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76篇
  免费   61篇
  国内免费   146篇
林业   41篇
农学   338篇
基础科学   24篇
  58篇
综合类   636篇
农作物   152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50篇
园艺   160篇
植物保护   423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43篇
  2021年   49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46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54篇
  2016年   57篇
  2015年   71篇
  2014年   74篇
  2013年   67篇
  2012年   106篇
  2011年   118篇
  2010年   104篇
  2009年   93篇
  2008年   99篇
  2007年   94篇
  2006年   85篇
  2005年   61篇
  2004年   53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37篇
  1998年   37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38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27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5篇
  1976年   1篇
  1963年   2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992.
为明确甘肃省黄芪霜霉病的发病规律、防治药剂、经济危害允许水平和防治经济阈值,采用田间定点定期系统调查的方法,对该病害的发病进程以及影响发病的气候因素等进行了研究,采用模型拟合的方法研究了霜霉病病情指数与黄芪产量损失率的最佳拟合模型,选用6种杀菌剂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 黄芪霜霉病在5月份显症,8月初至9月中旬为盛发期,一直延续到收获。黄芪霜霉病的病情指数随晚间平均相对湿度和病情基数的增加而增加,病情指数增长率随着白天平均温度的增加而增加。4种模型拟合结果表明,对数函数(y=33.81lnx-97.15)是拟合霜霉病病情指数(x)与黄芪产量损失率(y)的最好模型;选用60%百泰(5%吡唑醚菌酯·55%代森联)WG 800倍液进行霜霉病的防治时,经济危害允许水平和经济阈值分别为5.65%和17.73。药剂试验结果表明,52.5%抑快净WG 1500倍液、60%百泰WG 1000倍液是防治黄芪霜霉病良好的药剂;72%霜脲氰·锰锌WP 400倍液、75%百菌清WP 350倍液以及65%代森锌WP 200倍液对黄芪霜霉病亦有较好的防效,可选择在生产中使用。  相似文献   
993.
‘桂农科6号’是早熟抗白粉病苦瓜一代杂种。瓜皮油绿,瓜长圆棒形,肩平蒂圆,大直瘤,长28.40 cm,横径5.99 cm,平均单瓜质量394 g,味微苦。强雌性,耐冷凉性好,15 ~ 25 ℃下能正常开花结果,果实能正常发育膨大,产量51.5 t · hm-2,高抗白粉病和中抗枯萎病。适宜华南苦瓜产区春季露地及保护地种植。  相似文献   
994.
The effect of soil solarization and Trichoderma harzianum on induced resistance to grey mould (Botrytis cinerea) and powdery mildew (Podosphaera xanthii) was studied. Plants were grown in soils pretreated by solarization, Tharzianum T39 amendment or both, and then their leaves were inoculated with the pathogens.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reduction in grey mould in cucumber, strawberry, bean and tomato, and of powdery mildew in cucumber, with a stronger reduction when treatments were combined. Bacillus, pseudomonad and actinobacterial communities in the strawberry rhizosphere were affected by the treatments, as revealed by 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 fingerprinting. In tomato, treatments affected the expression of salicylic acid (SA)‐, ethylene (ET)‐ and jasmonic acid (JA)‐responsive genes. With both soil treatments, genes related to SA and ET – PR1a, GluB, CHI9 and Erf1 – were downregulated whereas the JA marker PI2 was upregulated. Following soil treatments and B. cinerea infection, SA‐, ET‐, and JA‐related genes were globally upregulated, except for the LOX genes which were downregulated. Upregulation of the PR genes PR1a, GluB and CHI9 in plants grown in solarized soil revealed a priming effect of this treatment on these genes' expression. The present study demonstrates the capacity of solarization and T. harzianum to systemically induce resistance to foliar diseases in various plants. This may be due to either a direct effect on the plant or an indirect one, via stimulation of beneficial microorganisms in the rhizosphere.  相似文献   
995.
 拟南芥广谱抗病基因RPW8对拟南芥白粉病菌、霜霉病菌和烟草花叶病毒等均具有抗性。为了深入研究其广谱抗病机制,筛选鉴定与RPW8具有直接相互作用的蛋白,我们以含有RPW8的拟南芥纯合转基因系S5为材料,接种拟南芥白粉菌系UCSC1,36 h后取样,构建了白粉菌侵染初期的拟南芥cDNA文库。为了提高文库对长片段基因5′端的覆盖率,分别使用含有oligo(dT)和oligo(dN)的接头引物反转录cDNA第一链,PCR扩增双链cDNA。将纯化后的双链cDNA与线性化载体pGADT7-Rec混合,利用同源重组技术在酵母菌株Y187中构建cDNA文库。经检测,文库转化效率为5.0×106/3 μg pGADT7-Rec,滴度为2.5×108 CFU·mL-1,插入片段长度在350~2 000 bp之间,平均插入片段大小为750 bp。用RPW8.1和RPW8.2构建诱饵载体,分别获得11和12个候选互作蛋白。结果表明此cDNA文库质量较好,适用于互作蛋白的筛选。  相似文献   
996.
大麦白粉病菌遗传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麦白粉病是由布氏白粉菌属大麦专化型活体寄生菌Blumeria graminis f.sp.hordeiBgh)引起的真菌病害,在全球大麦种植区普遍发生,危害日趋严重。大麦白粉病菌与寄主之间存在着“基因对基因”的关系,分化为不同的生理小种或致病型。由于病原菌基因突变、重组和流动以及寄主的选择作用,大麦Bgh种群毒性、致病型频率和分布不断发生变化。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飞速发展,应用分子标记已对30多个Bgh无毒基因位点进行了连锁作图分析,已克隆了Bgh无毒基因AVRk1AVRa10,Bgh全基因组测序现已完成。文章综述了大麦白粉病菌的侵染循环、遗传分化及其无毒基因的定位、克隆和致病机制研究进展,并探讨了基于病原菌毒性进化和基因组解码信息获得持久控制大麦白粉病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997.
