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8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75篇
林业   17篇
农学   38篇
基础科学   18篇
  19篇
综合类   518篇
农作物   61篇
水产渔业   195篇
畜牧兽医   180篇
园艺   16篇
植物保护   18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66篇
  2011年   78篇
  2010年   69篇
  2009年   70篇
  2008年   57篇
  2007年   76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38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35篇
  1992年   35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5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3年   1篇
  1964年   2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为发掘和利用荆州黑麦所携抗梭条花叶病基因,综合利用分子细胞遗传学与分子标记技术结合多年抗性鉴定,从高感梭条花叶病小麦地方品种辉县红与荆州黑麦杂交后代(F7~F9)中选育出二体异附加系5个(分别添加1R、2R、R3、5R和R7)、5RS端二体异附加系1个和多重异附加代换系2个(染色体组成分别为20’’+2R(2D)’’+4R’’和19’’+1R(1B)’’+2R(2B)’’+4R’’)。鉴定表明,双二倍体荆辉1号高抗梭条花叶病,表明黑麦抗性基因可在小麦背景中稳定表达,2R、R7二体异附加系及2个含2R的多重异附加代换系均表现高抗,推测2R和R7上可能携带抗病基因。这些材料是研究荆州黑麦抗性基因遗传及小麦抗病育种的新种质。  相似文献   
102.
Hg2+对条斑紫菜毒害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分析了不同浓度Hg2 对条斑紫菜光合作用强度、SOD、CAT、总抗氧化能力及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藻胆蛋白对Hg2 的作用较为敏感,首先被破坏;叶绿素a的含量、光合作用强度、SOD、总抗氧化能力及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随Hg2 处理浓度的增加而先升后降,CAT活性则表现出总体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3.
孙多友 《新农业》2004,(12):18-18
花叶:植株矮化不明显,上部叶片出现褪绿角斑与圆斑.因病斑扩展受叶脉限制多呈三角形.最后变为褐色.叶片上出现深绿和浅绿相间的块状斑或线纹。蕨叶:生长点或腋叶都发展成细长小叶,小叶后来变细甚至没有叶肉.仅留叶脉.  相似文献   
104.
通过海区采样,运用光镜和电镜观察等实验方法,研究了条斑紫菜叶状体色落症,并对患病紫菜加工成的干品进行了初步的品质分析。光镜检查结果表明,患病藻体细胞的液泡很大,色素体萎缩或是挤向细胞边缘,藻体基部死亡细胞较多;电镜下患病藻体细胞的红藻淀粉颗粒增多。品质分析显示,患色落症干紫菜的总糖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干紫菜,粗蛋白、脂肪、色素和游离氨基酸等指标均比正常干紫菜低,尤其是三种呈味氨基酸(Asp,Glu和Ala)所占比例非常低,由此造成紫菜品质低劣,对紫菜质量的影响较大。对健康藻体和患病藻体进行红外线活体吸收光谱的测定结果也表明,患色落症的藻体色素含量极低。用添加营养盐的海水对患色落症的藻体进行培养,发现6d后藻体色泽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藻体细胞也逐渐恢复到正常。  相似文献   
105.
 从河南省上蔡县采到生姜萎蔫青枯病姜块和条斑叶枯病叶片上分离出两种性状不同病原细菌,通过形态观察、染色反应、培养观察、生理生化反应及致病性测定等试验,鉴定出萎蔫青枯病的病原细菌为青枯假单胞秆菌[Pseudomonas solanacearum(Smith)Smith].  相似文献   
106.
福建省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致病性分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107.
应用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融合经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病原菌(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oryzicola)免疫的BALB/C小鼠脾细胞和Sp2/O骨髓瘤细胞,经细条病菌典型菌株R17,R25和GX-1单独及三者混合包被进行ELISA检测筛选,建立了能稳定分泌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18G 9,19D8,21F2,21G3,25E6和26F9细胞株。体外连续传代培养三个月,液氮冻存四个月后复苏培养,分泌抗体稳定。六株杂交瘤细胞的腹水单克隆抗体ELISA效价在1:2000左右。各株细胞的培养上清液ELISA效价为1:8左右。18G9,19D8和25E6细胞株所分泌的抗体为小鼠IgM类,21F2和21G3分泌的抗体为小鼠IgG_3亚类,26F9分泌的抗体为小鼠IgG_(2b)亚类。根据与植物病原细菌4个属6个种的20个不同菌株的特异性反应,将六株单克隆抗体分为A,B,C三组,20个菌株分为3个血清型和1个菌株群。  相似文献   
108.
本文主要介绍了安庆市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发生防治概况及检疫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09.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产量损失估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人工接种,造成不同病情小区及病丛,产量损失测定结果表明,水稻细菌性条斑病主要通过降低水稻结实率和千粒重而造成产量损失。病害引起的产量损失与病叶率及其严重度有关,经相关及回归分析发现,产量损失率与病叶率及其严重度乘积成线性相关关系,据此得产量损失模型y=5.0179+0.0831x.  相似文献   
110.
邱世明  庄军  刘志昕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3):7108-7109
依据锌指结构在BSVCP上的可能位置合成了2条引物,通过PCR扩增得到长约640 bp的目的片段;将目的片段与质粒pET28 b(+)连接,构建了含BSVCP区基因的融合蛋白原核表达载体pET28b-BSVCP;克隆测序以确定其阅读编码框的正确性,然后用正确的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Rosetta(DE3),并诱导表达;经IPTG诱导后,出现一特异的约30 kDa融合蛋白质表达条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