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3篇
农学   9篇
  10篇
综合类   65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12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16篇
植物保护   2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正>中国农技推广网.cn重点推荐技术预防和救治枯黄萎病,可成倍结桃,防早衰,烂桃不超过1%~2%用奇农素1袋(10克)+72%农用链霉素1袋(15克)+硫酸铜15克,+少量食醋溶化(约0.3%)+水30市斤喷施和灌根。如喷根部更好。如再加入锌肥20克,硼肥20克(灌根40克),效果更好。棉花不易生病虫。棉花发生枯萎病、黄萎病各种病害,喷施1-2次就治愈。在混合液中加杀虫药甲氰菊酯(灭扫利)和吡虫啉可数月(半年)无  相似文献   
12.
辛硫磷甲氰菊酯及其混剂对鹌鹑的毒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鲁生 《农业环境保护》1999,18(6):258-259,267
采用经口染毒灌胃法,研究了辛硫磷,甲氰菊酯及其混剂对鹌鹑的毒性。结果表明,辛硫磷,甲氰菊酯及其混合剂对鹌鹑的急性毒性均为高毒,3种制剂对鹌鹑的急性LD50分别为:甲氰菊酯24.32mg/kg;辛硫磷13.09mg/kg;混合剂11.82mg/kg。辛硫磷及甲氰菊酯混合使用以后对鹌鹑的毒性变化为相加作用。  相似文献   
13.
拟除虫菊酯农药是源自于天然除虫菊的一类人工合成仿生杀虫剂。此类农药过去被认为高效、低毒、杀虫谱广,用来代替有机氯农药和其他剧毒长残留杀虫剂,已在茶树、果蔬、人畜卫生等虫害的防治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同时对农产品及环境安全也造成了一定影响。近年来的研究表明,长期接触低剂量拟除虫菊酯农药也可能引发多种慢性疾病,且存在蓄积作  相似文献   
14.
抗药性朱砂叶螨实验种群生命表参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观察了朱砂叶螨抗甲氰菊酯品系和敏感品系实验种群在26℃下的生长发育和生殖情况,并通过组建2品系的生命生殖力表,用种群生命表参数分析抗性种群与敏感种的生态适合度差异。实验结果表明抗甲氰菊酯品系(Rf)的发育历期和寿命缩短,产卵量下降。敏感品系平均寿命为35.3ld,平均每雌产卵量为185.00粒;抗性品系分别为29.58d,134.67粒。抗甲氰菊酯品系的净生殖率(R0=139.2147)显著低于敏感品系(R0=180.6388)。抗甲氰菊酯品系内禀增长率(rm)、周限增长率(λ)和种群加倍时间(p.b.t)分别为0.2272、1.255l和3.0508,并与敏感品系的内禀增长率、周限增长率和种群加倍时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5.
甲氰菊酯对斑马鱼的毒性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模式生物斑马鱼(Brachydanio rerio)作为毒性实验动物,探索甲氰菊酯(fenpropathrin)对鱼类的毒性效应,为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提供参考数据。结果显示甲氰菊酯对斑马鱼成鱼96h LC50为3.38×10-3mg/kg,属于剧毒级,安全浓度为0.34×10-3mg/kg;较低浓度下甲氰菊酯对斑马鱼早期发育影响不显著,在较高浓度1、10mg/kg下,斑马鱼96h畸形率分别达到84%和90%,心包囊肿率分别为25%和88%,而致死效应不明显。亚致死剂量下甲氰菊酯对斑马鱼肝胰脏GPT、GOT、SOD活性有明显诱导效应,在高浓度和长时间暴露下诱导效应降低;肝胰脏中AChE活性显著地受到甲氰菊酯的抑制,抑制效应对毒物的浓度和染毒时间有良好的依赖性,是一种良好的环境污染检测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索二斑叶螨对甲氰菊酯和螺螨酯种群的抗性机理和抗性治理途径。 [方法] 采用室内生物测定法,以采自兰州兴隆山自然保护区的二斑叶螨为敏感种群(S),在室内用甲氰菊酯和螺螨酯分别对二斑叶螨进行抗性选育;用增效醚(PBO)、顺丁烯二酸二乙酯(DEM)、磷酸三甲苯酯(TPP)、有机硅、噻酮进行增效作用研究。