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15篇
  免费   161篇
  国内免费   279篇
林业   115篇
农学   398篇
基础科学   20篇
  66篇
综合类   1082篇
农作物   509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89篇
园艺   108篇
植物保护   767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61篇
  2022年   99篇
  2021年   92篇
  2020年   89篇
  2019年   96篇
  2018年   74篇
  2017年   67篇
  2016年   127篇
  2015年   111篇
  2014年   145篇
  2013年   151篇
  2012年   136篇
  2011年   169篇
  2010年   134篇
  2009年   138篇
  2008年   136篇
  2007年   122篇
  2006年   119篇
  2005年   109篇
  2004年   114篇
  2003年   94篇
  2002年   78篇
  2001年   101篇
  2000年   76篇
  1999年   65篇
  1998年   59篇
  1997年   46篇
  1996年   45篇
  1995年   53篇
  1994年   32篇
  1993年   35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39篇
  1990年   27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21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3篇
  1978年   2篇
  1976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11.
卢应红  严谨  张慧敏 《安徽农业科学》2014,(13):3891+3894-3891,3894
[目的]筛选防治水稻纹枯病的药剂.[方法]采用江苏市场上常见的几种药剂,于水稻纹枯病始盛期和发病高峰期各用药一次.[结果]40%嘧菌酯WP 150和225 g/hm2对水稻纹枯病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建议用量为150、225 g/hm2左右,在水稻纹枯病发病初期使用,连用2~3次.[结论]40%嘧菌酯WP 150、225 g/hm2为防治水稻纹枯病较理想的药剂.  相似文献   
112.
[目的]探讨药剂处理对黑芝麻茎点枯病的防控效果。[方法]在芝麻始花期后,连续2次喷施以72%农用链霉素SP+70%甲基托布津WP不同比列不同用量复配混用的药剂防治黑芝麻茎点枯病,以72%农用链霉素SP、70%甲基托布津WP为对照药剂,以清水为空白对照。[结果]喷施300 g/hm2+450 g/hm2(农用链霉素+甲基托布津)、300 g/hm2+300 g/hm2(农用链霉素+甲基托布津)2个处理区的防治效果最好,均达70%以上,增产效果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区,增产20%以上。[结论]在芝麻始花期喷施甲基托布津和农用链霉素单剂及其复配混用的药剂对芝麻茎点枯病的发生有一定的防控效果。  相似文献   
113.
[目的]筛选水稻纹枯病的防治药剂.[方法]研究了不同厂家生产的噻呋酰胺单剂与复配制剂,以及23%醚菌·氟环唑、30%苯甲,丙环唑等药剂防治水稻纹枯病效果.[结果]药后10 d,23%醚菌·氟环唑SC600ml/hm2、24%噻呋酰胺SC 300 ml/hm2(进口)、30%苯甲·丙环唑EC 450 ml/hm2 、40%噻呋酰胺WDG 270 g/hm2、24%噻呋酰胺EC 300 ml/hm2(国产)、40%戊唑·噻唑锌EC 1 050ml/hm2、27.8%噻呋·己唑醇EC 300 ml/hm2 7个处理的校正防效分别为85.47%、85.69%、85.39%、90.74%、85.44%、85.29%和87.78%,10%丙硫·多菌灵SC 750 ml/hm2和6%丙硫·多菌灵SC 1 350 ml/hm2的校正防效分别为57.91%和70.61%;药后20d,各处理防效进一步提高.[结论]噻呋酰胺制剂与23%醚菌·氟环唑、30%苯甲·丙环唑、40%戊唑·噻唑锌都可作为防治水稻纹枯病的推荐药剂.  相似文献   
114.
[目的]筛选出对茶云纹叶枯病菌有较好拮抗作用的拮抗放线菌。[方法]通过平板对峙培养法对茶云纹叶枯病的拮抗放线菌进行了筛选,并对其中拮抗效果较好的菌株进行了鉴定。[结果]从33株供试拮抗真菌中筛选获得抑菌率明显(大于50%)的放线菌2株,分别为F6和F10;经鉴定F6和F10均为链霉菌属(Streptomyces)。[结论]为茶云纹叶枯病的生物防治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15.
