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67篇
  免费   457篇
  国内免费   871篇
林业   195篇
农学   779篇
基础科学   631篇
  799篇
综合类   3442篇
农作物   804篇
水产渔业   53篇
畜牧兽医   731篇
园艺   253篇
植物保护   1308篇
  2024年   62篇
  2023年   167篇
  2022年   302篇
  2021年   340篇
  2020年   313篇
  2019年   351篇
  2018年   241篇
  2017年   354篇
  2016年   474篇
  2015年   342篇
  2014年   424篇
  2013年   426篇
  2012年   604篇
  2011年   575篇
  2010年   424篇
  2009年   402篇
  2008年   342篇
  2007年   359篇
  2006年   324篇
  2005年   282篇
  2004年   211篇
  2003年   203篇
  2002年   190篇
  2001年   188篇
  2000年   142篇
  1999年   156篇
  1998年   106篇
  1997年   95篇
  1996年   64篇
  1995年   105篇
  1994年   67篇
  1993年   55篇
  1992年   79篇
  1991年   48篇
  1990年   49篇
  1989年   40篇
  1988年   25篇
  1987年   21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4篇
  1977年   2篇
  1962年   3篇
  1955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介绍了玉米新品种伟科702在商丘市睢阳区高产创建的技术路线,并总结了主要栽培技术,如机械化单粒精播技术、化学调控技术、延时晚收技术等,为河南省玉米高产创建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02.
超级稻纹枯病是当前横县超级稻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之一。本文总结超级稻纹枯病发病特点,分析超级稻纹枯病发病严重的原因,提出应在加强农业防治的基础上及时施药防治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3.
Abstract

A field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to determine whether Zn applied for pathogen control could accumulate to a level which would be toxic to snapbeans, cucumbers, or corn. Zinc sulfate (ZnSO4) was applied at rates varying from 0 to 363 kg Zn/ha on a Flainfield loamy sand to approximate 3, 9, 27 and 81 years of fungicidal treatment.

Even at the high rate of Zn, yields of snapbeans, cucumbers, or corn generally were not reduced. As rates of applied Zn increased, there was a corresponding increase in the level of Zn in the leaf tissue of all crops grown. At the high Zn rate, snapbean and cucumber leaf tissue accumulated over 350 ppm Zn. Available soil Zn was extracted with 0.1N HCl, EDTA, or DTPA. Highly significant correlations were observed between the Zn removed by each extractant and plant tissue Zn, thus, indicating that the various extractants were equally effective in predicting Zn uptake.

Very little downward movement of Zn was observed. Two and one‐half years after application, the Zn had leached to a depth of only 30 cm in the soil profile at the higher Zn rates.

