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86篇
  免费   93篇
  国内免费   212篇
林业   68篇
农学   148篇
基础科学   30篇
  134篇
综合类   945篇
农作物   106篇
水产渔业   155篇
畜牧兽医   615篇
园艺   72篇
植物保护   118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68篇
  2022年   72篇
  2021年   71篇
  2020年   63篇
  2019年   80篇
  2018年   48篇
  2017年   80篇
  2016年   91篇
  2015年   93篇
  2014年   110篇
  2013年   108篇
  2012年   135篇
  2011年   145篇
  2010年   163篇
  2009年   138篇
  2008年   159篇
  2007年   97篇
  2006年   102篇
  2005年   141篇
  2004年   78篇
  2003年   74篇
  2002年   55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不同土壤对磷的吸附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溶性磷肥施入土壤后主要通过沉淀和吸附作用降低其生物有效性。因此,了解某一地区土壤对磷的吸附特性对磷肥的科学合理施用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以黑土和黑钙土为试样,分别配制2种土壤对磷的等温吸附曲线,结果表明:2种土壤中,黑土对磷的最大吸附量显著高于黑钙土,黑土和黑钙土对磷较低的吸附量与其有机质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102.
用RAPD技术对广东省佛山地区、浙江省菱湖地区和江苏省吴江地区的养殖大口黑鲈3个群体进行群体遗传变异分析,结果表明,用17条随机引物对3个群体共90尾大口黑鲈的基因组DNA进行扩增,共获得123个位点,平均每条随机引物扩增出7.24个位点,多态位点比例为43.09%;佛山、菱湖、吴江养殖大口黑鲈群体内的相似系数为0.8699、0.8922、0.8780;Nei指数分别为0.1734、0.1165、0.1543;佛山与菱湖、菱湖与吴江、佛山与吴江群体间的遗传距离分别为0.1657、0.512、0.1366.这表明,3个群体都具有一定的遗传变异,其中佛山群体最高,菱湖群体最低;佛山和菱湖群体间的遗传距离最大,佛山与吴江群体的遗传距离最小,用MEGA4.0软件进行聚类分析,佛山与吴江群体首先聚在一起,后与菱湖群体聚在一起.  相似文献   
103.
王茜  边靖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3):1145-1147
[目的]掌握渤海地区梭鱼种群的种质资源状况。[方法]应用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技术,对梭鱼养殖群体与自然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从45个随机引物中选出20个扩增效果稳定的引物进行群体分析。其中,梭鱼自然群体共检出了204个扩增位点,多态位点136个,多态位点比例为66.7%;养殖群体中共检出了217个扩增位点,多态位点130个,多态位点比例为59.9%。[结论]目前梭鱼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较为丰富,人工养殖还未对其造成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4.
应用RAPD技术,对自然分布于山东半岛莱州湾、小石岛、俚岛、楮岛和汇泉湾的5个大叶藻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进行了分析,并基于研究结果对山东半岛大叶藻种群保护和移植修复提出了建议。实验用10条RAPD引物共扩增出42条条带,多态条带39条,多态性位点比率为92.86%。研究结果表明山东半岛大叶藻种群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和较高的遗传分化;AMOVA分析显示5个种群99.68%的变异来源于种群内部,而0.32%的变异来源于种群间;Mantel测试表明5种群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之间没有相关性;遗传多样性最低的是莱州湾种群,应该得到优先保护;遗传多样性较高的是俚岛种群和汇泉湾种群,可以作为山东半岛海草场移植修复的首选种群。  相似文献   
105.
来自中国云南、辽宁、山东3省的烟草寄生疫霉(Phytophthora parasitica var.nicotianae)菌株的致病性已被划分为3种致病类型组,即强致病性组、中致病性组和弱致性组。上述省是中国的烟草主产区,选自云南省的15个烟草寄生疫霉菌株、山东省的13个烟草寄生霉菌株和辽宁省的20个烟草寄生疫霉菌株,选择3个烟草栽培品种在温室内进行接种试验测定不同菌株的致病性分化。提取受试菌株的DNA,利用PCR技术对受试苗菌株的模板DNA进行随机多态性扩增分析,对扩增DNA片段谱带借助于UPGMA分析法构建遗传树,结果表明,受试菌株被划分为4个遗传聚类组,每个遗传聚类组内包括不同的烟草寄生疫霉致病性菌株,而且来自于不同烟区相同的致病性菌株和每种致病性的不同菌株皆不属于同一个遗传聚类组内。结果表明RAPD-PCR的遗传标记分析结果与不同致病性组的划分未有明显的区别。因此,随机多态性DNA图谱的相同与不同不能当作区分来自不同烟区的烟草寄生疫霉的致病性分化的分子检测的工具。  相似文献   
106.
枝角类RAPD条件优化和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蒙古裸腹(MoinamongolicaDaday)和多刺裸腹(M.macrocopaStraus)为材料,对枝角类RAPD扩增条件进行了摸索和优化,结果表明,枝角类PCR扩增反应的最佳体系为:在25μL体积中,模板DNA25ng/μL,dNTPs0.1mmol/L,TaqDNA聚合酶1U,引物0.1μmol/L,Mg2+1.5mmol/L,10×PCR缓冲液2.5μL。按照优化的RAPD条件进行实验,重现性良好。2种裸腹在盐胁迫条件下的种群遗传多样性分析表明,同种裸腹不同生存盐度之间的种群遗传相似度较高,分别为0.9134和0.9038;而多刺裸腹和蒙古裸腹两个种间的遗传相似度相对较低,约为0.5~0.6。  相似文献   
107.
