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8篇
林业   5篇
农学   6篇
基础科学   1篇
  3篇
综合类   106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110篇
园艺   67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以北方现代化温室栽培条件下的番茄红宝石品种为对象,研究了熊蜂授粉和自然授粉对番茄果实生长发育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熊蜂授粉番茄坐果率高达97.73%,比自然授粉提高48.16个百分点;与自然授粉相比,熊蜂授粉果实畸形率降低了45.5个百分点,单果重平均增长59.07%;果实品质方面,与自然授粉相比,熊蜂授粉番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提高77.78%,可溶性糖含量提高22.11%,总酸含量降低1.16%。  相似文献   
42.
为了在温室内熊蜂授粉条件下科学使用杀菌剂,以地熊蜂工蜂为试材,参照《化学农药环境安全评价试验准则》,测定了6种温室设施常用杀菌剂对地熊蜂的毒力,并对其进行了风险性评价。结果表明:地熊蜂对四霉素较敏感,其LD50为5.255 mg/L,表现为中等毒性;地熊蜂对氢氧化铜、代森锰锌、中生菌素、戊唑醇和苯醚甲环唑较不敏感,LD50≥74.992 mg/L,均表现为低毒,其中,中生菌素和戊唑醇的LD50分别为206.994 mg/L和207.560 mg/L,毒性最低。在设施作物上使用地熊蜂授粉时,建议禁用对地熊蜂中毒的农药。在使用对地熊蜂中毒或低毒的农药时,可将熊蜂分别搬出温室3 d和1 d,以减少农药对地熊蜂的为害。另外,我们不建议使用代森锰锌。  相似文献   
43.
花粉作为熊蜂工厂化生产主要蛋白饲料,其来源与质量对雌蜂产卵和蜂群发育有很大影响。本研究在实验室条件下用纯杏花粉将明亮熊蜂Bombus lurorum L.蜂王饲喂至蜂王产卵和始见工蜂后,更换为2∶1、1∶1、1∶2的杏花粉∶油菜花粉继续饲喂,测定明亮熊蜂的工蜂出房率、出房时间、成群率和成群时间等。结果表明:在蜂王产卵后更换为不同配比的混合花粉对工蜂出房率(χ2=2.25,df=3,P=0.52)和始见工蜂时间(F=1.75,df1=3,df2=82,P=0.16)均无显著影响;不同花粉处理之间的蜂群成群率差异不显著(χ2=3.56,df=6,P=0.74),但成群时间有显著差异(F=2.47,df1=6,df2=39,P=0.04)。在蜂王产卵后和始见工蜂后更换为杏花粉∶油菜花粉=1∶2的混合花粉在成群时间上有显著差异(t=2.52,df=8,P=0.036)。由于油菜花粉价格比杏花粉便宜,因此建议在人工饲养明亮熊蜂的过程中,在蜂群始见工蜂后更换为1∶1的杏花粉∶油菜花粉进行饲喂。  相似文献   
44.
不同授粉方式在樱桃番茄生产上的应用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熊蜂授粉、授粉器授粉对大棚樱桃番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进行熊蜂、授粉器与防落素授粉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熊蜂授粉、授粉器授粉对樱桃番茄糖度、果形及品质均有所改善,熊蜂授粉可降低畸形果率175百分点,增加产量63%,增加产值241%;授粉器授粉可降低畸形果率159百分点,增加产量62%,增加产值240%。  相似文献   
45.
丁桂玲 《中国蜂业》2009,60(4):56-56
最近有一篇报道认为蜜蜂的摆尾舞和圆舞都包含蜜源的距离和方向方面的信息。熊蜂在进化上比蜜蜂原始,目前还没有证据显示它们能够交流食物来源的距离和方向,但可以交流食物的有无情况。Dornhaus和Chittka观察到熊蜂的归巢采集蜂会跳一种无规则舞蹈,其他同巢熊蜂会检查新采集回来的食物。随后证明这些舞蹈蜂是在散发一种激素,已鉴别出这种激素的部分化学成分。  相似文献   
46.
王凤鹤  李建国  徐希莲  陈强  杨甫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7):16808-16811
[目的]筛选野生传粉熊蜂,经过人工繁育,应用作物传粉。[方法]采用室内饲养驯化与人工饲喂,在一定温湿度条件下由独居受精蜂王经65 d的精心管理发育商品蜂群,为多种作物传粉。[结果]取代人工激素蘸花,提升果品品质。  相似文献   
47.
