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4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16篇
林业   31篇
农学   8篇
  5篇
综合类   104篇
农作物   23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15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15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91.
非嗜食植物中的昆虫产卵驱避物及其利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产卵是植物性昆虫生命周期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能反映昆虫与植物相互作用的某些特点以及植食性昆虫对植物利用的策略。植物中的驱避物质在调节昆虫产卵行为过程中超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大量研究结果表明:许多非嗜食植物含有对昆虫产卵有驱避作用的次生化合物。研究植物中的昆虫产卵驱避物质不仅能在理论上加深对植食性昆虫产卵机制,植食性昆虫与植物间的相互关系以及昆虫群落构建机制等的认识,同时在害虫综合治理中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2.
植物保护剂保卫德(BIOACT—D35)对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 L.种群的控制作用主要表现在对成虫产卵的忌避作用、对幼虫的拒食作用以及对生长发育的影响和减少幼虫危害力等方面。10ml/L处理对成虫产卵忌避率为81.43%,对幼虫的选择性和非选择性拒食率分别为96.32%和93.17%,幼虫总取食量是对照的67.4%,使种群趋势指数(I值)由对照的18.2840降为1.94贝,干扰作用控制指数(IIPC)为0.1066。状态空间分析法的模拟结果亦表明,主要控制作用表现在种群发展初期对成虫产卵的忌避作用。  相似文献   
93.
椴树杀卵机制初探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椴树有吸引光肩星天牛产卵又具有杀其卵之功能。显微解剖椴树产卵室和受害韧皮组织,观察其卵室和卵的变化情况,揭示了韧皮射线与髓射线流出物不仅作用雏形卵室,而且直指卵表面及卵孔。椴树杀卵机制有2种,化学作用和物理作用:其一,刻槽部韧皮组织分泌物对天牛产卵前分泌物有抑制作用。对刻槽内产卵线有愈伤之功效;其二,由于产卵前分泌物不能腐蚀卵室壁,雏形卵室壁不被固定,卵室壁愈合回缩,卵被禁锢其中挤压变形直至死亡:研究椴树韧皮分泌物其目的则是提取、利用该物质用于非抗树种提高抗虫性和免疫力。  相似文献   
94.
在福州市郊 ,5月至 6月下旬荔枝、龙眼园中荔枝蝽卵被荔枝蝽卵跳小蜂寄生率可高达 54.51% -83.33% .荔枝蝽卵跳小蜂对寄主选择较为严格 .室内测定表明 ,其仅能寄生荔枝蝽卵 .在温度 ( 2 5± 1)℃、相对湿度 70 % - 85%的条件下 ,该蜂完成一个世代约需 18- 2 0 d,成虫羽化期 3- 4 d,第 2天为高峰期 ;可行两性生殖 ,其子代雌雄性比约为 13.1∶ 1.0 ,也可营孤雌产雄生殖 .产卵过程大致可分为接触寄主、触角敲击寄主、预备产卵姿势、产卵器刺入寄主、产卵器拔出、舔食寄主卵汁、刷洗蜂体和离开寄主等 8个步骤 .每刺探寄主一次平均产卵 4 .7粒 ,最多 12 .0粒 ,每次产卵时间最短 7min,最长 30 min  相似文献   
95.