海带孢子体DNA随机扩增反应条件优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海带孢子体的酶解单细胞中提取的基因DNA,可用于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的重复性研究。通过对扩增反应体系中各因子和扩增程序的梯度实验,确定优化反应体系为:0.2μmol/L引物,1.5mmol/LMg^2 ,100μmol/L dNTP,1.0U Taq DNA聚合酶,30ng模板DNA,优化反应程序为:94℃变性2min,接着45个循环包括94℃变性1min,37℃退火1min,72℃延伸2min,最后72℃延伸10min。在此优化条件下得到的RAPD图谱的较好的特异性和重复性,为海带遗传多样性,种质鉴定,分子标记及辅助育种等研究提供了有用的手段。  相似文献   
108.
谢鑫  蒋君梅  王勇  任明见 《种子》2019,(4):15-19
基因敲除是研究真菌基因功能的重要方法之一,目前,丝状真菌敲除多采用基因两侧的同源臂对基因组的靶标进行同源替换,然后采用抗生素对转化子进行筛选,但这存在着筛选效率低、假阳性率高、操作复杂等问题。本研究以稻瘟菌为研究对象,采取以下步骤对此进行优化:1)构建HPH-GFP(潮霉素-绿色荧光蛋白)融合表达载体; 2)分别用带有接头序列的引物克隆待敲除基因上、下游片段; 3)克隆上、下游片段与HPH-GFP组成嵌合体片段; 4)嵌合体片段转化真菌原生质体; 5)对敲除突变体进行筛选。结果表明,该法操作简便、高效,除了用潮霉素HPH作为筛选标记外,还可用GFP作为荧光筛选标记,极大提高了筛选效率,可用作丝状真菌基因功能研究。  相似文献   
109.
马铃薯晚疫病菌(Phytophthora infestans)能侵染多种茄科植物,它引起的马铃薯晚疫病,是马铃薯生产中的第一大病害。为了开发能在田间快速检测马铃薯晚疫病病原的方法,利用P. infestans T30-4基因组测序数据的contig 1.18131,设计qPCR和LAMP引物,优化扩增条件后得到引物的特异性和灵敏度,最后通过检测田间收获薯块,比较形态学传统方法、qPCR及LAMP的差异。特异性检测结果发现,qPCR和LAMP仅在含有P. infestans DNA模板的体系有阳性扩增,在寄主和其他微生物DNA中均无扩增;在优化的条件下,qPCR和LAMP的检测下限可达1×10 -6ng/μL,在有寄主和其他微生物DNA存在的条件下,引物的灵敏度没有显著差异。利用两种快速方法对在大理、丽江及昆明3个地区田间收获薯块上检测发现,qPCR和LAMP方法得到的检出率差异极为不显著(P=0.420),两种快速检测方法和形态学鉴定方法检出率差异极显著(P=0.009)。在大理、丽江及昆明3个地区的薯块中,两种分子检测方法检出率均比形态学方法高。其中,qPCR检测方法比形态学方法分别提高了12.00%、2.00%、8.70%;LAMP检测方法比形态学方法分别提高了11.30%、2.00%、8.70%。  相似文献   
110.
为了最终实现对籼稻数量性状基因位点 (QTLs)精确定位 ,用一个包含 1 31个系的籼 /籼交重组自交系群体 (F6∶7)构建了分子遗传连锁图谱。该图谱含由 1 1 3个水稻探针、2 8个小麦探针揭示的 1 6 0个RFLP标记和由 5个PstⅠ /MseⅠ引物组合揭示的 78个AFLP标记。群体的杂合性比率接近期望值 ,表明该群体具有正常的遗传结构。在 6个染色体区域观察到标记的偏分离 ,表明即使在亚种内群体中也可能发生标记的偏分离。本图谱的总长度为 1 4 35 8cM ,相邻标记间的平均距离为 6 38cM。由于采用了一套日本水稻基因组计划 (RGP)的RFLP标记 ,使本图谱能与RGP图谱进行比较。结果表明 ,两个图谱上的共同标记所覆盖图谱总长度几乎相同 ;在水稻 1 2条染色体中的 9条表现完全的连锁保守性。此外 ,水稻的第 1号染色体与小麦的第 3组染色体具有很强共线性。但是 ,两个图谱间也存在明显的差异 ,在 1S、1L、4L和 8L 4个染色体臂上发现 4个小倒位 ;除第 5号和第 6号染色体外的其他染色体上共检测到 1 9个新的位点。籼稻亲本间在染色体臂 2S、7S、1 0L和 1 1S 4个区域的RFLP多态性很低或没有 ,从而导致籼稻图谱在这些区域呈现空白。在这个籼稻图谱中 ,未检测到第 1 1号和 1 2号染色体间的重复性。还就稻属在基因组进化中的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