运用指数平滑法、自回归分析法、移动平均分析法、自回归移动平均法对1962-2003年期间海南农垦橡胶树白粉病的病情指数进行预测,并对这4种方法研究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4种分析方法均能较好地预测橡胶白粉病的发生趋势,但自回归移动平均法的预测效果较好。因此可以利用时间序列分析法预测橡胶白粉病。  相似文献   
998.
高抗白粉病小麦-山羊草新种质TA002的创制和遗传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小麦白粉病是世界范围内对小麦危害最严重的病害之一。培育和推广抗病品种是防治小麦白粉病最经济、有效、安全的途径。偏凸山羊草和柱穗山羊草是普通小麦的近缘物种,蕴藏着丰富的抗病、抗虫、抗逆和优质等优异基因。利用远缘杂交途径,将偏凸山羊草和柱穗山羊草的抗白粉病基因导入普通小麦,培育抗白粉病小麦新种质,为小麦白粉病抗性遗传改良提供新抗源。【方法】通过细胞学分析和结实率调查,明确TA002及其与普通小麦杂种的细胞学稳定性和育性特点。利用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氨凝胶电泳(odium dodecyl sulfate 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SDS-PAGE)及酸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acid 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A-PAGE)方法,分析TA002的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high molecular weight glutenin subunit,HMW-GS)、低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low molecular weight glutenin subunit,LMW-GS)及醇溶蛋白亚基组成;通过白粉病菌分小种接种鉴定,明确TA002对小麦白粉病的抗性及其遗传特点;利用基因组原位杂交(genomic in situ hybridization,GISH)、多色原位杂交(multicolor genomic in situ hybridization,mc-GISH)、多色荧光原位杂交(multicolor 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mc-FISH)及分子标记技术,分析明确TA002的染色体组成特点。【结果】TA002染色体数目为42条,它及其与普通小麦的杂种F1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细胞(pollen mother cells at metaphase I,PMCs MI)均含有21个二价体,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细胞(pollen mother cells at anaphase I,PMCs AI)中的染色体分离均衡,结实率正常。在成株期,TA002、SDAU18及其双亲偏凸山羊草和柱穗山羊草对白粉病均具有良好抗性,而烟农15对白粉病表现髙感。TA002/辉县红F1、TA002/铭贤169F1对白粉病菌种E09表现免疫,F2单株对E09的抗感分离比例符合3﹕1。种子贮藏蛋白分析结果表明,在TA002的醇溶蛋白和谷蛋白中均含有SDAU18的特有亚基,其醇溶蛋白还含有双亲没有的新型亚基。分别以单芒山羊草和尾状山羊草的基因组总DNA为探针,烟农15的基因组总DNA为封阻,对TA002的根尖细胞染色体进行基因组原位杂交,均未检测到杂交信号。同时以不同荧光素标记的乌拉尔图小麦和粗山羊草基因组总DNA为探针,拟斯卑尔脱山羊草基因组总DNA为封阻,对TA002的根尖细胞染色体进行mc-GISH,并利用以不同荧光素标记的寡核苷酸pSc119.2pTa535对TA002的根尖细胞染色体进行mc-FISH,发现TA002具有完整的A、B和D基因组,但其4A、5A、6B、7B和5D染色体在FISH带型上与亲本烟农15的对应染色体具有显著差异。分子标记检测结果表明,TA002含有来源于偏凸山羊草和柱穗山羊草的遗传物质。【结论】TA002是一个细胞学稳定、农艺性状和育性良好的小麦-山羊草渐渗系,它含有偏凸-柱穗山羊草双二倍体特有的贮藏蛋白亚基及其双亲没有的新亚基,且高抗小麦白粉病,其白粉病抗性受显性单基因控制,该基因可能是来自偏凸山羊草或柱穗山羊草的一个新的白粉病抗性基因。  相似文献   
999.
几种微生物菌剂对烟草白粉病的抑制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烟草白粉病的生物防治及生物农药开发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喷雾法研究GuBC-1、GuBC-2、GuBC-3、GuBC-4、GuBC-5、GuBC-6和GuBC-7等7种细菌菌株发酵液对烟草白粉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菌株GuBC-1和GuBC-2对烟草白粉病的防治效果最好,病情指数分别为51.29和49.67,显著低于清水对照(95.95);除GuBC-6外,其他6个菌株对烟草株高、鲜重和干重均有促进作用,其中,GuBC-1处理促生作用最明显,株高、鲜重和干重分别为11.3cm、7.65g和0.95g,分别比对照提高44.2%、74.9%和63.2%。菌株GuBC-1可作为生防菌开发和应用。  相似文献   
1000.
报道了几种高扬程药剂对橡胶树白粉病的防治效果。供试的杀菌剂有15%嘧咪酮热雾剂和15%粉锈宁烟雾剂、硫磺粉、15%咪鲜胺.腈菌唑烟雾剂等6种,不同杀菌剂用相匹配的植保机械施药。施药2次,根据施药后10 d的调查结果比较防效,15%嘧咪酮热雾剂的防效最好,15%粉锈宁热雾剂药效最差。且施药后10 d的调查数据显示,15%嘧咪酮热雾剂施药2次的防效优于硫磺粉施药3次,表明15%嘧咪酮热雾剂的持效期要优于325目硫磺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