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91篇
  免费   69篇
  国内免费   74篇
林业   38篇
农学   229篇
基础科学   47篇
  72篇
综合类   1447篇
农作物   157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77篇
园艺   255篇
植物保护   311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73篇
  2022年   83篇
  2021年   93篇
  2020年   67篇
  2019年   71篇
  2018年   92篇
  2017年   63篇
  2016年   77篇
  2015年   87篇
  2014年   126篇
  2013年   116篇
  2012年   161篇
  2011年   148篇
  2010年   129篇
  2009年   148篇
  2008年   118篇
  2007年   115篇
  2006年   93篇
  2005年   99篇
  2004年   70篇
  2003年   83篇
  2002年   67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44篇
  1999年   43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27篇
  1991年   36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30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2篇
  1965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剑麻是我国重要的麻类作物,在广东湛江地区剑麻上发生一种叶斑病,导致剑麻叶片大面积坏死,严重影响产量。明确剑麻叶斑病的病原菌种类及防治药剂,以期对该病进行有效防治。【方法】采用组织分离法对病原菌进行分离,经科赫氏法则验证后得到病原菌的纯培养,结合真菌的形态特征和ITS序列分析对该病原菌进行鉴定,通过带毒介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该病原真菌对不同药剂的敏感性。【结果】从广东湛江剑麻产区分离得到叶斑病致病菌,分生孢子椭圆形,单孢,深褐色,中间有一条中横隔隔开,形似双胞结合在一起,ITS序列比较分析表明其与可可毛色二孢菌(Lasiodiplodia theobromae)的同源性达到99%以上。百菌清、己唑醇、咪鲜胺、戊唑醇、苯醚甲环唑、氟吡菌酰胺和甲基硫菌灵等7种药剂对可可毛色二孢菌均具有较好的抑菌效果,其中百菌清抑菌效果最好,EC50值为0.000132μg/m L。【结论】广东湛江地区发生的剑麻叶斑病初步鉴定为由可可毛色二孢真菌引起,该病原菌对百菌清、己唑醇、咪鲜胺、戊唑醇、苯醚甲环唑、氟吡菌酰胺和甲基硫菌灵等药剂敏感。  相似文献   
62.
为探明醚菌酯、啶酰菌胺可湿性粉剂以及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对胡麻白粉病的防治效果以及对胡麻的安全性,进行了田间防效试验.结果 表明,50%啶酰菌胺可湿性粉剂对胡麻白粉病防效最好.在胡麻白粉病始发前或始发初期,用50%啶酰菌胺可湿性粉剂540 g/hm2,兑水675 kg,第一次用药后,根据病情发展,一周后再喷第二次药剂,...  相似文献   
63.
为明确生防药剂对燕麦(Avena sativa)叶斑病的防效,本研究选用4种不同类型的生防药剂,以2种化学杀菌剂为对照,在甘肃省山丹县对田间自然发病的燕麦叶斑病进行防治。结果表明:第1次施药后7 d,生防药剂的防效(56.81%~63.59%)普遍低于化学杀菌剂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防效71.11%)和43%戊唑醇悬浮剂(防效73.60%)。第2次施药后7 d,供试药剂的防效与第1次施药后7 d相比均有所提高,其中哈茨木霉(Trichoderma afroharzianum)的防效较第1次增加了27.39%,增幅最大。第2次施药后20 d,各药剂的防效较第2次施药后7 d有所降低,但生防药剂的防效降幅较小而化学杀菌剂的防效大幅降低。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的防效最高,达80.34%。另外,1×1011cfu·g-1枯草芽孢杆菌处理显著提高了燕麦旗叶叶绿素相对含量、千粒重和种子产量(P <0.05),3个指标分别较未施药区增加了26.13%、13.22%和13.09%。综合防效、持效性及燕麦种子产量等指标,微生...  相似文献   
64.
高产花生病害防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病多发生于花生苗期至结荚盛期,春花生在5月~6月、夏花生在9月~10月,发病率较重。感病的植株最初顶叶软垂,接着全株叶片萎蔫下垂,但凋萎叶片还能保持青绿色,剖开茎部,可以看到靠近地面部分的输导组织已经变成褐色,用手掐断切口处,有污白色的菌液流出,拔起病株,根部已经腐烂,成黑褐色。防治措施如下:  相似文献   
65.
