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22篇
  免费   198篇
  国内免费   123篇
林业   309篇
农学   287篇
基础科学   10篇
  288篇
综合类   858篇
农作物   262篇
水产渔业   154篇
畜牧兽医   345篇
园艺   121篇
植物保护   70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44篇
  2021年   70篇
  2020年   109篇
  2019年   101篇
  2018年   76篇
  2017年   103篇
  2016年   104篇
  2015年   87篇
  2014年   106篇
  2013年   162篇
  2012年   171篇
  2011年   209篇
  2010年   182篇
  2009年   176篇
  2008年   167篇
  2007年   169篇
  2006年   184篇
  2005年   124篇
  2004年   94篇
  2003年   81篇
  2002年   93篇
  2001年   63篇
  2000年   73篇
  1999年   75篇
  1998年   37篇
  1997年   49篇
  1996年   56篇
  1995年   41篇
  1994年   43篇
  1993年   41篇
  1992年   34篇
  1991年   35篇
  1990年   38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31篇
  1987年   21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2篇
  1976年   3篇
  1963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01.
油桐鹰尺蠖Biston suppressaria (Guenée) 是一种杂食性食叶害虫,近年来在速生桉树林分中大 面积发生,造成较大的损失。文中研究了不同来源金龟子绿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 菌株生长与产孢 特性及对油桐鹰尺蠖幼虫的致病力,旨在筛选出高效防治该虫的生物资源。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来源的 绿僵菌菌株间菌落生长速度和产孢量差异显著,MaZPTR-01 菌株15 d 的菌落直径为6.5 cm,显著较其它 菌株大;MaFZ-13 和MaZPTR-01 菌株培养15 d 产孢量最高,分别为1.33×108 孢子· cm-2 和1.28×108 孢 子· cm-2。致病力测定结果表明:不同菌株对油桐鹰尺蠖幼虫的致病力存在显著差异,其中接种MaFZ-13 和MaZPTR-01 菌株的幼虫校正死亡率、僵虫率均较其它菌株高,接种后15 d 幼虫校正死亡率分别达到 94.5%、92.7%,僵虫率分别为75%、61.7%;这2 个菌株的致死中时(LT50)显著比其它菌株短,分别为 4.34 和4.52 d。绿僵菌MaFZ-13 和MaZPTR-01 菌株对油桐鹰尺蠖幼虫的致病力强,且具有良好的生产性 状,可作为该虫的生物防治资源进一步开发应用。  相似文献   
102.
以紫茎泽兰和湿地松幼苗为材料,研究球腔菌属4个菌种毒素粗提物活性,并与松针褐斑病菌对比。结果显示:褐孢霉菌和草莓蛇眼小球壳菌对湿地松幼苗和紫茎泽兰均具有伤害作用,且为非寄主专化性毒素。在MS液体培养基中,松针褐斑病菌产毒高峰为10~20d,20d达到最大;褐孢霉菌和草莓蛇眼小球壳菌产毒高峰为5~10d,10d左右达到最大。不同浓度毒素粗提液对紫茎泽兰伤害活性测定结果显示,松针褐斑病菌和褐孢霉菌毒素粗提物活性比草莓蛇眼小球壳菌毒素粗提物活性更强;梨球腔菌和柿子球腔菌在MS液体培养基中不能产生明显伤害生测材料的毒素物质。  相似文献   
103.
利用从小麦茎叶组织中分离的内生真菌,进行平板对峙试验,从中筛选出2株对禾谷丝核菌有明显抑制效果的菌株(RF5和RF6)。采用改良的真菌基因组DNA提取方法,提取内生真菌RF5和RF6的基因组DNA,运用ITS序列通用引物(ITS4、ITS5)进行扩增,分别得到约600 bp的特异条带。对PCR产物进行测序,根据序列比对分析结果,将拮抗真菌RF5和RF6分别鉴定为:肉座菌(Hypoc-reales sp.)和杂色曲霉(Aspergillus versicolor)。进一步研究这2株拮抗真菌的抗菌活性大小,结果显示,2株真菌对病原菌都能产生明显的抑菌圈,抑菌圈直径分别为23 mm和19 mm;其液体发酵产物对病原菌的生长也有显著抑制作用,抑制率分别为63.3%和60.8%。  相似文献   
104.
[目的]观赏海棠‘春雪’是一种广泛应用的观赏树木,主要进行无性繁殖.愈伤组织培养是植物进行无性繁殖的重要途径.[方法]以观赏海棠‘春雪’组培苗继代培养一个月后的叶片为材料,研究生长调节物质、温度、光照、放置方式以及不同外植体对其愈伤组织诱导及增殖的影响.[结果结论]试验结果表明,叶片正放暗培养10 d有利于愈伤组织的诱导,其中以添加NAA 2 mg/L,6-BA 0.5 mg/L的MS培养基对致密型愈伤组织的诱导效果较好,添加2,4-D 2 mg/L,6-BA 0.05 mg/L的MS培养基对疏松型愈伤组织的诱导效果较好.适宜致密型愈伤组织增殖的培养基为添加6-BA 4 mg/L,NAA 2 mg/L的MS培养基;适宜疏松型愈伤组织增殖的培养基为添加6-BA 0.01 mg/L,2,4-D 2 mg/L的MS培养基.碳氮浓度、光照及温度对两种愈伤组织增殖的影响各不相同.致密型愈伤组织在蔗糖质量浓度为70 g/L,NH4NO3质量浓度825 mg/L,光照时间24h,温度15℃时,愈伤组织的增殖量最大.疏松型愈伤组织在蔗糖质量浓度为30 g/L,NH4 NO3质量浓度3 300mg/L,光照时间16 h,温度26℃时,愈伤组织的增殖量最大.  相似文献   
105.
