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5篇
综合类   28篇
农作物   3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2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32.
黄奎  胡文兰 《江西植保》2012,(3):303-307
扶桑绵粉蚧是近几年入侵我国的一种外来危险性有害生物,2009年9月,在富宁县城街道绿化带扶桑上首次发现。通过对富宁县扶桑绵粉蚧发生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扶桑绵粉蚧监测和综合防治等防控对策。  相似文献   
33.
扶桑绵粉蚧钙调蛋白基因的克隆与生物信息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钙调蛋白(calmodulin,CaM)对生物体内多种Ca2+依赖的细胞功能和酶体系都有重要的调节作用。为研究扶桑绵粉蚧的信号转导受体蛋白,首次克隆了扶桑绵粉蚧钙调蛋白基因PsCaM的cDNA全长序列,其开放阅读框(ORF)包含447bp的片段,编码148个氨基酸。PsCaM基因由3个内含子和4个外显子组成。3个内含子的长度分别为73、81、72bp,分隔的4个外显子的长度分别为33、133、183、98bp。功能域分析结果显示:该蛋白具有2个EF-hand结构域,有13个Ca2+结合位点;该蛋白的理论等电点是6.21,属于稳定蛋白,且没有跨膜区域;通过同源建模获得了其蛋白的三维结构。多序列比较显示,PsCaM基因相对较保守。  相似文献   
34.
在库尔勒地区,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梨树,定点定株观察梨绵粉蚧在库尔勒香梨上的生活史和生活习性。结果表明:该虫一年发生3代,以若虫在树皮裂缝、翘皮下越冬。第1代生长发育整齐,卵高峰出现在5月中旬,1龄若虫活动高峰在6月上旬;2、3代出现世代重叠现象,第3代卵孵化盛期在9月中、下旬。成虫产卵时有卵囊,卵块15~315粒/块,初孵若虫善于爬行;以若、成虫吸取皮层汁液影响树势,附着于果实萼洼处为害,并形成贮藏害虫,降低商品果率。  相似文献   
35.
白蜡绵粉蚧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蜡绵粉蚧 Phenacoccus fraxinus主要为害白蜡树 F raxinus sp.,在西宁市 1年 1代 ,以 2龄若虫越冬。化学防治适期为 3月下旬至 4月上旬雌虫成虫期 ,用 4 0 %氧化乐果或天王星 2 0 0 0倍液均匀喷洒 ,杀虫效果 93%以上 ,可有效控制该虫的危害与传播  相似文献   
36.
分别以全脂蝇蛆粉、脱脂蝇蛆粉、猪肝粉、酵母粉作为主成分,再另外添加牛肉粉、鸡蛋黄、蜂蜜等成分探索丽草蛉幼虫的人工饲料配方.从2龄开始饲养,以1~2龄新菠萝灰粉蚧饲养丽草蛉作为对照,对丽草蛉生长阶段的各项发育指标进行观测与比较.结果表明:4种配方均能使丽草蛉完成1个世代,其中以脱脂蝇蛆粉作为饲料主成分饲养丽草蛉效果最佳,幼虫发育历期为9~14 d,幼虫存活率达到76.7%,羽化率达到66.7%.选取脱脂蝇蛆粉、猪肝粉、牛肉粉、蜂蜜、鸡蛋黄作为配方的主要成分,通过均匀设计法与SAS软件岭嵴分析得出其最佳配比为:脱脂蝇蛆粉6.0 g、牛肉粉4.0 g、猪肝粉1.6 g、蛋黄1.6 g、蜂蜜1.3 g.  相似文献   
37.
原产南美的木薯绵粉蚧Phenacoccus manihoti Matile-Ferrero是危害木薯的重要入侵害虫,在非洲和亚洲(泰国)造成严重损失,已对我国构成入侵威胁。文章介绍了木薯绵粉蚧的鉴别特征、寄主、分布、传播方式等。适生性分析显示,我国华南地区及云南中南部、贵州、湖南、江西、浙江、四川东南部、重庆、湖北、安徽南部和上海等地区都适合木薯绵粉蚧生存和危害,需要加强防范该虫入侵。  相似文献   
38.
