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2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1篇
林业   15篇
农学   37篇
基础科学   2篇
  46篇
综合类   193篇
农作物   7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0篇
园艺   9篇
植物保护   3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林业科学》2021,57(5)
【目的】研究气象因子对油茶产量的影响,确定油茶关键生长时期的高温干旱指标及其影响关系,为油茶高温干旱灾害预警提供参考。【方法】基于湖南省不同区域油茶标准化产量数据和2007—2015年气象资料,包括油茶果实膨大高峰期和油脂转化期的平均气温、降水、日照时数、降水日数以及≥30℃热积温和≥30℃高温日数等气象指标,对油茶标准化产量进行回归分析,确定可指示高温干旱出现的因素和阈值,并建立产量预测模型。【结果】在果实膨大高峰期,降水日数与油茶标准化产量呈显著负相关;在果实膨大高峰期和油脂转化期,≥30℃热积温和≥30℃高温日数均与油茶标准化产量呈显著负相关。油茶果实膨大高峰期≥30℃热积温达到36.7℃或≥30℃高温日数达到26天,以及油脂转化期≥30℃热积温达到13.6℃或≥30℃高温日数达到10天,为高温干旱出现的阈值。采用果实膨大高峰期≥30℃日热积温预测油茶标准化产量的模型效果最好。【结论】可将导致高温干旱灾害的果实膨大高峰期和油脂转化期的热积温或高温日数阈值作为油茶产量降低的预警信号,并提出防灾减灾措施;采用果实膨大高峰期至油脂转化期≥30℃热积温和≥30℃高温日数建立油茶产量预测模型,可较好进行油茶产量预测预报,为油茶管理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2.
新疆夏季高温日数的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1961-2018年新疆夏季高温日数的气候特征分析,新疆夏季高温日数的空间分布型可以分为全疆一致型、南北反相型和东西反相型。全疆一致型分布为新疆夏季高温日数的主要空间分布形态,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发生了一致增多的突变;南北反相型的分布在21世纪是多发的;21世纪以来,东西反相型多表现为偏西地区高温日数偏少、偏东地区高温日数偏多的分布特征。与3类分布型显著相关的环流场关键区域均位于中低纬度,当南亚高压偏强且南亚高压中心位置偏北时,夏季中低纬度尤其是30°~50°N位势高度明显升高,有利于新疆高温日数偏多。对于位于中纬度的新疆区域,从高度场的合成和温度平流的分析来看,厄尔尼诺事件不利于新疆夏季高温日数的偏多。  相似文献   
83.
湖北省太阳能资源时空分布特征及区划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武汉、宜昌等7个站点1961~2004年逐年、逐月太阳总辐射与日照百分率资料,采用最小二乘法确定湖北省太阳总辐射计算公式参数,推算出广大无辐射观测地区的逐年、逐月太阳总辐射;结合日照时数、晴天日数、阴天日数等指标,对湖北省太阳能资源的时空分布特征及气候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以全国太阳能资源区划为基础,制定了湖北省太阳能资源区划指标,开展了湖北省太阳能区划工作。结果表明:湖北太阳能资源北多南少,同纬度相比,平原多,山区少;太阳能资源夏季最丰富,尤其是8月,总辐射、日照时数、晴天日数均为全年最高,湖北东部秋季大气层结稳定,太阳能资源仅次于夏季;冬季虽然晴天较多,但由于太阳直射南半球,夜长昼短,总辐射全年最低。将全省太阳能资源分为3个区,鄂东北7~12月每月有近一半或以上的晴天,为1级可利用区,也是湖北太阳能资源最佳区域;江汉平原、鄂东南、鄂北岗地部分地区等地为2级可利用区,是光电与光生物质能综合利用的最佳区域;鄂西南、长江河谷地区为太阳能贫乏区。  相似文献   
84.
利用江淮分水岭区17个市、县气象台站1980—2009年降水数据,基于改进的无有效降水连续日数干旱评估指标,分析农作物干旱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春播夏收型农作物在寿县、长丰、定远、明光一带以北地区易发生春旱;夏播秋收型农作物在寿县、淮南、长丰、定远、凤阳一线多形成夏秋旱,西南和东北地区也较易发生夏秋旱;春播秋收型农作物生长期内大部分地区秋旱多发,其中寿县、肥东东南部和全椒西南部部分为秋旱高发地区;越冬型作物在明光北部、来安北部、淮南西南部以及寿县北部等地多生秋冬春旱,其他地区也易发生秋冬春旱,且持续时间均较长。(2)从年际演变趋势看,夏播秋收型、越冬型农作物干旱范围和强度均略有增长,春播秋收型农作物干旱强度微增长、范围略减小;春播夏收型农作物干旱强度和范围均呈微减的趋势。总体上,研究区域干旱强度略有上升,且北部高于南部,越冬型作物高于其他类型农作物,研究结果可为区域农业生产防旱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5.