对山西五台山地区火红熊蜂的生物学特性和生活史进行连续观察,发现了火红熊蜂的年生活史:每年5月中旬越冬存活的蜂王陆续出蛰,大约取食2周后开始产卵;6月中旬第1批工蜂出房,并参加巢内各种工作,6月下旬蜂王开始产下第1批未受精卵;7月下旬雄蜂出房,8月中旬新一代的蜂王开始出房,出房后8~10 d性成熟,8月下旬在合适的天气出巢飞行进行交配;10月上旬交配成功的蜂王开始在选定的洞穴内进入休眠越冬状态。了解和掌握火红熊蜂的生物学特性和生活史,对火红熊蜂的人工饲养和繁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8.
兰州熊蜂气味受体家族鉴定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烨  韩蕾  董捷  黄家兴  吴杰 《中国农业科学》2017,50(10):1904-1913
【目的】了解兰州熊蜂(Bombus lantschouensis)基因组中气味受体基因(odorant receptors,Ors)情况,为进一步分析气味受体功能提供信息,从而为研究该基因家族在熊蜂觅食、交尾、通讯等行为中的重要功能打下基础。【方法】提取兰州熊蜂胸部基因组DNA,进行Illumina高通量测序,对测序所得原始序列进行质控并拼接获得基因组序列,然后使用本地blast 2.2.28+对构建兰州熊蜂基因组本地数据库,使用已知的地熊蜂(Bombus terrestris)和意大利蜜蜂(Apis mellifera ligustica)的气味受体蛋白序列作为种子序列搜索数据库获得兰州熊蜂的气味受体序列;使用EMBOSS1.5对气味受体蛋白序列进行基本理化分析,利用GSDS2.0对家族序列的内含子与外显子位置进行分析,然后使用MEME 4.11.2对氨基酸序列进行保守基序分析,最后利用Clusta W 2.1、Trim Al 1.2、Phy ML3.0对兰州熊蜂、地熊蜂和意大利蜜蜂气味受体家族序列进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共获得165个兰州熊蜂气味受体基因,包括1个非典型气味受体(olfactory receptor co-receptor,Orco)、5个假基因和159个气味受体。基因结构分析发现,气味受体家族外显子数目从4个到9个不等。其中Or 47—57的序列中外显子数量最少,为4个;Or 128—161中外显子的数量最多,为9个。根据基因结构的不同,将气味受体分为10大类型,每个类型中的序列都有相似的外显子长度与数量。Or 1—38、Or 69—85、Or 128—164这3大类所包含成员数较多(分别为38、17、37),其他7类包含成员个数都约10个,且每个类型中序列在染色体上都呈串联排布,其中Or 1—38中都包含一个较长的第一外显子。保守基序分析发现,在检索的10个保守基序中,除基序5为未知基序外,其他9个基序均包含在其保守结构域(7tm_6 domain)中。Or1—38与Or 39—46多数成员包含全部10个保守基序,基序2、3、4、9广泛存在于该家族成员序列中,这4个基序可能为该家族关键的功能区域。系统发育分析将Ors分为5个亚家族(I—V),其中亚家族II包含2种基因结构类型序列(Bl Or 97—100与Bl Or 69—85),亚家族V包含4种(Bl Or 1—46、47—57、86—95和101—107)。Bl Or 150—155与Am Or 122—139分别聚为两个分支,Bl Or 47—57与Am Or 63—65也发现类似的聚类,这表明在进化中,蜜蜂与熊蜂的Ors出现了特异性的扩张与缺失。在进化树中发现Or 115较早与其他成员分离,位于树的基部,推测该序列可能更接近气味受体家族的祖先序列。【结论】探明了兰州熊蜂的Or基因数量、基因结构及其进化关系;该基因家族在进化过程中部分成员保守基序丢失,这些结果为进一步了解Or基因功能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49.
罗文华  程尚  郭军  戴荣国  曹兰 《蜜蜂杂志》2010,30(11):19-21
通过对西红柿和辣椒两种农作物上熊蜂出勤行为的观察,发现熊蜂的出巢和归巢行为与农作物的品种无关,熊蜂对不同农作物的出勤访花行为存在一定的偏好性,环境温度会影响熊蜂的访花行为,特别是极致高温,将会严重影响熊蜂的出勤访花行为。  相似文献   
50.
山西熊蜂资源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山西南北狭长,纬度跨度大,海拔差别大,地形复杂,植物品种多,生态条件丰富,气候差异显著,适合熊蜂生存。经过历时5年行程3万余千米,对山西72个县的熊蜂资源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山西境内拥有熊蜂31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