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7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44篇
林业   54篇
农学   55篇
基础科学   5篇
  30篇
综合类   374篇
农作物   55篇
水产渔业   15篇
畜牧兽医   56篇
园艺   24篇
植物保护   9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61篇
  2011年   78篇
  2010年   62篇
  2009年   68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72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01.
采用带捕集肼的静态顶空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研究设施和露地2种栽培条件下凯特杏果实发育过程中香气成分的组成及其变化.结果表明:不同栽培条件下,凯特杏在绿熟期、商熟期和完熟期共检测到61种香气成分,主要成分为醇类和酯类;在果实的不同发育时期,香气成分及其含量差异较大,绿熟期以醇类为主,商熟期和完熟期以酯类为主;露地栽培的香气成分含量明显高于设施栽培;凯特杏酯类化合物含量较高,包括乙酸乙酯、(Z)-丁酸-3-己烯酯、丁酸乙酯等,其含量随着果实的成熟逐渐升高;乙酸丁酯、乙酸己酯、丁酸乙酯、丁酸丁酯、己酸乙酯、2-甲基丙酸己酯、1-己醇、3-己烯-1-醇是凯特杏果实的特征香气成分.  相似文献   
102.
苯甲·嘧菌酯325克/升悬浮剂气相色谱分析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了气相色谱法,以邻苯二甲酸二壬酯为内标物,用HP-5毛细管柱和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对苯甲·嘧菌酯悬浮剂进行分离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测得苯醚甲环唑、嘧菌酯的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9、1.0000;标准偏差为0.04、0.07;变异系数为0.36%、0.39%;平均回收率为99.9%、100.0%。  相似文献   
103.
【目的】研究美国大杏仁烘烤和烘烤后贮存过程中香气成分及其含量的变化,为美国大杏仁的加工及贮存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氯化钙柱吸附法制备样品,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美国大杏仁烘烤前、后及烘烤后贮存3个月和6个月的风味成分及其含量进行分析。【结果】美国大杏仁烘烤前的主要挥发性物质有25种,烘烤后的主要挥发性物质有44种,烘烤后贮存过程中的主要挥发性物质有50种;美国大杏仁中的挥发性香气成分主要为芳香醛类、脂肪族醛类、芳香醇类、脂肪族醇类、吡嗪类及其衍生物,苯甲醛是美国大杏仁挥发性成分的主要特征香气组分。【结论】纸袋包装的烘烤美国大杏仁在37℃下贮存6个月时已经氧化变质,高含油量及高不饱和脂肪酸的存在是引起烘烤杏仁变质的主要原因,壬醛、己醛、2-辛烯醛、辛醛及庚醛等脂肪族醛类物质是烘烤美国大杏仁氧化酸败后产生不良气味的主要组分;壬醛和己醛的组分含量可以作为油脂氧化程度及确定烘烤美国大杏仁货架期的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104.
咖啡在研磨过程中易挥发性风味物质大量散失,为探索不易挥发性物质在研磨过程中的变化,将焙炒好的咖啡豆用植物粉碎机粉碎,然后用臼式研磨机按不同时间进行研磨,用正己烷做溶剂进行萃取后,用GC/MS进行图谱扫描,分析咖啡在研磨过程中不易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咖啡在研磨过程中不易挥发性风味物质散失严重,到第9分钟时散失率达13.1%,25min时风味物质散失率达到26.4%。各风味物质的散失活性不同,且对热的反应也不同。  相似文献   
105.
研究了葡萄中克菌丹残留分析方法,即用丙酮∶乙酸乙酯(体积比1∶1)高速匀浆提取;提取物用弗罗里硅净化,用带ECD检测器的气相色谱仪进行测定。克菌丹的最低检出量为0.5×10-12 g,在植株、土壤和籽粒中的最低检出浓度为0.01 mg/kg,平均回收率在94.0%~95.3%之间,相对标准偏差为2.6%~7.3%,符合残留分析要求。  相似文献   
106.
以黄鳍金枪鱼眼窝肉为原料,采用超临界CO2法提取跟窝油,并用响应面法对工艺条件进行优化,GC/MS外标法测定眼窝油中DHA的含量.结果表明:超临界CO2法提取眼窝油的优化工艺条件为提取时间185.7min,提取温度57.8℃,提取压力35.8 MPa,眼窝油提取率为20.2%;眼窝油中DHA的含量为19.6mg/g,相对总脂肪酸含量为27.1%.眼窝油中DHA含量较高,可用于DHA相关产品的开发.  相似文献   
107.
棉籽中敌草隆及其代谢产物残留量的测定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传统方法检测棉籽中敌草隆及其代谢物残留量时存在受杂质干扰强烈的弊病,采取将敌草隆及其代谢物全部转化为3,4-DCA后,用气谱法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这个方法可准确测得敌草隆及其代谢物的残留量,精密度高,重现性好,杂质干扰极好。  相似文献   
108.
为了评价嗪草酮70%可湿性粉剂在大豆上的残留动态和使用安全性,应用气相色谱法,在大豆及土壤中进行了残留动态试验。测定结果表明,嗪草酮在大豆植株中半衰期为8.5~14.4d,土壤中半衰期为15.8~21.3d;大豆中最终残留量均为未检出。以此结果制定合理使用准则:按有效成分795g/hm2土壤喷雾使用1次。  相似文献   
109.
110.
建立了土壤中邻苯二甲酸二正辛酯(DNOP),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邻苯二甲酸丁苄酯(BBP)的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测定方法。土壤样品经过超声提取,Al2O3小柱净化,进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检测,三种邻苯二甲酸酯在0.05—5mg/l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检测限低至0.02μg/l。所建立的方法准确度高,灵敏度好,适合土壤样品中邻苯二甲酸酯的测定。通过消解动态试验,得到了DNOP和DBP在土壤中的消解规律,其消解过程符合一级动力学关系Ci=C0e^-kt,实验获得了DNOP和DBP的消解动态方程和半衰期,DBP消解半衰期为1.5d,DNOP消解半衰期为5.9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