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3篇
农学   13篇
基础科学   14篇
  2篇
综合类   180篇
农作物   9篇
畜牧兽医   7篇
园艺   34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261.
为有效提高豆种的萌芽特性、明确其生长过程中营养成分变化规律,并对萌芽产品进行绿色深加工以最大限度保留豆芽营养成分,该论文采用超声波处理提高豆类发芽率和发芽指数,筛选营养丰富的萌芽阶段开发花生-黑豆芽复合汁,并研究超高压和常规热杀菌对花生-黑豆芽复合汁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300 W和10 min的超声处理可显著提高黑豆和花生的发芽率和发芽指数(P<0.05)。超声处理组的黑豆在第6萌芽阶段(芽长6 cm)时γ-氨基丁酸(gamma-aminobutyric acid,GABA)含量最高,达175.13mg/100g,超声处理组的花生在第5萌芽阶段(芽长2cm)时白藜芦醇含量较高,为0.92 mg/g。以上述阶段原料制备富含白藜芦醇和GABA的花生-黑豆芽复合汁,进一步研究发现,相比于传统热杀菌,超高压杀菌(450MPa和15min)可显著提高花生-黑豆芽复合汁的稳定性和总酚含量(P<0.05),减少颜色劣变,贮藏过程中能更好地保持GABA和白藜芦醇。研究结果将为高品质豆芽深加工产品探索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62.
以黑豆为富硒载体,制备富硒黑豆芽,确定了一种硒含量测定方法和黑豆富硒的最佳工艺条件。通过浸泡和喷淋相结合的方式添加不同浓度的亚硒酸钠溶液,在黑豆发芽的过程中实现对硒元素的生物富集,采用极谱法分析测定黑豆中硒含量,并通过该方法优化黑豆富硒的最佳工艺。试验结果表明极谱法测定黑豆中硒含量标准偏差小,重复性好,是一种较好的硒含量测定方法,当亚硒酸钠浓度为20μg/mL、培养时间为48h时黑豆富硒效果最佳,制备出的富硒黑豆芽硒含量为15.44μg/100g。  相似文献   
263.
建立一种超声提取-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联用法(LC-MS/MS)同时测定豆芽中2,4-滴、6-苄基腺嘌呤2种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方法。酸化甲醇作为提取溶剂,涡旋2 min,超声波提取10 min,酸化甲醇定容;反相色谱柱分离,电喷雾离子化(ESI+/-)和多离子反应监测(MRM)方式定量测定;加标回收试验2,4-滴添加浓度分别为5,10,20μg/kg,6-苄基腺嘌呤添加浓度为5,10,20μg/kg,平均回收率为85.0%~105.3%,相对标准偏差(RSD)1.0%~3.2%;2,4-滴,6-苄基腺嘌呤检出限分别为1.0、2.0μg/kg。方法快捷、简便、样品前处理时间少,适合食品监管中大批量样品快速测定使用。  相似文献   
264.
大豆籽粒大小差异对豆芽营养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芽豆主产区的55份大豆品种为试材,模拟工厂化豆芽生产工艺条件,采用人工气候箱培养技术,系统研究了大豆籽粒大小差异对豆芽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豆百粒质量与百芽可溶性糖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1);与大豆粗蛋白含量和粗脂肪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与中小粒、中粒、中大粒大豆品种相比,小粒大豆品种可溶性糖含量显著偏低(...  相似文献   
265.
韩大鹏 《农业工程》2013,(Z1):59-61
近年来,传统方式生产的豆芽已经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化学豆芽的化学残留问题难以解决,使用物理方式空间电场技术生产的豆芽既能满足市场需求,又没有化学残留,是未来豆芽生产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66.
[目的]本文旨在研究纳豆芽胞杆菌发酵对小米糠可溶性膳食纤维(soluble dietary fiber, SDF)和不溶性膳食纤维(insoluble dietary fiber, IDF)的结构和理化特性的影响。[方法]用纳豆芽胞杆菌液态发酵(37℃、180 r·min-1,48 h)小米糠制备膳食纤维,分别通过Sevag法和酶法对得到的SDF和IDF进行脱蛋白处理,最后冻干。采用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样品的基本成分和单糖组成,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和激光粒度分析仪分析样品的结构,并测定样品的黏度、持水力、持油力、膨胀力、乳化活性、乳化稳定性、胆固醇和胆汁酸吸附能力、葡萄糖吸附能力和葡萄糖透析延迟指数。[结果]纳豆芽胞杆菌发酵使小米糠SDF的得率和纯度分别由5.17%和76.12%提高至19.36%和82.44%,IDF的纯度由73.45%提高至76.01%(P<0.05)。结构分析表明,纳豆芽胞杆菌发酵使膳食纤维(dietary fiber, DF)的表面结构变得疏松,粒径减小,比表面积增大,官能团和结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