[结果]二斑叶螨经室内甲氰菊酯和螺螨酯抗性选育45代和30代后,抗性倍数分别达到314.50倍和77.92倍。TPP、PBO、DEM 3种增效剂对二斑叶螨抗甲氰菊酯种群的抗敏增效比分别为12.15、7.78和3.09,推测其抗性机理涉及的主要解毒酶是羧酸酯酶和多功能氧化酶; DEM对二斑叶螨抗螺螨酯种群的抗敏增效比大于TPP和PBO,分别为4.87、3.67和1.91,二斑叶螨对螺螨酯产生抗性机理可能与谷胱甘肽转移酶和羧酸酯酶活性增强有关。有机硅和噻酮对二斑叶螨抗甲氰菊酯和螺螨酯种群的抗敏增效指数比分别为1.38、1.42和1.18、0.92,说明二斑叶螨的抗性与表皮通透性改变关系不密切。 [结论] 上述结果可以为二斑叶螨的抗性治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甲氰菊酯对鳗鲡的急性毒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常温静水实验法用甲氰菊酯对鳗鲡 (体长 4 1~ 5 0cm)进行急性攻毒试验 ,结果表明 :甲氰菊酯对鳗鲡的半致死浓度 (96hLC50 )为 6 5 5 μg/L ,安全浓度 (SC)为 0 6 6 μg/L。甲氰菊酯对鳗鲡有剧毒。  相似文献   
18.
为评价吡唑醚菌酯、灭蝇胺、多菌灵、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和甲氰菊酯5种农药在豇豆上的使用安全性,以5种农药的最大推荐剂量和1.2倍最大推荐剂量施用,采收不同间隔期的样品进行残留分析。结果表明:豇豆中灭蝇胺和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分别按最大推荐剂量105 mL/hm2、11.25 mL/hm2施用不会导致农药残留饮食风险,且分别在药后2 h、1 d的残留值低于最大残留限量值0.5 mg/kg、0.015 mg/kg,可安全使用,即安全间隔期分别为2 h、1 d。甲氰菊酯、多菌灵和吡唑醚菌酯3种农药在国内未有最大残留限量规定,参考其他豆类蔬菜的最大残留限量值,甲氰菊酯在最大推荐剂量下的安全间隔期为7 d,残留量为0.059 mg/kg;多菌灵和吡唑醚菌酯安全间隔期至少在14 d以上。为确保豇豆质量安全,甲氰菊酯、多菌灵和吡唑醚菌酯3种农药在豇豆盛产期应慎用。  相似文献   
19.
甲氰菊酯在豌豆中残留动态及安全使用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气相色谱法及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甲氰菊酯在豌豆中的残留消解动态,并对其安全使用技术进行试验。结果表明,甲氰菊酯在豌豆中原始沉积量因不同施药处理有较大的差别,施用量越大原始沉积量也越高;残留消解动态均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不同施用量的降解速率基本相似,降解系数(︱k︱)=0.167 8±0.001 3,半衰期(DT50)为4.1~4.2 d,降解99 %所需要的时间(T99)为27.1~27.7 d。按常规方法施用甲氰菊酯有效成分5.00 g·(667 m2-1,施药1次或间隔7 d连续施药2次,末次施药后第14天的残留量均<0.5 mg·kg-1,第24天的残留量均<0.1 mg·kg-1,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分别符合我国叶菜类蔬菜MRL和日本豆类蔬菜MRL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甲氰菊酯、辛硫磷混合剂在苹果中的残留降解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甲氰菊酯、辛硫磷及其混剂分别在苹果上使用后 ,定期取样气相色谱测定苹果上的残留量。研究结果表明单剂及混剂甲氰菊酯在苹果上的半衰期分别为 19.3天和 18.1天 ,单剂辛硫磷和混剂辛硫磷在苹果中的残留半衰期分别为 1.54及 1.4 6天 ,甲氰菊酯和辛硫磷单独使用或混合使用在苹果中的降解规律及降解速率常数没有显著差异。从甲氰菊酯和辛硫磷在苹果上残留角度考虑两者混合使用对环境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