These data indicate that application of Zn‐containing fungicides and bactericides should not cause a Zn toxicity problem on the Plainfield sand in the foreseeable future.  相似文献   
104.
105.
玉米生产过程中,而忽视了玉米缺粒与秃尖等生理病害的发生与预防,在生产实践中常造成严重的损失。为此探讨玉米缺粒与秃尖症状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对减轻或避免玉米生产中玉米缺粒与秃尖等生理病害造成的损失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6.
为明确测土配方技术在泗阳地区玉米生产过程中的实际效果,通过田间试验对玉米生育期、产量构成和效益等进行了对比分析。试验结果显示:采用14.8-9-8的肥料配比能显著提升玉米肥料利用率,提高产量和收益。相较常规施肥,测土配方施肥对玉米生育期影响较小,但玉米穗粒数和千粒重提升效果显著,分别提升了1.88%和3.89%;测土配方施肥的氮、磷、钾肥利用率和养分平均利用率分别为40.77%、28.02%、51.18%,相较常规施肥分别提升了11.55%、4.07%、21.46%,养分平均利用率提升了12.36%;测土配方施肥籽粒产量为9535.04kg/ha,相较常规施肥增产429.99kg,增产率为4.72%,纯收益每公顷提升1269.60元。  相似文献   
107.
108.
五种微生物发酵剂对玉米芯的发酵效果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筛选出适合玉米芯发酵的微生物菌剂,以不加菌剂为对照,研究了添加5种微生物菌剂对玉米芯的发酵腐熟效果和发酵过程中堆料温度、体积、营养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添加外源微生物菌剂能有效加快玉米芯发酵并显著影响营养元素的动态变化,其中添加"金宝贝"菌剂促进发酵的效果最好。5种处理中"金宝贝"升温速度最快,最高温度达52.6℃,50℃高温可持续5 d以上,且体积下降百分比最高达12%之多,速效营养释放量最高。与对照相比,各处理发酵至30 d时异味消失体积下降明显且表层出现大量菌丝,达到腐熟。5种处理全氮与碱解氮含量变化正好相反:全氮含量先下降后上升而速效氮含量先增加后减少;全磷、速效磷、全钾、速效钾含量均呈上升趋势;而对照升温缓慢、营养元素含量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9.
2种玉米青贮饲料青贮过程中主要微生物的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旨在研究玉米青贮过程中各主要微生物的数量变化及变化趋势.做去棒揉丝和带穗切段瓶制青贮,取青贮前玉米青贮原料及在装瓶后第0.5、1、2、3、4、5、6、7、9、11、13、15、20、25、30、35、40、45、50天的青贮样品,用无菌水浸泡,然后用选择性培养基培养其中的主要微生物,包括乳酸菌、酵母菌和霉菌,最后进行计数.结果表明,在玉米青贮密封后60 d内,水分含量变化很小.pH在第2天下降到4以下,然后稳定在3.5左右,带穗切段玉米青贮pH低于去棒揉丝玉米青贮.乳酸菌数量剧增,在第6、7天时达到最高峰,为109数量级,之后数量缓慢下降,于第15~20天时稳定在107数量级,去棒揉丝玉米青贮的乳酸菌数量在第7天达到最高峰,带穗切段玉米青贮则在第6天出现最高峰,其稍高于去棒揉丝玉米青贮.酵母菌在青贮初期数量有些波动,出现最高峰到达107数量级后数量随时间的延长而减少,去棒揉丝玉米青贮时酵母菌数量迅速下降,第40天后没有再检测到酵母菌的存在,而带穗切段玉米在青贮12 h之内数量迅速增加,之后缓慢下降,第50天后没有再检测到酵母菌的存在.霉菌因密封后氧气缺乏而数量很快减少,最晚在第11天左右便检测不到,去棒揉丝玉米青贮中霉菌数量下降较迅速,第4天之后便检测不到霉菌存在,而带穗切段玉米青贮则比较平缓,直到第11天之后便检测不到霉菌存在.综上所述,在玉米青贮过程中主要微生物随时间大致呈现逐步减少的趋势;对玉米秸秆进行纵切揉丝处理有利于玉米青贮饲料的制作.  相似文献   
110.
寄生玉米的6种腐霉及其致病性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从国内12省、自治区、直辖市玉米植株上分离出腐霉菌菌株,依据形态特征、培养性状、生长抑制温度,以及产生的有性与无性器官,鉴别出6个腐霉种:棘腐霉(Pythium acanthicum Drechsler),瓜果腐霉(P.aphanidermatum(Edson)Fitzpatrick),强雄腐霉(P. arrhenomanes Drechsler),禾生腐霉(P.graminicola Subramaniam),肿囊腐霉(P.inflatum Matthews),寡雄腐霉(P.oligandrum Drechsler),其中肿囊腐霉出现频率高,分布广泛。回接玉米表明,腐霉能够侵染玉米并引起病害,肿囊腐霉、禾生腐霉、强雄腐霉、棘腐霉是玉米青枯病的重要致病菌;瓜果腐霉能够引起玉米中部茎节腐烂;寡雄腐霉虽寄生玉米,但对玉米成株无致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