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43篇
  免费   97篇
  国内免费   268篇
林业   95篇
农学   198篇
基础科学   62篇
  599篇
综合类   817篇
农作物   140篇
水产渔业   110篇
畜牧兽医   228篇
园艺   82篇
植物保护   7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46篇
  2020年   43篇
  2019年   46篇
  2018年   45篇
  2017年   77篇
  2016年   96篇
  2015年   91篇
  2014年   90篇
  2013年   124篇
  2012年   171篇
  2011年   173篇
  2010年   163篇
  2009年   158篇
  2008年   130篇
  2007年   143篇
  2006年   122篇
  2005年   109篇
  2004年   100篇
  2003年   71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43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糙米储藏陈化过程中生理生化指标变化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探讨糙米储藏品质指标的变化规律及有效控制糙米仓储流通过程中的品质变化,选择2个粳型糙米样品进行实验室模拟低温、常温及高温储藏,条件分别为15、25及35℃,相对湿度为75%,储期为210 d,每30 d取样1次,测定储藏过程中发芽率、生活力及脂肪酸值3项生理生化指标变化趋势并做动力学分析。结果显示,随储藏时间的延长,样品的发芽率、生活力这2项指标均呈下降趋势,且储藏温度越高下降趋势越剧烈,脂肪酸值在各储藏条件下随着储藏时间的延长均呈上升趋势。对各指标进行动力学分析后显示,一级动力学模型可以很好反映这3项指标的变化,并且糙米储藏中脂肪酸值的增加、发芽率及生活力的衰减随绝对温度倒数的变化均符合Arrhenius方程。这3项指标在储藏过程中均属于需能反应(DG>0),不同糙米品种相对应的活化能存在差异,辽星样品的3项指标反应活化均高于盐丰样品,且同一糙米品种的生活力与发芽率的活化能明显高于脂肪酸值。陈化动力学的运用可为仓储流通过程中糙米品质变化的预测和控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92.
Pb、Cd复合胁迫下4种植物抗氧化防御差异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植物在Pb、Cd复合胁迫下抗氧化系统的响应, 研究了重金属超富集植物龙葵、印度芥菜和非重金属超富集植物玉米和萝卜在Pb、Cd复合胁迫下抗氧化系统的变化。研究结果显示: Pb、Cd复合胁迫下超富集植物印度芥菜和龙葵的叶生物量显著减少, 根和茎生物量在低浓度处理下减少不明显; 非超富集植物萝卜和玉米的生物量随重金属浓度升高显著降低。超富集植物的SOD活性随重金属浓度升高逐渐升高; 4种植物POD活性随重金属浓度变化规律各不相同, 非超富集植物玉米和萝卜POD活性总体上随重金属浓度增加而提高; 超富集植物叶片MDA含量随重金属浓度升高逐渐升高; 印度芥菜和萝卜的总GSH含量显著高于其他两种植物。超富集植物的SOD、MDA、TAST、总GSH和PC与土壤重金属毒性系数呈显著相关; 非超富集植物玉米的POD和总GSH与重金属毒性系数呈显著相关, 而萝卜的TAST和PC与重金属毒性系数呈显著相关性。不同植物的解毒机制并不相同, 因而进一步了解超富集植物的相关酶基因调控对阐明解毒机制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993.
某重要岩溶地下水源地受到四氯化碳的严重污染,为此采用土柱通风试验模拟土壤气相抽提(SVE)净化四氯化碳污染物的过程,对通风速率为40mL·min-1和70mL·min-1两种条件下土壤四氯化碳的去除过程进行了试验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土柱通风能有效去除土壤中的四氯化碳污染物,通风条件下土壤中四氯化碳的去除过程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土壤中四氯化碳浓度C的对数值ln[C(/μg·L-1)]与时间t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均在0.95以上。通风速率为40mL·min-1的土柱A各取样口四氯化碳去除反应速率常数k值在0.0132~0.0155h-1之间,通风速率为70mL·min-1的土柱B各取样口k值在0.0178~0.0222h-1之间,说明增大通风速率能提高土壤中四氯化碳污染物的去除效率。  相似文献   
994.
