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4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27篇
林业   12篇
农学   6篇
基础科学   12篇
  84篇
综合类   98篇
农作物   5篇
畜牧兽医   7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14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针对南疆绿洲灌区224团果树滴灌条件下次生盐渍化的问题,通过在项目区布设观测井,逐月不间断的对地下水的埋深、水位及矿化度进行监测,开展对其变化规律的研究。年度观测结果显示,地下水埋深及水位在果树生育期的灌前及灌后相对较低,灌溉期内最大涨幅接近1m;地下水矿化度灌前、灌后最小,灌溉期内在2~5.8g/L范围内变动,矿化度...  相似文献   
102.
以塔里木盆地南缘策勒绿洲为例,重点探讨了绿洲农田土壤粒径分布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基于2008年9月对策勒绿洲范围内农田表层土壤粒度测定数据,首先通过土壤粒径分布体积分形维数分析,表明绿洲农田土壤粒径分布差异性显著,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假设,认为农田利用年限及空间位置的不同是土壤粒径分布产生差异性的主要因素;其次利用排序方法对影响因素的贡献率进行定量分析,并与分维值结果进行相互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在影响土壤粒径分布差异性方面,利用年限为主导因素,其相对贡献率达67%。因此,保证农田长期合理的耕作管理方式将有助于土壤粒径分布属性的稳定及改善。  相似文献   
103.
绿洲节水系统模型与调控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提出绿洲节水系统主要是由绿洲区域平衡节水,农田灌溉节水、旱农集水节水和城镇循环节水构成的复杂集合;探讨了它的结构、模型与调控,对绿洲节水与环境保护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4.
内蒙古后套绿洲水资源合理利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后套绿洲土地资源丰富,光照充足,水资源开发利用潜力很大,完全具有扩大农田面积和大幅度增加粮食产量的优越条件。但是,必须合理引黄和扩大利用地下水,抓紧防治土壤盐碱化,增加水利投入,推行节水农业,后套绿洲农业生产一定能够更上一层楼。  相似文献   
105.
为探寻河西绿洲灌区制种玉米最佳抗旱措施,本研究以制种玉米 NC242为供试材料,分别于 2018和2019年开展 5个不同处理大田试验,包括施用保水剂(SA)、白色地膜覆盖(WF)、黑色地膜覆盖(BF)、秸秆覆盖(SM)和露地平种(CK),测定制种玉米不同生育阶段生长特性、收获后产量、水分利用效率(WUE)及品质等指标。结果表明,较露地平作(CK), BF和 WF处理年均产量和 WUE分别提高了 3 107.02、 2 693.12 kg/hm2和 0.88、 0.78 kg/m3,以黑色地膜覆盖方式增幅最显著。利用抗旱措施可显著改善制种玉米子粒品质,淀粉、粗蛋白、粗脂肪和可溶性糖含量分别较 CK提高 3.33%~10.32%、 8.06%~24.48%、 16.03%~43.04%、 11.59%~32.76%,其中 BF处理综合品质最高。综合制种玉米的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品质,河西绿洲灌区制种玉米覆盖黑色地膜较其他抗旱措施更能促进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提高,并显著改善子粒品质。  相似文献   
106.
SUN Lingxiao 《干旱区科学》2021,13(11):1142-1154
Net primary productivity (NPP) of the vegetation in an oasis can reflect the productivity capacity of a plant community under natural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Owing to the extreme arid climate conditions and scarce precipitation in the arid oasis regions, groundwater plays a key role in restrict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vegetation. The Qira Oasis is located on the southern margin of the Taklimakan Desert (Tarim Basin, China) that is one of the most vulnerable regions regarding vegetation growth and water scarcity in the world. Based on remote sensing images of the Qira Oasis and daily meteorological data measured by the ground stations during the period 2006-2019, this study analyzed 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patterns of NPP in the oasis as well as its relation with the variation of groundwater depth using a modified Carnegie Ames Stanford Approach (CASA) model. At the spatial scale, NPP of the vegetation decreased from the interior of the Qira Oasis to the margin; at the temporal scale, NPP of the vegetation in the oasis fluctuated significantly (ranging from 29.80 to 50.07 g C/(m2•month)) but generally showed an increasing trend, with the average increase rate of 0.07 g C/(m2•month). The regions with decreasing NPP occupied 64% of the total area of the oasis. During the study period, NPP of both farmland and grassland showed an increasing trend, while that of forest showed a decreasing trend. The depth of groundwater was deep in the south of the oasis and shallow in the north, showing a gradual increasing trend from south to north. Groundwater, as one of the key factors in the surface change and evolution of the arid oasis, determines the succession direction of the vegetation in the Qira Oasis. With the increase of groundwater depth, grassland coverage and vegetation NPP decreased. During the period 2008-2015, with the recovery of groundwater level, NPP values of all types of vegetation with different coverages increased. This study will provide a scientific basis for the rational utilization and sustainable management of groundwater resources in the oasis.  相似文献   
107.
