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4篇
农学   2篇
  1篇
综合类   14篇
农作物   4篇
畜牧兽医   3篇
植物保护   25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7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8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化学感受蛋白(Chemosensory proteins,CSPs)在昆虫化学通讯及其他生理过程中发挥重要功能.茶尺蠖与其近缘种灰茶尺蠖是茶园重要鳞翅目害虫,对我国茶叶的安全生产造成严重危害.研究化学感受蛋白直系同源基因在茶尺蠖两近缘种间的表达,有助于研发同时针对该两种害虫的绿色防控技术.通过荧光定量qRT-PCR分析...  相似文献   
42.
首次发现我国柑橘小实蝇沃尔巴克氏体的共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沃尔巴氏体(Wolbachia)是广泛分布于节肢动物体内的一类共生细菌,它们可以调控宿主的生殖活动.本研究利用沃尔巴克氏体wsp基因的一对通用引物(81F,691R),成功地从我国柑橘小实蝇雄成虫的总DNA中扩增到一段400bp左右的wsp基因片段,通过wsp基因的特异性扩增首次证实了沃尔巴克氏体在我国柑橘小实蝇雄虫体内的共生.  相似文献   
43.
采用PCR方法对灰飞虱感染Wolbachia情况进行检测,并对Wolbachia的wsp基因进行序列测定和系统发育分析,以明确各地区Wolbachia的差异及三种稻飞虱体内Wolbachia的差异。结果表明,12省份21地区灰飞虱群体Wolbachia平均感染率达到96.41%。各地灰飞虱体内Wolbachia不存在明显的地理种群分化。与褐飞虱及白背飞虱体内Wolbachia的wsp序列对比,灰飞虱与白背飞虱的序列一致,而与褐飞虱存在较大差异(相似性83.39%),处于不同的系统进化簇。表明感染白背飞虱与灰飞虱的Wolbachia处于相同株系,而感染褐飞虱的Wolbachia处于另一株系。  相似文献   
44.
于不同温度与不同相对湿度组合条件下,比较了两性生殖品系及人工转染含沃尔巴克氏体的孤雌产雌品系松毛虫赤眼蜂的羽化率、寿命、繁殖力等生物学特性,以及高温和滞育贮藏对其生殖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0℃与RH45%、78%、92%,以及25℃与RH45%、92%的组合下两性生殖品系松毛虫赤眼蜂的羽化率高于孤雌产雌品系松毛虫赤眼蜂;在20℃与RH45%及30℃与RH92%的组合下两性生殖品系松毛虫赤眼蜂的寿命高于孤雌产雌品系松毛虫赤眼蜂;其余温湿度组合下羽化率、寿命和繁殖力二者均无显著差异.高温和滞育贮藏均会使已获及沃尔巴克氏体的孤雌产雌品系松毛虫赤眼蜂在第二代中出现少量雄性个体,但继续培养仍会恢复为完全孤雌产雌生殖.  相似文献   
45.
Wolbachia共生对丽蚜小蜂生殖和适应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喂食合有盐酸四环素的蜂蜜水抑制丽蚜小蜂体内Wolbachia的活性,并研究以烟粉虱为寄主时Wolbachia内共生菌对丽蚜小蜂生殖力、寿命和后代性别的影响.结果表明:抗生素处理后丽蚜小蜂产生雄性后代,雄性后代所占比例与抗生素浓度呈显著正相关(r=0.322,P<0.01).在1mg/mL抗生素浓度下丽蚜小蜂产生的寄生蛹数(黑蛹数)为68.1±8.9,较对照的49.1±4.5显著增加;而雌成蜂寿命与对照无显著差异(抗生素处理15.56 4-1.55,对照12.50±0.88),且从第4天开始产生的后代全部为雄性.说明Wolbachia的共生对丽蚜小蜂的生殖力具有一定的负面影响,Wolba-chia调控宿主生殖的强度与其密度有关.  相似文献   
46.
采用沃尔巴克氏体(Wolbachia)表面蛋白基因(wsp基因)的通用引物81F和691R对河北曲阳和容城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lus)体内的Wolbachia进行PCR检测,结果表明,从灰飞虱DNA样品中可扩增出600 bp大小的wsp目的基因片段,证实河北曲阳和容城田间的灰飞虱种群有Wolbachia 感染;对wsp目的基因片段的序列测定和同源性分析表明,河北的2个灰飞虱种群感染的Wolbachia与来自白背飞虱的wFur品系、灰飞虱的wStri品系亲缘关系较近,同属于Wolbachia B大组Con组.  相似文献   
47.
WO噬菌体是侵染节肢动物Wolbachia的细菌病毒.WO噬菌体可能携带重要的基因以原噬菌体的形式插入到Wolbachia基因组中并参与Wolbachia调控宿主生殖方式.利用PCR扩增的方法,在感染胞内菌Wolbachia的黑腹果蝇体内检测到了WO噬菌体.由此表明,黑腹果蝇体内存在WO噬菌体.  相似文献   
48.
通过测定赤眼蜂羧酸酯酶对底物的亲和力以及对抑制剂的敏感度,研究了Wolbachia对松毛虫赤眼蜂药物敏感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感染Wolbachia的产雌孤雌品系赤眼蜂羧酸酯酶与底物的亲和力与两性品系松毛虫赤眼蜂相比无明显差异.而3种药剂对感染Wolbachia的孤雌品系松毛虫赤眼蜂羧酸酯酶性质的影响与对两性品系松毛虫赤眼蜂羧酸酯酶性质的影响相比有一定的差异,但差异不显著.综合来看,药物对产雌孤雌品系松毛虫赤眼蜂羧酸酯酶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49.
采用PCR扩增法,对北京地区8种斑螟亚科昆虫:圆斑栉角斑螟、红云翅斑螟、曲小锯齿斑螟、叉斑螟、亮雕斑螟、富泽云斑螟、微红梢斑螟和牙梢斑螟进行了Wolbachia的wsp基因分子检测;结果发现,在富泽云斑螟、微红梢斑螟和牙梢斑螟体内存在Wolbachia感染,所得的wsp基因序列分别为590,600和613 bp。对序列进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发现富泽云斑螟体内感染的Wolbachia属于B大组的Btab2组类群,而微红梢斑螟和牙梢斑螟体内感染的Wolbachia属于A大组。  相似文献   
50.
苜蓿切叶蜂、金小蜂体内共生菌沃尔巴克氏体测定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沃尔巴克氏体(Wolbachia)是广泛分布于节肢动物体内的一类共生菌,它们参与调控其寄主多种生殖活动的机制。本研究利用PCR方法对wsp基因的特异性扩增和测序,证实了Wolbachia在金小蜂体内的共生。并利用所测序列和其他已发表的序列建立系统树,为研究寄主与拟寄生物间的水平传播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