This study focused on the potential of using soil microbial biomass, enzyme and mineralization activities involved in organic C, N and P turnover, to evaluate the quality of a subtropical agricultural soil affected by long-term acid metal stress. Fractions of C, N and P involved in soil organic matter, microbial biomass and mineralization processes were estimated. Total enzyme activity (FDA) and eight hydrolase activities (xylanase, amylase, β-glucosidase, invertase, N-acteyl-glucosaminidase, urease, alkaline and acid phosphatases) in different decomposition stages of organic C, N and P were selected to characterize the soil functional diversity. These biological datasets were compared with soil metal variables (total contents and free and ligand-complexed ions of Cu, Pb, Zn, Cd, Al and Mn), using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es, co-inertia and discriminant analyses. The multiple statistics indicate that the metal variables were significantly related with not only general biological factors, but also respective datasets of biomass, enzyme activities and mineralization rates (all P < 0.001). In general, metal variables were inversely related to parameters and indices of microbial biomass C, N and P, FDA and C-related polysaccharidase and heterosidase activities, and P mineralization. As comparison, metal variables exhibited positive relationships with parameters and indices of N-related N-acteyl-glucosaminidase, urease, ammonification, total N mineralization and metabolic quotient, compared with inhibited nitrification. Specifically, free and complexed metal cations showed higher bioavailability than total contents in most cases. Cu, Pb, Al and Mn had different ecotoxicological impacts than Cd and Zn did. Stepwise regression models demonstrated that metal variables are key stress factors, but most of them excluded soil pH. Furthermore, spatial distribution in land uses and of sampling sites clearly separated the soil samples in these models (P < 0.001). We conclude that such a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microbiological and biochemical indices can provide a reliable and comprehensive indication of changes in soil quality and organic nutrient cycling, after exposure to long-term acid metal stress.  相似文献   
995.
高利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3):7194-7195
[目的]为了探讨西洋参叶肉原生质体游离和培养的最佳条件。[方法]以5年生西洋参为材料,研究了纤维素酶的种类,酶的浓度和渗透压对西洋参叶肉原生质体游离的影响,并探讨了西洋参叶肉原生质体在KM8P、MS基本培养基中的分裂情况。[结果]在混合酶液其他组分相同的情况下,日本产R-10纤维素酶的游离效果最好。酶浓度为4%时,3 h后大部分叶片都被解离成原生质体。幼嫩叶片的原生质体产量最高,为4.8×105个/g。KM8P培养基适合于西洋参叶肉原生质体的培养,较高的2,4-D浓度可以促进分裂。[结论]用混合酶系统处理,能够获得大量(4.8×105个/g)有活性的原生质体。游离原生质体的酶浓度以1%~2%为宜。KM8P+2,4-D(2.0 mg/L)+6-BA(2.0 mg/L)+KT(0.7 mg/L)培养基适宜培养西洋参叶肉原生质体。  相似文献   
996.
甜菜对不同氮素吸收动力学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甜菜的对不同氮素吸收动力学特性不同,试验通过甜7、甜8两个不同品种在人工气候箱的营养液培养试验表明,甜菜子叶期幼苗对NO3-的吸收要经过2 h的适应阶段后才可均匀进行,而对NH4+的吸收要经过7h后才可均匀进行,而且二者对NO3-、NH4+吸收的特性(Km、Im)存在着很大差异。对不同形态氮素比例下甜研七号和甜研八号两个品种的吸收动力学参数(米氏常数和最大吸收速率)变化的研究发现,甜菜对NO3-、NH4+的亲和性及其转运速度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但是不同品种之间受到影响并不相同。  相似文献   
997.
亢菊侠  胡祖庆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8):4574-4575,4577
[目的]明确共生菌对不同体色型麦长管蚜的影响。[方法]用利福平处理得到不同体色型脱共生麦长管蚜,对脱共生及共生麦长管蚜的总蛋白含量和转氨酶活力进行分析。[结果]与共生蚜虫相比,绿色型和红色型麦长管蚜的营养状况均明显恶化,且红色型麦长管蚜的营养状况恶化程度要比绿色型麦长管蚜高;经抗生素脱共生处理后麦长管蚜虫体内氨基酸之间的转换遭到干扰,且红色型麦长管蚜受到干扰较大;经抗生素脱共生处理后麦长管蚜体内氨的转运受到干扰,且红色型麦长管蚜受到干扰较大。[结论]共生菌对2种体色型麦长管蚜均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8.