民勤盆地位于河西内陆干旱区域,近几十年绿洲农业的发展改变了天然水资源循环过程,使绿洲内发生了显著的水文过程变迁。分析了绿洲农业的发展对石羊河流下游的水文过程变迁及对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水资源开发利用,绿洲灌溉农业的发展造就了集约、高效化人工绿洲农业生态系统,同时也明显改变了地表水与地下水之间的转化条件、转化数量及水质,其负面效应已严重恶化了生态环境,直接威胁着民勤绿洲农业的持续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08.
利用地统计学方法对民勤绿洲区天然胡杨林下土壤水分的空间结构特征及生长季期间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天然胡杨林下土壤水分含量范围为0.85%~4.80%。民勤县双茨科乡和苏武乡天然胡杨林下土壤含水量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呈增大趋势,而夹河乡样区土壤水分含量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8月份各采样点表层土壤含水量均为最小值。土壤水分含量在胡杨的生长季期间总体表现为:春季>秋季>夏季。采样点土壤水分变异系数总体属于中强度变异性,表层土壤水分的变异系数略大。胸径大的胡杨树土壤含水量反而少,这主要与树龄及胡杨林根系发达程度有关。土壤水分异质性为中等程度的空间相关性,且苏武乡变异函数模型拟合效果最为理想。  相似文献   
109.
有机管理对绿洲灌区土壤肥力和甜瓜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石羊河流域下游露地生产条件下,对比研究了不同年限有机管理甜瓜(Cucumis melon Linn.)田的土壤养分、酶活性、微生物数量及甜瓜果实产量和品质,评价有机管理对绿洲灌区土壤肥力和甜瓜生产的影响。结果发现,有机管理可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实施有机管理1年、2年、3年的甜瓜田土壤有机质含量比传统管理农田分别高36.48%、71.54%、124.21%。3年有机管理田耕层土壤碱解氮含量、速效磷含量、速效钾含量显著高于传统管理农田,分别高49.04 mg.kg 1、65.68 mg.kg 1、214.62 mg.kg 1。有机管理田土壤真菌、细菌、放线菌数量显著高于传统管理农田,土壤脲酶活性和碱性磷酸酶活性也显著提高。有机管理田与传统管理田甜瓜果实产量无显著差异,但实施2年以上有机管理的甜瓜果实折光糖含量显著提高。以上结果表明,有机管理能有效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活化土壤养分、促进微生物活动、提高土壤酶活性和提高作物品质。  相似文献   
110.
新疆平原绿洲环境变化与生态维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干旱区陆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主要受控于水分因素,绿洲环境变化既相互联系,又互相制约,但都有自身的生态系统特点和对人类服务的功能。对新疆平原地区绿洲环境的变化进行分析发现,人工绿洲扩大和发展、城镇绿洲兴起和开拓、天然绿洲缩小和维护的总趋势。因此,需要在以流域或盆地为单元,以水为纽带并受水资源条件的限制,对流域或盆地内的所有农业绿洲、城镇绿洲和天然绿洲等生态系统与荒漠生态系统进行总体的水资源消耗平衡与生态平衡规划,科学配置水资源,才能维护相互的依存关系,并使各类绿洲得到生态维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