玉米弯孢菌叶斑病药剂防治持效期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田间先施药后接种的方法,测定了4种杀菌剂对玉米弯孢菌叶斑病菌防治持效期的研究。结果表明:代森锰锌的持效期较长,可达10 d以上,施药后15 d,保护作用效果仍在48%以上;甲基托布津、百可得和百菌清3种药剂的持效期较短,可维持7 d。  相似文献   
66.
25%戊唑醇乳油防治香蕉叶斑病药效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田间使用25%戊唑醇乳油800倍、1200倍、1600倍液防治香蕉叶斑病,最高防效分别达73.6%、71.3%,67.2%.与对照药剂25%敌力脱乳油1000倍液的防效相当,建议生产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7.
为筛选胡麻田野黍子的高效除草剂,进行了7种除草剂防除胡麻田野黍子应用研究.结果表明,50 g·L-1唑啉草酯乳油75 g·hm-2(有效成分、下同)的株防效为86.48%,鲜重防效为92.87%;10.8%高效盖草能乳油145.8 g·hm-2的株防效为90.83%,鲜重防效为96.27%.150 g·L-1精吡氟禾草...  相似文献   
68.
摘要:戊唑醇是防治香蕉叶斑病常见的药剂,为评价香蕉叶斑病菌对戊唑醇的敏感性及抗药性风险,本文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来自广东、广西、海南、云南、福建5省168株香蕉弯孢霉叶斑病菌对戊唑醇的敏感性,并对香蕉弯孢霉叶斑病菌抗戊唑醇突变体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68株香蕉弯孢霉叶斑病菌对戊唑醇仍然敏感,平均EC50值为(4.5173±1.2706)mg/L,菌株频率呈连续单峰分布,未出现敏感性下降的群体,因此将该EC50值作为香蕉弯孢霉叶斑病菌对戊唑醇的敏感性基线,根据FAO抗性分级标准,未发现抗性菌株。通过药剂逐代诱导获得6株抗性菌株,抗性倍数介于5.64~10.13之间,菌丝生长速度、菌丝干重均低于亲本菌株,仅有1株抗性菌株抗性可以稳定遗传。紫外线诱导共获得8株抗性菌株,抗性倍数介于5.88~15.60之间,菌丝生长速度、菌丝干重均低于亲本菌株,仅有3株菌株抗性可以稳定性遗传。香蕉弯孢霉叶斑病菌对戊唑醇仍然敏感,抗药性风险低,生产上可继续使用戊唑醇防治香蕉叶斑病。  相似文献   
69.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400克/升氯氟醚菌唑悬浮剂防治香蕉叶斑病效果及其对香蕉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分别以20毫升、13.3毫升、10毫升400克/升氯氟醚菌唑悬浮剂兑水60公斤分3次喷雾施药,第二次施药后14d后对香蕉叶斑病防治效果在60.43-66.52%,第三次施药后14d后对香蕉叶斑病防治效果在75.72-80.72%,并对香蕉的单株产量有明显增产效果。其中尤以20毫升400克/升氯氟醚菌唑悬浮剂兑水60公斤剂量喷雾处理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70.
摘 要:在澳洲坚果园进行病样采集时,发现一种叶部病害,为明确该病害的病原菌种类,将采集的病叶进行分离,并运用科赫法则测定致病性,根据病原菌的形态学特征和rDNA-ITS序列分析对病原菌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分离菌株的菌落形态和分生孢子形态都与小孢拟盘多毛孢(Pestalotiopsis microspora)一致,经分子生物学鉴定,其ITS序列与小孢拟盘多毛孢的ITS序列的同源性为99%,将引起澳洲坚果叶斑病的病原菌鉴定为小孢拟盘多毛孢。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PDA培养基最有利于病原菌生长,培养3天后,菌落直径达62.9 mm,最佳碳源为葡萄糖,最佳氮源为硫酸铵,病原菌在15-30 ℃均能生长,最适生长温度为28℃,病原菌在pH为4-11范围内均可生长,pH为7时生长最佳,全光照有利于病原菌生长。本文首次报道Pestalotiopsis microspora引起澳洲坚果叶斑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