为探究双尾新小绥螨Neoseiulus bicaudus(Wainstein)的最佳贮藏温度和时间,选取双尾新小绥螨成螨于9℃和12℃下分别冷藏7、14、21、28和35 d,测定不同冷藏条件下双尾新小绥螨雌成螨的捕食能力和繁殖力。结果表明:冷藏后,除9℃冷藏21 d处理外,其他处理下双尾新小绥螨的捕食量、攻击系数、捕食能力、日最大捕食量以及对猎物的处理时间与对照之间均无显著差异,其中12℃冷藏21 d的攻击系数最高,为3.18,12℃冷藏28 d的处理时间最长,为0.14 d;当冷藏时间相同时,双尾新小绥螨于9℃冷藏后的攻击系数与12℃冷藏处理间无显著差异,但冷藏21 d和28 d后,9℃冷藏的处理时间显著短于12℃的处理时间;双尾新小绥螨冷藏一段时间后恢复正常温度,雌成螨产卵前期延长,最长为3.06 d,显著长于对照;雌成螨的平均寿命和产卵量显著降低,雌成螨寿命最长,为14.10 d,总产卵量最高,为18.98粒,均显著低于对照;当冷藏温度相同,不同冷藏时间处理的双尾新小绥螨雌成螨的寿命和产卵量无显著差异。冷藏时间相同时,12℃冷藏处理的雌成螨平均寿命和产卵量显著高于9℃冷藏处理。综上,双尾新小绥螨于12℃和9℃中冷藏0~35 d后均对双尾新小绥螨的捕食无影响,而12℃冷藏不同时间后对双尾新小绥螨雌成螨的寿命和繁殖影响相对较小。因此,建议双尾新小绥螨于12℃冷藏0~35 d。  相似文献   
96.
南方小花蝽(Orius strigicollis)是一类应用前景广阔的捕食性天敌。以芸豆豆荚作为南方小花蝽的产卵基质,研究了南方小花蝽在该产卵基质上产卵部位选择的偏好性,并以此为基础探讨了一种该产卵基质的高效利用方法。结果表明,90%以上的南方小花蝽卵被产在豆荚的荚缝线处,而且50%以上的卵被产在豆尖的荚缝处。斜45°切取豆荚的豆尖部分,并对切口处进行上蜡包裹,放置5 d切口处密封性仍保持完好,荚果保持新鲜,并且不影响卵的孵化。研究明确了该产卵基质高效利用方法的可行性,能为后期南方小花蝽室内扩繁和产品创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7.
斑须蝽是近几年大田作物发生危害较重的害虫之一,为了更好的对斑须蝽进行综合防治,进行了斑须蝽的寄主选择性研究。在实验室条件下利用四壁嗅觉仪测定了疯须蝽对玉米、向日葵、烟草、马铃薯、大豆的嗅觉反应,发现斑须蝽对大豆的选择趋向最明显;野外调查发现,斑须蝽对5种作物均取食为害,但对不同寄主取食偏好性不同,5种寄主植物中,斑须蝽最喜食大豆,在其它4种寄主上的取食选择性差异不大,室内试验和田间调查结论一致,斑须蝽对大豆的选择趋向性更强。  相似文献   
98.
Sorghum midge, Stenodiplosis sorghicola (Coquillett) is the most important pest of grain sorghum worldwide, and plant resistance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for the control of this pest. To identify sorghum genotypes with diverse mechanisms of resistance to sorghum midge, we studied oviposition, larval survival, and midge damage in 27 sorghum midge-resistant genotypes, and a susceptible check under greenhouse conditions. Observations were also recorded on floral characteristics and compensation in grain mass. Of the 28 sorghum genotypes tested, 19 showed high levels of antixenosis to oviposition as a component of resistance, and had <20% spikelets with eggs when infested with 10 or 25 sorghum midge females per panicle under no-choice conditions in the headcage. Genotypes IS 8887, IS 10712, IS 21873, IS 21881, ICSV745, and QL 39 showed antibiosis as one of the components of resistance. Lines IS 7005, IS 10712, IS 18563, IS 21873, IS 21881, PM 15936-2,ICSV 197, and ICSV 745 showed <20% spikelets with eggs, larvae,or, midge damaged chaffy spikelets across infestation levels, compared with >80% midge damaged spikelets in QL 12 - the susceptible check. Genotypes showing resistance to sorghum midge have smaller glumes than the susceptible check, QL 12. However, IS 7005, IS 18653, and ICSV745 have relatively large sized glumes, but suffered <20% midge damage suggesting that factors other than glume size also contribute to midge resistance in sorghum. Fourteen genotypes showed >20% compensation in grain mass when the panicles were reduced to 250 spikelets and infested with 10 or 25 midges per panicle. There is considerable diversity in sorghum genotypes showing resistance to sorghum midge. Genotypes with diverse combination of characteristics associated with resistance to sorghum midge can be used in breeding programs to broaden the genetic base and increase the levels of resistance to this insect. This revised version was published online in August 2006 with corrections to the Cover Date.  相似文献   
99.
