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78篇
  免费   75篇
  国内免费   240篇
林业   2篇
农学   518篇
基础科学   17篇
  69篇
综合类   2669篇
农作物   588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3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513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64篇
  2022年   72篇
  2021年   75篇
  2020年   81篇
  2019年   86篇
  2018年   45篇
  2017年   88篇
  2016年   106篇
  2015年   126篇
  2014年   219篇
  2013年   219篇
  2012年   340篇
  2011年   359篇
  2010年   230篇
  2009年   245篇
  2008年   218篇
  2007年   224篇
  2006年   203篇
  2005年   168篇
  2004年   119篇
  2003年   89篇
  2002年   82篇
  2001年   65篇
  2000年   75篇
  1999年   94篇
  1998年   100篇
  1997年   58篇
  1996年   81篇
  1995年   74篇
  1994年   68篇
  1993年   58篇
  1992年   60篇
  1991年   49篇
  1990年   57篇
  1989年   63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57年   3篇
  1955年   1篇
  195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71.
湄潭县是贵州省稻瘟病的常发区。在探明了湄潭县稻瘟病发生流行规律的基础上,严把品种抗性、栽培控病和适期施药等关键技术。在水稻从种到收的全过程中实施综合防控措施,有效控制了稻瘟病的大面积发生流行。  相似文献   
972.
2003-2006年分别采用苗期喷雾接种和穗期注射接种的鉴定方法对476份水稻区试品种(组合)进行稻瘟病人工接种鉴定,鉴定结果未发现有抗级材料,表现中抗的有19份,中感61份,感78份,高感318份,分别占鉴定总数的3.99%、12.81%、16.38%和66.80%。  相似文献   
973.
1987~1991年,采用人工接种和在吉林省不同生态区多年异地多点自然诱发等方法,对336份抗性较好的亲本材料进行系统鉴定。筛选出广谱高抗稻瘟病、农艺性状较好的9个粳稻品种(系)。  相似文献   
974.
稻瘟病生态型的划分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皖西南(安庆)1980-1994年稻瘟病的发生历史资料分析,本地区稻瘟病的发生生态型可划分为暴发型和常态型,其中暴发型包括气候品种互作型和品种决定型,常态型包括地域发生型和肥料主导型。  相似文献   
975.
duanb@163.com     
 分析了调整播种期前后豫南粳稻生育期内的气候特点与水稻稻瘟病、纹枯病发生流行适宜气候条件对应关系的变化,指出豫南粳稻按常规方式种植,稻瘟病、纹枯病易大发生的原因在于其孕穗灌浆期处于高温高湿时期,推迟播种期后,孕穗灌浆期避过高温高湿时期,稻瘟病和纹枯病发生轻甚至不发病,解决了豫南粳稻病害重的难题。  相似文献   
976.
部分水稻品种对稻瘟病菌群体的抗病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袁洁  杨学辉  何海永 《种子》2006,25(8):14-16,21
利用生物间遗传学关于毒力频率和联合抗病性分析的方法,分析了16个品种对稻瘟病菌群体的抗瘟性。结果表明,参试病菌群体对各个品种的毒力以及不同稻区的病菌群体对同一品种的毒力均存在明显差异,筛选出毒力频率较低的4个品种:汕优多系1号、Ⅱ优多系1号、金优431和金优多系1号。用联合致病性系数和联合抗病性系数分析了品种搭配在生产上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77.
分析了调整播种期前后豫南粳稻生育期内的气候特点与水稻稻瘟病、纹枯病发生流行适宜气候条件对应关系的变化,指出豫南粳稻按常规方式种植,稻瘟病、纹枯病易大发生的原因在于其孕穗灌浆期处于高温高湿时期,推迟播种期后,孕穗灌浆期避过高温高湿时期,稻瘟病和纹枯病发生轻甚至不发病,解决了豫南粳稻病害重的难题。  相似文献   
978.
刘潭  李子默  冯帅  王雯琦  袁青云  许童羽 《农业机械学报》2023,54(11):208-216,235
为减少水稻产量损失,迫切需要建立快速、准确的水稻叶瘟监测和鉴别方法。本文以东北水稻为研究对象,以小区试验为基础,使用高光谱图像仪获取受稻瘟病菌侵染后不同发病程度的水稻叶片高光谱图像并提取光谱数据。首先,通过SG平滑方法对光谱数据进行预处理,然后运用主成分分析(PCA)、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法(PCCs)、PLS-VIP方法对光谱数据进行降维,并提出了一种基于Logistic混沌映射PSO寻优的SVM分级检测模型(LMPSO-SVM)。为了验证提出方法的有效性,以不同降维方法提取的特征变量为输入,分别建立基于人工神经网络(ANN)、支持向量机(SVM)和PSO-SVM的分级模型并进行对比分析。仿真结果表明,各模型对4级病害的识别效果最好,综合5种级别病害,SVM和ANN分级模型的预测准确率波动相对较大,对于病害预测效果不太理想;而在不同特征选择下建立的LMPSO-SVM分级模型对各级病害预测准确率均较高,准确率波动较小,其中基于PCA提取特征变量和全波段作为输入的模型平均准确率非常相近,分别为96.49%和96.12%,PCA提取的输入变量仅为5个,大大简化了模型复杂性,降低了训练...  相似文献   
979.
特优质水稻新品种三澳占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三澳占是佛山市农科所选育的籼稻新品种,该品种抗稻瘟病,中抗白叶枯病,株型适中,分蘖力强,叶色绿,叶姿中等,抗倒性强,耐寒性中弱,后期熟色中,米质达到国标和省标优质1级。2011年5月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审定编号:粤审稻2011029。  相似文献   
980.
为提高我国大面积应用的两系光温敏不育系培矮64S的稻瘟抗性,本研究通过杂交转育与分子标记选择相结合的途径,利用RM3330与RM262为标记,将Pi25与Pi-d(t)基因成功聚合于培矮64S中,经抗性、不育性、综合农艺性状评价,获得了5个基因型纯合且农艺性状稳定的F8代抗性改良候选不育系。抗性鉴定结果显示,抗性改良候选不育系及其抗性组合的叶瘟病情指数平均降幅为18.78%和23.24%,穗颈瘟病情指数平均降幅为18.58%和58.45%,抗性提高幅度极显著。育性观测结果表明抗性改良候选不育系不育度都在99.5%以上,柱头外露降低5.64%,包颈粒率降低8.55%。经济性状调查结果显示不育系除穗粒数下降、有效穗增加外,其余经济性状变化不明显;试配的杂交组合平均理论产量和实际产量比对照提高16.22%和6.89%,增产极显著。这些结果表明,通过Pi25与Pi-d(t)基因的导入显著提高了培矮64S稻瘟病抗性,获得了实用的光温敏不育系新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