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67篇
  免费   457篇
  国内免费   871篇
林业   195篇
农学   779篇
基础科学   631篇
  799篇
综合类   3442篇
农作物   804篇
水产渔业   53篇
畜牧兽医   731篇
园艺   253篇
植物保护   1308篇
  2024年   62篇
  2023年   167篇
  2022年   302篇
  2021年   340篇
  2020年   313篇
  2019年   351篇
  2018年   241篇
  2017年   354篇
  2016年   474篇
  2015年   342篇
  2014年   424篇
  2013年   426篇
  2012年   604篇
  2011年   575篇
  2010年   424篇
  2009年   402篇
  2008年   342篇
  2007年   359篇
  2006年   324篇
  2005年   282篇
  2004年   211篇
  2003年   203篇
  2002年   190篇
  2001年   188篇
  2000年   142篇
  1999年   156篇
  1998年   106篇
  1997年   95篇
  1996年   64篇
  1995年   105篇
  1994年   67篇
  1993年   55篇
  1992年   79篇
  1991年   48篇
  1990年   49篇
  1989年   40篇
  1988年   25篇
  1987年   21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4篇
  1977年   2篇
  1962年   3篇
  1955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31.
大豆疫病的种子处理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用不同浓度的瑞毒锰锌、杀毒矾和克露进行大豆种子处理试验,结果表明,500ppm瑞毒锰锌对大豆疫病具有很好的治疗作用,而用杀毒矾以种子重量0.4—0.5%的剂量闷种,能显著地抑制大豆疫霉菌的侵入  相似文献   
32.
以间套作小麦玉米、单作小麦和单作玉米为研究对象,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氮素水平对单作和间套作小麦玉米叶片叶绿素及品质的影响。主要结果为:在同一施氮水平下,间套作小麦旗叶叶绿素含量大于相应单作;单作和间套作小麦开花期旗叶叶绿素含量和蛋白质含量、沉淀值之间都呈显著正相关(r分别为0.960*,0.948*,0.968*,0.957*)。在相同施氮水平下,单作玉米叶绿素含量高于相应间套作玉米;单作和间套作玉米孕穗期叶绿素含量与其蛋白质含量之间也呈显著正相关(r分别为0.861*和0.870*)。  相似文献   
33.
为提高当归茎线虫病(Ditylenchus destructor)田间抽样的准确度,用7种聚集指标判断了当归茎线虫病的田间分布型.结果表明,当归茎线虫病在田间呈聚集分布,其中奈曼分布(核心分布)的适合率为100%,嵌纹分布(负二项分布)的适合率为77.8%.理论抽样数量约820株.4种抽样方法差异均不显著,在保证抽样数量合理的情况下,4种方法均可采用.  相似文献   
34.
利用Y-型嗅觉仪研究了中红侧沟茧蜂(Microplitis Mediator Haliday)对Bt玉米、常规玉米、粘虫幼虫和其虫粪及虫害苗挥发物的行为反应,同时研究了Bt玉米对中红侧沟茧蜂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玉米健康植株的挥发物对中红侧沟茧蜂均有引诱作用;中红侧沟茧蜂对两种玉米的健康植株及机械损伤株挥发物之间的选择性无显著差异;相对于Bt玉米,中红侧沟茧蜂更趋向于选择常规玉米的虫伤苗及玉米-粘虫幼虫-虫粪混合物的挥发物。与对照(寄生于取食常规玉米粘虫的中红侧沟茧蜂)相比,寄生于取食Bt玉米粘虫幼虫的中红侧沟茧蜂幼虫历期延长,出茧率、茧重、羽化率、蜂重均有显著降低,茧历期、蜂历期则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35.
苜蓿根和根颈腐烂病病原及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孟嫣  李敏权 《草业科学》2005,22(5):89-92
综述了国内外苜蓿Medicago sativa根和根颈腐烂病的病原研究、品种抗病性鉴定及其防治方法的研究进展,为该病害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6.