汤思慧  张博  金凤燮  鱼红闪 《安徽农业科学》2011,(10):5724-5726,5729
[目的]研究皂苷鼠李糖苷酶RhaG和RhaD的酶反应特性。[方法]对微生物Absidia sp.G3g菌产的人参皂苷糖苷酶(RhaG)和Absidia sp.D0d菌产的薯蓣皂苷糖苷酶(RhaD)分别进行分离纯化,并对2种提纯酶的分子量和酶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RhaG和RhaD的酶蛋白分子质量分别为61、56 kDa。RhaG的酶反应最适pH为5.0,pH稳定范围为3.0~7.0;最适温度为40℃,30~60℃温度稳定性较好;米式常数Km为9.523 mmol/L。RhaD的酶反应最适pH为5.0,pH稳定范围为3.0~7.0;最适温度为40℃,30~50℃温度稳定性较好;米式常数Km为8.834 mmol/L。[结论]该研究为进一步探明2种酶间的差别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99.
刘总堂  谷成刚  叶茂  卞永荣  蒋新 《土壤》2017,49(3):453-459
多溴联苯醚(PBDEs)是一类广泛使用的溴代阻燃剂,在大气、水体、土壤、生物体等环境介质中普遍检出,严重威胁环境安全和人体健康。本文以凹凸棒土负载铁/镍材料(A-Fe/Ni)为修复剂,以普遍检出的2,2′,4,4′-四溴联苯醚(BDE47)为模式化合物,开展了可溶性有机质(DOM)存在条件下,A-Fe/Ni对黄棕壤中BDE47的降解动力学过程研究,探讨了DOM对材料降解BDE47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A-Fe/Ni可高效地降解黄棕壤–甲醇/水体系中的BDE47,降解过程符合假二级动力学方程,BDE47可被降解成一溴~三溴联苯醚和联苯醚。体系中加入3种DOM(胡敏酸、柠檬酸和草酸)后,DOM在Fe/Ni颗粒表面形成钝化层,抑制了降解过程中的传质和电子传递作用,不同程度降低了A-Fe/Ni对黄棕壤–甲醇/水体系中BDE47的降解效率,并影响其降解产物物质的量的组成。实验结果为使用零价纳米铁及零价纳米铁基双金属材料修复污染土壤中PBDEs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000.
藏北高寒草甸温室气体排放对长期增温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深入认识高寒草甸温室气体通量对长期气候变暖的响应,利用开顶式生长室(OTC,Open Top Chamber)模拟增温2a(2Y,2015-2016年)和6a(6Y,2011-2016年)对藏北高寒草甸生长季CO2、CH4和N2O通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生长季(6-8月)增温6Y处理和增温2Y处理分别增加和降低高寒草甸土壤CO2排放通量,其中7月增温6Y处理CO2排放通量显著高于增温2Y处理;增温6Y和2Y处理增加了高寒草甸CH4吸收通量,但是处理间差异均不显著;高寒草甸N2O排放通量表现为增温6Y>2Y>CK,处理间无显著差异。环境因子与温室气体排放通量的相关分析表明,CO2、CH4和N2O排放通量与0~5cm土壤温度相关不显著;土壤湿度、植物地上生物量、微生物生物量碳和蔗糖酶是影响高寒草甸CO2排放通量的关键因子;NO3--N是影响CH4吸收通量的关键因素;脲酶和NO3--N是影响N2O排放通量的主要因子。因此,增温6Y处理通过增加植物地上部生物量、蔗糖酶活性,从而提高了土壤CO2排放通量,增温6Y和2Y处理通过增加土壤脲酶和NO3--N含量,从而促进了土壤N2O排放和CH4的吸收通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