香蕉内生炭疽菌鉴定及致病性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香蕉内生炭疽菌(Colletotrichum spp.)的分类地位和致病性测定,确认香蕉内生炭疽菌为芭蕉炭疽菌(Colletotrichum musae),对香蕉果实具有致病性,病菌可从伤口侵入或直接侵入果皮致病,引起不同程度的果实腐烂。试验结果表明,香蕉内生炭疽菌是香蕉炭疽病的潜伏侵染菌源。  相似文献   
106.
 由于立枯丝核菌不产生无性孢子,为研究纹枯菌的致病机制带来了障碍,但可以通过制备纹枯菌的原生质体,利用根癌农杆菌介导转化的方法,建立突变体库,为后续研究打下基础。试验利用Lysing enzyme(from Trichoderma harzianum)裂解水稻纹枯病菌获得原生质体,通过摸索纹枯病菌的菌龄、裂解时间、裂解液的pH值3个重要因素,得到水稻纹枯病菌原生质体的最佳制备和再生条件,并且在细胞壁再生实验中,改进细胞壁再生的培养方式,最终制得原生质体,并成功使其再生。  相似文献   
107.
利用枯草芽胞杆菌TR21喷施叶腋可以提高香蕉根系对枯萎病的抗性,为探索TR21诱导的抗性与酚类物质和木质素累积的关系,以香蕉枯萎病菌4号生理小种FOC009菌株处理的根系为阳性对照,以清水为阴性对照,比较不同处理的广粉1号(Musa spp.ABB cv.Guangfen No.1)和巴西蕉(Musa spp.AAA cv.Brazil)根系可溶性酚酸、细胞壁结合酚酸和木质素累积和差异.结果显示:处理后0、12、24、36、48、60、72 h,不同处理根系可溶性酚酸、细胞壁结合酚酸和木质素含量随时间延长逐渐增加,从处理后48 h开始,病原菌处理和生防菌处理的可溶性酚酸、细胞壁结合酚酸和木质素含量显著高于清水对照;接种72 h时,除广粉根系可溶性酚酸外,病原菌处理的可溶性酚酸、细胞壁结合酚酸和木质素含量显著高于TR21处理.结果表明TR21叶腋接种能够诱导感病品种香蕉根系酚类物质和木质素累积,与病原菌接种诱导的抗性反应表现类似,但低于病原菌诱导的水平.  相似文献   
108.
采用几种复配药用植物对草莓再植病害的防治进行了研究,本试验分别用T12、T14、T15和F10四组复配材料处理土壤,另设溴甲烷(MB)熏蒸对照和重茬空白对照,进行2年的保护地试验,调查了四组复配药用植物材料对草莓根部生长活力(RLD值)、根部受侵染的程度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T15和T12在产果初期和中期均表现出较好的促进根系生长和抑制病原菌的作用。2004年和2005年T15和T12处理小区的草莓产量分别达到溴甲烷处理小区草莓产量的92%,84%和89%,78%。T14和F10处理在2年试验中虽然也表现出一定的抑菌和减少产量损失的作用,但是作用结果不如T15和T12表现稳定。  相似文献   
109.
脱落酸对低温胁迫后香蕉幼苗恢复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索出低温胁迫后适宜香蕉幼苗恢复生长的最佳脱落酸(ABA)浓度,试验以5~8叶龄香蕉幼苗为材料,经低温胁迫后喷施0、15、20、25 mg/L4个处理浓度的ABA,研究ABA对寒害后香蕉幼苗恢复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对于未喷施ABA的处理(对照),ABA能够在寒害后提高香蕉幼苗的POD活性、SOD活性和叶绿素含量,降低相对电导率和MDA含量,增加叶片组织结构SR值,保持植株绿叶数,降低植株叶片受害率和死亡率,提高植株的恢复率.综合分析,恢复效果最好的是20 mg/L ABA处理.  相似文献   
110.
根据野外调查,探讨了广西桉树人工林外来入侵植物的种类组成、生长型、危害程度和生活史对策。结果表明院桉树人工林内现有外来入侵植物12科26属30种,种数最多为菊科植物,有13种,占总种数43.3%,生活型组成以草本植物为主,共有23种,占总物种数76.7%;危害状况严重的有7种。改变林地清理方式、适当人工清理和加强监控管理是控制入侵植物危害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