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9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44篇
农学   17篇
基础科学   18篇
  15篇
综合类   79篇
农作物   11篇
水产渔业   7篇
畜牧兽医   52篇
园艺   21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正>新玉13是陕西省汉中市瑞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新品种,2010年5月通过陕西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陕审玉2010013)。该品种是以自育自交系B9901作母本,以自育的RY-013作父本,杂交配组而成的玉米单交种新组合。  相似文献   
102.
乡村旅游巧妙地将农业发展和旅游消费结合起来,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兴旅游方式。汉中市凭借独特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优势,乡村旅游发展较为迅速。结合汉中发展乡村旅游的优势以及具备的条件,指出了汉中市发展乡村旅游过程中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3.
汉中市茶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彦清 《茶业通报》2007,29(4):157-158
汉中市位于陕西省西南部,北依秦岭,南屏巴山,温暖湿润,是我国亚热带茶区北缘的优质茶产区,种茶历史悠久,约3300余年。经过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恢复性发展和新世纪的大发展,我市茶产业的生产规模和发展水平获得前所未有的提高和进步,为宏扬“天汉绿茶”,实现汉中茶产业工业化、现代化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04.
以陕南汉中市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GIS空间分析和点模式分析等方法,研究了陕南秦巴山区乡村聚落的空间分布特征,并分析了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对乡村聚落空间分布的影响.研究表明:汉中市乡村聚落集中分布在中东部地区,呈西北—东南向的椭圆分布;聚落为集聚分布模式,且区域分异明显;聚落分布中部密,南北疏,呈现从中东部高密度区向四周低...  相似文献   
105.
柑桔、梨产业是陕西省汉中市果业的优势产业,随着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日益加快,柑桔、梨在汉中市农业生产中的地位日益提高,已经成为全市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产业.但是,近年来,汉中市的柑桔和梨产业发展中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日益凸显.因此,分析汉中柑桔、梨产业存在的问题并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法,已成为各级领导及广大果农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06.
2006年,陕西省农机鉴定站对省内11家企业生产的小麦脱粒机、青饲草切碎机、扬场机四小农机质量进行了监督检查。抽查结果表明,安全质量问题多多.  相似文献   
107.
汉中市牧草引种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满足产业结构调整和群众种草养畜对牧草品种的需要,从北京和陕西省草原站等引进牧草品种共30个,进行品种比较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有6种紫花苜蓿和白三叶(海法),百脉根及禾本科的多年生黑麦草,苇状羊茅、美国猪尾草、冬牧70-黑麦等适宜在汉中平坝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08.
汉中行道树病虫害发生特点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城市规模不断扩大,行道树越来越多,病虫害种类也不断增多,为害也越来越重。树木或枝条陆续出现死亡,造成缺株缺枝,破坏了优美树形;有的花木上残留了大量腐败的虫体、分泌物、病原菌,也影响了城市的形象和卫生。因此,我们对汉中市行道树病虫害的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现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9.
黄重 《茶叶通讯》2016,(1):57-59
在分析汉中市发展生态观光茶园现状和优势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发展对策,旨在为汉中茶旅游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0.
2019年以来,南郑区大力推广稻渔综合种养,达到“一水多用、稻渔共生、一亩双收”,提高了稻田综合效益,实现稳粮促渔、提质增效。同时积极探索“要素组合、产业联合、利益连心”的农业发展模式,通过建立完善带贫益贫利益联结机制,在稻田综合种养产业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带动了贫困户经济收入的增加,加快了贫困群众产业脱贫步伐,取得了较好的成效。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已成为该区产业扶贫、农民增收致富的新亮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