紫花苜蓿菌核病病原鉴定及其主要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菌株NJ1分离自苏南丘陵地区苜蓿菌核病株.通过病原菌致病性测定和形态学特征观察,结合病原菌核糖体转录间隔区(ITS)序列分析,将病原菌鉴定为三叶草核盘菌(Sclerotinia trifoliorum).对该病原菌生物学特性研究表明,菌株NJ1菌丝生长最适温度为18~23℃;最适pH值为5~9;病原菌对硫酸铵利用能力强,对L-半胱氨酸利用能力差;对甘露醇和乳糖利用最好,D-果糖和D-木糖利用较差,不能利用柠檬酸.  相似文献   
37.
Stem lodging is a common problem in cereal crop production and a main constraint for grain yield improvement. The leaf sheath that surrounds and protects the hollow internodes of stem could provide the plants with a great physical support. However, this biomechanical function has been ignored for several decades in cereal crops. This study aimed to examine the bio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basal stem internodes and lodging susceptibility of the whole plants with or without the clasping leaf sheath in wheat (Triticum aestivum L.) and oat (Avena sativa L.) among different genotypes and agronomic practices (including planting densities and nitrogen application rates). The main objective was to quantify the mechanical role of the leaf sheath in oat and wheat crops by a “safety factor” method. On average, the leaf sheath contributed 40%, 68% and 38% of the overall stem bending strength, flexural rigidity and safety factor, in oat, while it accounted for 11%, 24% and 10%, respectively, in wheat plants. The significant contribution of the leaf sheath is due to its vital role in enlarging the peripheral position (i.e., second moment of area) and stiffness (i.e., Young's modulus). The contribution ratios (%) were found to be higher in oat than in wheat plants, due to the greater mass density of leaf sheath and more proficient/prevailing stay-green capability in oat genotypes. This study emphasizes the important mechanical role of clasping leaf sheath on stem internodes of cereals and indicates that the stay-green trait of the leaf sheath can be exploited to design appropriate varieties with improved lodging resistance and great yield potential.  相似文献   
38.
为了优化以鲜食甜糯玉米为主要原料制备甜糯玉米酒的原料配方。试验运用模糊数学原理,将甜糯玉米酒感官品质数学抽象量化,以量化后的感官品质为指标,通过混料试验设计,建立原料配方与感官品质之间的回归模型。结果表明:该模型的拟合程度好(R=0.984 4,P0.001),可用于预测和分析甜糯玉米酒的感官品质。经模型优化可得,感官品质评价为"好"的甜糯玉米酒原料配方为鲜食糯玉米(66%)、鲜食甜玉米(17%)和糯米(17%)。本研究酿造的甜糯玉米酒的酒精度仅为4.75%,远低于一般低度酒,符合现代人的饮酒需求。  相似文献   
39.
为了实现机器人玉米秸秆行的精确定位,对耕作玉米机器人的结构进行了改进,并提出了一种基于泰勒级数展开式的RSSI定位方法,提高了机器人玉米秸秆行的定位精度。定位系统使用高清晰度的摄像机采集图像,并采用PID闭环反馈的方式控制机器人的位移,利用PC主控端图像处理,实现了实时定位功能。为了验证机器人玉米秸秆行定位的可靠性,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对机器人的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RSSI定位方法的定位精度较高,且图像处理系统可以准确地标定玉米秸秆行,实现机器人在玉米田中的精确定位,避免了机器人在作业过程中对农作物造成损害。  相似文献   
40.
以T5转hrpZPsta基因大豆JN29-705-15和JL30-187为材料,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Quantitative Real Time PCR,qRT-PCR)检测了目标基因在转基因大豆不同组织中的表达量,分别利用下胚轴侵染法和叶面喷施法鉴定疫霉根腐病抗性和灰斑病抗性,并分析目的基因表达量与疫霉根腐病和灰斑病抗性的相关性。结果表明:hrpZPsta基因在大豆的叶、茎、根、籽粒中均有表达,二个株系平均相对表达量分别为8.2/6.1、0.9/0.7、6.5/4.6和0.8/0.7;T5转hrpZPsta基因大豆抗疫霉根腐病和灰斑病能力与野生型相比均有所提高,JN29-705-15对疫霉根腐病抗性从感病提高到中抗,而JL30-187从中抗提高到抗病;hrpZPsta基因在叶中的表达量也与抗灰斑病能力呈正相关,与病情级别呈极显著负相关。试验结果初步证明了外源基因hrp ZPsta在大豆植株中的表达量与受体植株对疫霉根腐病和灰斑病抗性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