概述了植物挥发物在蛾类昆虫定向、求偶、交配、产卵及幼虫取食等行为过程中的作用.指出植物挥发物对蛾类昆虫行为影响研究中存在以单个化合物对昆虫行为的调控作用研究为主,混合组分间相互作用机理、多生态因子对植物挥发物作用效果的影响、天敌昆虫在害虫治理中的作用等研究较少,理论成果未能与防治实践相结合等问题.提出应加强同种或同类挥发物对不同性别或不同生理状态下昆虫的作用效果差异及植物挥发物与蛾类性信息素协同作用等方面的研究,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害虫防治.  相似文献   
100.
【目的】通过行为观察揭示物理与化学因素联合作用对马铃薯块茎蛾(Phthorimaea operculella)产卵行为的影响,为马铃薯块茎蛾行为调控技术的发展提供依据。【方法】将新鲜马铃薯块茎分别用药液(庚醛、桉叶油醇)浸泡后晾干、用纱布或浸透块茎汁液的纱布包裹块茎,之后在温度(27±2)℃,相对湿度50%—70%,光周期L:D=14:10环境条件下,于暗期(光照强度1.0—1.5 lx)观察马铃薯块茎蛾已交配雌虫在马铃薯块茎上产卵行为表现(包括滞留时间、降落次数、试探产卵次数和落卵量)。【结果】当用低浓度庚醛溶液(0.5 mg·L-1)处理块茎后,可显著延长雌蛾在块茎上的滞留时间,导致总落卵量(块茎上落卵量+块茎外落卵量)增加,但是不会引起试探产卵次数和降落次数的明显变化。当用庚醛溶液(30 mg·L-1)处理块茎后,能够引起滞留时间、降落次数和试探产卵次数的显著降低,并导致总落卵量显著增加。当用低浓度桉叶油醇(6 mg·L-1)处理块茎后,可导致块茎上落卵量显著增加,但滞留时间、降落次数及试探产卵次数均无显著差异。当用高浓度桉叶油醇溶液(30 mg·L-1)处理块茎后,可显著降低雌蛾在块茎上的滞留时间、降落次数和试探产卵次数,同时引起块茎外的落卵量显著增加,但不会引起总落卵量的明显变化。当用纱布包裹块茎后,会显著降低雌蛾的降落次数、试探产卵次数,但不会显著改变滞留时间,块茎上的落卵量以及总落卵量均显著增加。当用浸有块茎汁液的纱布包裹新鲜块茎后,亦获得类似结果。当用含有庚醛(0.5 mg·L-1)的纱布处理块茎后,与空白对照相比,可显著增加雌蛾在块茎上的滞留时间和块茎上的落卵量,同时显著减少雌蛾的试探产卵次数、降落次数;与单一使用庚醛(0.5 mg·L-1)相比,可显著减少雌蛾的试探产卵次数、降落次数,同时显著增加雌蛾在块茎上的落卵量和总卵量;与单一使用纱布处理相比,在各项指标上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庚醛能够刺激已交配雌蛾在更加密集的时间产卵;在浓度为30 mg·L-1时,庚醛对已交配雌蛾具有驱赶作用;在浓度为0.5 mg·L-1时,庚醛对已交配雌蛾具有吸引作用。桉叶油醇溶液浓度为30 mg·L-1时,对马铃薯块茎蛾产卵仅有驱赶作用。纱布包裹、纱布浸透块茎汁液、6 mg·L-1桉叶油醇溶液仅有刺激已交配雌蛾在更加密集的时间产卵的作用。化学刺激(0.5 mg·L-1庚醛)结合物理刺激(纱布)是纱布刺激产卵作用和0.5 mg·L-1庚醛吸引作用的叠加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