生长形质性状宜采用连续多世代改良;在杉木生长、形质性状和树冠结构性状中,12个研究性状有8个重要性状的基因作用方式以非加性遗传基因效应为主,杉木高世代育种亲本是多世代与高强度选择的产物,杂合体居多,杉木的多性状、高世代遗传改良以杂交育种为主;生长、形质和树冠结构性状间具有明显的遗传相关性,通径分析揭示:决定杉木理想株型育种中重要树冠结构性状是冠形率和树冠表面积大小。由此可见:杉木多性状、多世代连续改良以杂交育种为主,杉木无性系理想株型选择时,应注重冠形率和树冠表面积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7.
分析研究了新疆多浪羊核受体辅激活蛋白基因(Nuclear receptor coactivator1 gene, NCOA1)的多态性及其与产羔数的相关性。结果表明:NCOA1基因存在两个多态位点,分别为内含子12的g.166 397 AC突变位点和外显子17的g.187 501 GA突变位点; g.166 397 AC突变位点的优势基因为A等位基因,基因频率为0.968; g.187 501 GA突变位点的优势基因为B等位基因,基因频率为0.643,且在该突变位点发生了错义突变,由原编码的丝氨酸(Ser)改变为谷酰胺酸(Gln);在多浪羊NCOA1基因的g.166 397 AC突变位点,AA基因型个体的产羔数显著高于BB基因型个体的(P0.05);在多浪羊NCOA1基因的g.187 501 GA突变位点,BB基因型个体的产羔数显著高于AA和AB基因型个体的(P0.05)。由此推断NCOA1基因可以作为多浪羊多羔性状的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998.
为明确陕西省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菌(Pseudomonas syringae pv.actinidiae,Psa)对CuSO4的抗性水平及与copAcopB基因表达量的相关性,使用最小抑菌浓度法(MIC)对分离自陕西省关中地区的84株Psa菌株对于CuSO4的抗性进行检测。在此基础上,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对3株不同抗性水平Psa菌株的基因copAcopB与抗铜性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供试的84株Psa菌株MIC分布在3.75~6.25 mmol·L-1范围内;不同地区来源的菌株对CuSO4的抗性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其中分离自周至的Psa菌株的抗铜水平明显高于眉县。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浓度CuSO4条件诱导下,3株不同抗性水平的菌株抗铜基因copAcopB表达水平与CuSO4浓度成正相关,且菌株的抗性水平越高,基因copAcopB相对表达水平亦越高。陕西省关中地区的Psa菌株对CuSO4表现出较高的抗性水平,且不同地区的Psa菌株的抗性表现出明显差异;copAcopB基因参与了Psa菌株对铜离子的适应性反应。  相似文献   
999.
为研究林麝源肺炎克雷伯氏菌新LysR家族转录因子kp05372的功能,采用PCR方法扩增林麝源肺炎克雷伯氏菌新LysR家族转录因子kp05372基因,连接T载体进行克隆,双酶切后连接表达载体pET-32(a),构建重组表达质粒,并转入大肠杆菌BL21(DE3)细胞,然后对其最佳表达时间、温度、IPTG浓度进行筛选,利用SDS-PAGE与Western Blot鉴定重组蛋白,得到约53.2 ku的融合蛋白,与预期大小一致。本研究成功构建kp05372基因表达载体,并筛选出最佳表达条件,为进一步研究该蛋白结构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00.
以贵州黑山羊、酉州乌羊和努比亚3个品种为试验群体,采用PCR产物直接测序技术检测NPY-Y1R基因的多态性,并探讨其多态性对山羊繁殖性状的影响,为山羊繁殖力的标记辅助选择和育种提供理论依据。利用Excel计算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利用POPGEN软件计算遗传多态性参数纯合度、杂合度、有效等位基因数和多态信息含量并对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进行分析;用SPSS软件对3个山羊群体NPY-Y1R基因多态性与产仔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NPY-Y1R基因外显子中检测到1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NPY-Y1R基因在外显子2处存在突变位点G1141A,3个山羊群体在此突变位点处均存在2种基因型,分别为AG、GG;贵州黑山羊、酉州乌羊和努比亚χ~2均未达到显著水平,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贵州黑山羊和努比亚表现为低度多态,酉州乌羊表现为中度多态。AG基因型个体在贵州黑山羊、酉州乌羊、努比亚群体中产羔数显著高于GG基因型个体(P0.05),呈现出AGGG趋势。AG基因型个体的山羊在后续的试验中待进一步认证,结果可为初步判定山羊NPY-Y1R基因的突变与繁殖性能的研究奠定试验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