自2009年7月至2010年12月,我们对广东和海南的扶桑绵粉蚧Phenacoccus solenopsis Tinsley的天敌进行调查,共发现8种天敌。其中,捕食性天敌有4种,分别是孟氏隐唇瓢虫Cryptolaemus montrouzieri Mulsant、双带盘瓢虫Lemnia biplagiata(Swartz)、六斑月瓢虫Menochilus sexmaculatus(Fabricius)和圆斑弯叶毛瓢虫Nephus quadrimacu-latus(Kamiya);寄生性天敌有4种,分别是松粉蚧抑虱跳小蜂Acerophagus coccois Smith、班氏跳小蜂Aenasius bam-bawalei Hayat、长崎原长缘跳小蜂Prochiloneurus nagasakiensis(Ishii)和粉蚧广腹细蜂Allotropa sp.。文内简要描述了6种天敌的主要鉴别特征,并提供了一些形态特征图。  相似文献   
39.
三种寄主植物对扶桑绵粉蚧发育和繁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棉花、番茄和茄子3种寄主植物对扶桑绵粉蚧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方法] 在恒温27 ℃下观察扶桑绵粉蚧的个体发育及种群发展情况,记录并分析各虫态的发育历期、存活率及实验种群生命表参数。[结果] 扶桑绵粉蚧在3种寄主植物上的平均存活率为棉花﹥茄子﹥番茄,存活曲线差异明显,但均以l龄和2龄若虫的死亡率最高。若虫的发育历期除1龄外无显著差异,棉花上蛹期显著长于其他两者,雌性成虫存活历期为棉花﹥番茄、茄子,雄性为棉花、茄子﹥番茄。交配过的扶桑绵粉蚧雌成虫多于夜间产卵,但棉花上部分扶桑绵粉蚧可于白昼产卵;其在3种寄主植物上的产卵能力为棉花﹥茄子﹥番茄。3种寄主上扶桑绵粉蚧种群的内禀增长率(rm)和周限增长率(λ)相近,但净增殖率(R0)及种群增长趋势指数(I)差异较大,均为棉花﹥茄子﹥番茄,分别为142.10、88.91、43.56和156.67、87.95、32.74。[结论] 扶桑绵粉蚧繁殖力及种群发展能力极强,从而使其具备较强的环境适应性,是其极易大规模发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0.
扶桑绵粉蚧已入侵广西,并在朱槿上成功定殖,且对朱槿造成一定的为害,研究杀虫剂对其毒杀作用, 可为其大暴发时的应急防治提供参考。采用浸叶法测定了丙溴磷、毒死蜱、吡虫啉、印楝油对取食朱槿的扶桑绵粉蚧 的毒杀效果,用Probit Analysis 建立毒力回归方程,比较了扶桑绵粉蚧对不同杀虫剂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印楝油对 扶桑绵粉蚧的直接毒杀作用较弱,药后3 d 最高浓度(10 mL/L)对一龄若虫的致死率仅为66.43%,对其他3 个虫龄 几乎无直接毒杀作用;另外3 种化学杀虫剂均具较强的毒杀作用,药后3 d,大多数试验浓度的校正死亡率在50.00% 以上,最高浓度的死亡率均超过90.00%;不同虫龄的敏感性顺序为一龄跃二龄跃三龄跃雌成虫,药剂的敏感性顺序为 丙溴磷跃吡虫啉跃毒死蜱。说明化学杀虫剂对扶桑绵粉蚧的直接毒杀效果显著,但不同虫龄对不同药剂的敏感性差异 较大,田间用药宜根据虫龄结构,选择合适的药剂、剂量和时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