选取2009~2011年采集自河北省张家口、承德两地的74株马铃薯早疫病菌(Alternaria solani),用抑制分生孢子萌发的方法,进行嘧菌酯敏感性测定,旨在为生产上科学使用嘧菌酯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嘧菌酯的EC50介于0.01~0.13μg/m L之间,平均EC50为0.04μg/m L。处于敏感基线的菌株(EC500.01~0.07μg/m L)占总数的87.84%。2009~2011年所采集的早疫病菌对嘧菌酯敏感性随年度略微有所下降,不同地区采集的菌株对嘧菌酯的敏感性也有差异。因此,河北省北部地区马铃薯早疫病的防控仍可以使用嘧菌酯,但不可盲目,并实时检测菌株的抗药性。  相似文献   
116.
[目的]明确高良姜叶枯病病原菌.[方法]病原菌从高良姜感病组织上分离并依据柯赫氏法则进行致病性测定,病原菌的鉴定主要通过形态鉴定和ITS序列分析.[结果]高良姜叶枯病病原菌确定为可可毛色二孢(Lasiodiplodia theobromae),属子囊菌门(Ascomycota),座囊菌纲(Dothideomycetes),葡萄座腔菌目(Botryosphaeriales),葡萄座腔菌科(Botryosphaeriaceae),毛色二孢属(Lasiodiplodia).[结论]首次报道高良姜叶枯病病原菌为可可毛色二孢.  相似文献   
117.
苗木立枯病是沙冬青苗木繁育过程中最主要的病害,浸染速度快,危害极为严重。通过不同药剂对种子消毒和苗期防治的对比试验,筛选出KMnO4、多菌灵浸种最好,波尔多液、FeSO3、多菌灵对沙冬青苗木立枯病防治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18.
几种药剂对玉米大斑病的田间防治效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筛选防治玉米大斑病适宜药剂,通过田间试验比较了吡唑醚菌酯、氟环唑等4种药剂对玉米大斑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按有效成分计吡唑醚菌酯100g·hm-2、氟环唑135g·hm-2、丙环唑168.8g·hm-2及代森铵675g·hm-2三次药后对玉米大斑病的防效分别为82.1%、81.2%、82.9%和77.3%,对玉米安全、无药害;综合保产因素,生产上防治玉米大斑病宜采用含吡唑醚菌酯、氟环唑、丙环唑成分的药剂为佳,建议在发病前或发病初期及早用药防治。  相似文献   
119.
为了明确黑龙江省第三、四积温带玉米种植新区主栽玉米品种抗大斑病特性及产量潜力,以黑龙江省讷河市为玉米新区代表,对该地区推广的16个玉米品种抗大斑病特性及产量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不同玉米品种对大斑病的抗性表现存在显著差异,病情指数变化范围为4.81~36.30。玉米抗大斑病表现好的品种(病指≤15)为众单1号、齐山2号、龙单39等;中等抗病表现的品种(15病指≤30)为德美亚2号和龙单29;抗性表现较差的品种(病指30)为绥玉19;不同玉米品种按产量大致可分三个等级,即高产品种为齐山2号、海玉11号和甘玉2号等;中产品种为克单14、众单1号和哈丰3号等;低产品种为德美亚2号和绥玉13。从抗大斑病和产量水平综合分析,供试的16个玉米品种中齐山2号、海玉11和甘玉2号3个品种表现最佳,德美亚2号表现最差。  相似文献   
120.
鄂西北核桃主要病虫害调查及防治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近几年在鄂西北核桃主产区的病虫害调查研究,发现危害严重的主要病害有:核桃黑斑病、核桃溃疡病和核桃枯枝病3种,主要虫害有核桃举肢蛾、云斑天牛、胡桃大蚕蛾和春尺蠖4种,初步调查出这些主要病虫害的发生发展规律,筛选出经济、安全、高效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