近60年关中-天水经济区降水量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降水等气候要素变化将会影响农业生产。采用传统统计、空间插值和距平累积分析等方法,对关中—天水经济区及其周边26个代表性气象站点1951—2009年59a系列的降水实测资料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降水量从西北向东南递增,不同的降雨强度在各年代分布不均,并且降水日数与降水量变化不完全一致。(2)1950s—1970s降水量减少,1980s后降水量增加,进入1990s后,降水量又开始减少,2000年后降水量略有增加。(3)降水量变化特征大致可分为3个阶段。大部分站点年降水量1968年或1975年以前高于多年平均降水量,1968—1990年或1975—1990年期间,年降水量围绕多年平均降水量震荡,1990年后,降水量普遍低于多年平均值。  相似文献   
86.
根据天水市7个气象站1951~2007年云量观测资料,分析了近60年来该地阴、晴天气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天水市的昙天日数占全年总天数的47%,阴天日数占全年的41%,晴天日数占全年的12%。昙天以夏季较多,秋季较少;阴天以春季较多,冬季较少;晴天以冬季较多,春季较少。昙天在各月分布比较均匀,阴天随月份变化为开口向下的抛物线,晴天为一开口向上的抛物线。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昙天呈逐年下降之势,阴天和晴天呈逐年上升之势。  相似文献   
87.
陈燕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9):14520-14522
采用滑动分析法和非参数统计检验法对南阳盆地12个气象观测站1966~2005年的气温和降水资料进行了分析,揭示了南阳盆地气候变暖的主要特征和暴雨日数的变化及对区域增暖的响应。分析结果表明:南阳盆地自1985年以来进入持续增温阶段,尤其自1996年开始增温趋势更加显著。南阳盆地年平均气温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由西南向东北方向递减,40年来除镇平表现出不显著的降温趋势外,其余站点均呈上升趋势;气温变化的季节性差异显著,冬春季节增温在近10年来区域增暖中贡献最大。增暖背景下南阳盆地的暴雨日数明显增多,暴雨日数的变化对区域增暖的相关性分析显示,年平均气温和年暴雨日数距平累积曲线的逐年变化趋势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其相关系数为0.636,达到了0.001的显著性水平。盆地明显增暖前后暴雨日数的日变化显著,夏季各月的暴雨日数均增多,以夜间增多最为明显,而8月份夜间增多趋势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88.
对1951~2007年营口市稳定通过0℃、10℃积温和积温日数及其变率的分析表明:(1)近57年来营口市稳定通过0℃和10℃积温及积温日数呈递增趋势,其中稳定通过10℃积温、积温日数比通过0℃的递增趋势要强。(2)各阶段稳定通过O℃和10℃积温变化趋势不同,第1个和第2个30年呈现递增趋势较弱、第3个30年和最近30年呈强递增趋势。(3)近57年营口市稳定通过0℃和10℃积温日数递增变化中,后期递增趋势较前期更为显著:最近30年营口市稳定通过0℃和10℃积温递增趋势显著加强趋势与全球变暖的大背景进一步加强趋势相一致。  相似文献   
89.
气候变暖对甘肃黄土高原苹果物候期及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利用甘肃省西峰、天水两地1971—2005年气温资料及西峰农业气象试验站、天水农业气象试验站1984—2005年苹果物候观测资料,分析研究表明,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甘肃黄土高原自1971年以来,年平均气温增加了0.9~1.8℃。受此影响,苹果叶芽开放、展叶、开花等成熟前的发育期提前了14d左右,叶变色、落叶等成熟后发育期后延了2~5d;≥30℃和≥35℃的高温日数20世纪90年代比80年代分别偏多5.8~7.7d/a和2.8d/a,致使苹果的坐果率及品质等有所下降。因此,在苹果生产中,应适当提高栽培地的海拔高度、培育新品种以适应气候的持续变暖。  相似文献   
90.
利用1960-2013年海河流域30个气象站点的日降水量资料,采用一元线性趋势、5a滑动趋势、MannKendall检验、Morlet小波分析、反距离空间插值(IDW)等方法,对海河流域不同等级降水强度和雨日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与东南部地区相比,海河流域西北部地区大雨以上级别雨日少,强度小,而小雨雨日相对更多,强度相对更大,暴雨以上级别雨日表现出由东南向西北递减的趋势。(2)小雨是海河流域主要降水形式,近54a来小雨日数呈极显著减少趋势(P0.01),小雨强度呈极显著增大趋势(P0.01),其它量级雨日和强度的线性变化趋势均不显著;不同等级降水强度和雨日的M-K检验结果显示,小雨日数发生减少突变,小雨强度发生由弱向强的转折变化,但未出现突变,其它雨量等级未发生突变。(3)不同等级降水日数的变化周期集中在10a、17a左右,各等级降水强度的变化周期均集中在17a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