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8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4篇
农学   10篇
  4篇
综合类   40篇
农作物   14篇
畜牧兽医   20篇
园艺   13篇
植物保护   8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142.
植物源药剂对苜蓿蓟马的防效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庞钰  袁庆华 《草业科学》2007,24(3):101-103
选取7种植物源药剂与1种化学药剂(2.5%溴氰菊脂)对苜蓿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进行防治比较.结果表明,7种植物源药剂对苜蓿蓟马均有显著的防治效果,其中0.3%印楝素乳油、2.5%烟碱-楝素乳油、10%柠檬草乳油防效突出,与2.5%溴氰菊脂相比无显著差异,药后3 d的防效分别达到76.18%、63.42%和90.59%.此外0.3%印楝素乳油的药效持续时间长而10%柠檬草乳油的起效快.  相似文献   
143.
为弄清蓟马在芒果植株上的空间分布格局,确定芒果蓟马监测及防控的抽样技术和方法,分别于芒果嫩梢期和扬花期,调查芒果植株不同冠层蓟马虫数。结果表明:不同地区芒果园蓟马的为害程度差异较大。芒果植株不同冠层均有蓟马分布为害,芒果花期取中、下层花穗,嫩梢期取中、上层叶片能较准确反应出植株的受害情况。芒果蓟马的分布型受种群密度的影响,密度低时为均匀分布,密度高时为聚集分布;聚集程度随密度升高而增大,个体间相互吸引。利用聚集均数分析聚集原因,发现芒果蓟马的聚集主要是由蓟马自身的习性和环境共同作用引起的。应用Iwao理论抽样原理,建立了芒果扬花期及嫩梢期的抽样模型:N =(8.8543/m +0.2098)t 2/D 2N = (1.8462/m +0.1513)t 2/D 2。  相似文献   
144.
设施蔬菜蓟马的发生特点与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分析了龙岩市新罗区设施蔬菜蓟马的发生特点、发生规律及发生原因,并提出了农业、生物、物理、化学措施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45.
本文调查了蓝莓园蓟马的发生动态,并选取新型及常用针对蓟马的8种杀虫剂,采用常规喷雾法比较了不同药剂、不同稀释倍数的田间药效,结果表明,①蓟马危害蓝莓主要集中在6月中旬至8月中旬,期间出现两次活动高峰,分别为6月中旬、7月中旬。②20%呋虫胺可溶性粒剂及5%啶虫脒乳油在各供试浓度下,药后1、3和7d防治效果均在60.48%以上,因此,呋虫胺与啶虫脒是防治蓟马的首选药剂,其余6种药剂对蓝莓上蓟马亦具有一定的防治效果,但选择时需要合理选用浓度及综合考虑其速效性与持效性。  相似文献   
146.
147.
甜菜夜蛾和葱蓟马是为害大葱的重要害虫,为了寻找高效、环境友好且能兼治的药剂,特进行了本研究.结果表明:甲氧虫酰肼·乙基多杀菌素360g/L悬浮剂对甜菜夜蛾的防效在施药后第1、3、7d逐渐提高,药后第10d在24.4g/667m2的剂量下,防效可达98.40%;对葱蓟马防效药后第3d最好,在24.4g/667m2的剂量下,平均防效为74.56%,药后第7、10d防效略有降低.因此,甲氧虫酰肼·乙基多杀菌素360g/L悬浮剂可作为大葱田防治甜菜夜蛾和蓟马的优良药剂.  相似文献   
148.
安徽合肥地区茶园蓟马与其捕食性天敌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灰色系统分析方法和生态位分析法,研究了安徽合肥地区2015年和2016年‘乌牛早’茶园和‘白毫早’茶园的蓟马与其捕食性天敌在数量、时间、空间格局等方面的关联,依据天敌与蓟马关系密切指数之和,评判出蓟马的主要天敌。结果表明‘白毫早’茶园蓟马的主要天敌是八斑球腹蛛(10.890 1)、锥腹肖蛸(9.8740)、鳞纹肖蛸(9.1478)和茶色新圆蛛(8.552 2);‘乌牛早’茶园蓟马两年的前四位主要天敌是八斑球腹蛛(11.347 8)、锥腹肖蛸(9.634 4)、异色瓢虫(9.627 0)和鳞纹肖蛸(9.507 3)。综合分析,2015年和2016年‘乌牛早’茶园和‘白毫早’茶园蓟马前四位天敌中有三种相同,即八斑球腹蛛、锥腹肖蛸和鳞纹肖蛸。两种茶园两年高峰日的蓟马类都是聚集分布格局,其聚集是由蓟马本身原因或环境中的某一因子引起的。该分析方法是评判害虫主要天敌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9.
豇豆蓟马发生规律及防治药剂筛选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在冬种豇豆的整个生育期内,为害豇豆的蓟马种类及各种蓟马的种群消长情况,于2014—2016年在海南三亚开展了冬种豇豆的蓟马种类和数量的调查。结果表明:为害豇豆的蓟马有4种,即豆大蓟马、花蓟马、棕榈蓟马和黄胸蓟马;其中,豆大蓟马与棕榈蓟马在豇豆的整个生育期内均可为害,花蓟马与黄胸蓟马仅在花期发生。豆大蓟马为豇豆蓟马的优势种,其发生高峰期在豇豆的盛花期;其次是花蓟马,其数量在豇豆生长后期逐渐增加;棕榈蓟马的数量在豇豆花期虽有所增加,但始终维持在较低水平;黄胸蓟马仅偶尔出现,且数量极少。为了解新型杀虫剂对豇豆蓟马的防效,采用喷雾法,开展了豇豆蓟马的田间药效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参试的5种新型药剂中,乙基多杀菌素和苦参碱对豇豆蓟马具有较好的防效,药后3天防效分别为79.14%和62.14%,高于对照药剂啶虫脒的防效。药后7天,所有参试药剂对豇豆蓟马的防效均不理想,除了乙基多杀菌素,其余药剂防效均小于50%。在参试的药剂中,乙基多杀菌素、苦参碱对豇豆蓟马具有较好的防效,可以与啶虫脒轮换使用,用于豇豆蓟马的田间防治。  相似文献   
150.
测定了4个苜蓿品种 HA-3、Ta、M8、Ja 无性系在大田蓟马持续为害后茎叶中的营养成分,结果表明:受蓟马为害后,4个苜蓿无性系品种叶片中的粗蛋白、粗脂肪和可消化蛋白含量降低,粗纤维含量、粗灰分含量升高,且均与对照差异显著(P 〈0.05),HA-3和 Ta 苜蓿叶片无氮浸出物含量降低,M8和 Ja 叶片中的升高。在茎中,4种苜蓿无性系的粗蛋白、粗灰分和可消化蛋白含量升高,且显著高于对照(P 〈0.05);粗脂肪含量降低,与对照相比较无显著差异,粗纤维和无氮浸出物含量降低,显著低于对照(P 〈0.05)。HA-3苜蓿无性系在多个牧草品质指标中表现最佳,耐害性最佳,而 Ja 苜蓿最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