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5篇
农学   26篇
  2篇
综合类   36篇
农作物   16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73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五)藜科草类藜科草类主要分布于我国西北、内蒙古及东北各省区,尤以新疆最为丰富。本科是构成我国荒漠及荒漠草原植被的主要成分,多属于旱生或超旱生种群。就其营养成分而言,开花期干草中的粗蛋白质含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雄性不育系高粱11A与苏丹草3个杂交组合F1代的生育、产量、光合性能等主要农艺特性及细胞遗传学特性。结果表明,3个杂交组合F1代的生长势和平均株高均明显超过其各自父本苏丹草,继承了苏丹草分蘖能力强和高粱11A抗倒伏的优良特性,生育期126~130 d,穗型呈双亲中间型;F1代花粉可育率均高达93%以上,结实性好,自然结实率62.34%~68.75%,杂交组合间差异不明显;F1代PMCMⅠ的平均染色体构型均为2n=2x=20(10Ⅱ),配对行为较规则,但棒状二价体频率明显高于其3个父本苏丹草和母本高粱11A,原亲本间遗传组成存在一定差异。综合分析植株生长、产量性状、光合性能等指标,得出3个杂交组合F1代的育种潜力依次为:高粱11A×棕壳苏丹草F1≥高粱11A×黑壳苏丹草F1>高粱11A×白壳苏丹草F1。  相似文献   
13.
马铃薯抗寒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温是影响马铃薯生长及产量的重要环境因子,特别是0℃以下的冻害会对马铃薯植株的叶片、茎秆造成严重的损伤,甚至导致整个植株的死亡。因此,研究马铃薯品种的抗寒性具有重要的价值及意义。对国内外马铃薯低温驯化与抗寒性、抗寒生理机制、抗寒性遗传及其基因工程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以期为马铃薯抗寒育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36个马铃薯品种的SSR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明确36个马铃薯品种在DNA分子水平上的遗传差异,利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对其多态性进行了分析。试验从90对SSR引物中筛选出适宜于36个马铃薯品种基因组DNA扩增的引物10对,PCR扩增获得301个SSR条带,多态性条带百分率为71.1%。引物STACCA3和SSR111扩增的SSR指纹图谱差异明显,可作为36个马铃薯品种间鉴别的分子依据。36个马铃薯品种间的遗传距离(GD)变幅为0.33~0.85,平均为0.54,其中,大于GD平均值的品种有20个,占供试品种的55.56%。以GD值0.57为基准,将36个马铃薯品种划分成7类,从DNA分子水平揭示出各供试品种间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15.
黑痣病菌毒素诱导马铃薯幼苗体内防御酶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选取对黑痣病菌抗性不同的马铃薯材料,研究黑痣病菌毒素处理后马铃薯幼苗体内防御酶活性的变化及其与抗黑痣病的关系,以探讨马铃薯抗黑痣病机制。结果表明,经毒素处理一定时间,POD、PPO、SOD和CAT这4种防御酶活性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处理36~96 h时,POD、PPO、SOD活性快速升高,抗病品种底西芮酶活性的增加值明显大于感病品种大西洋的增加值;CAT活性先降低后升高,60 h达到最高,但处理时间内酶活性的增加值和品种抗病性不相关。处理96 h以后,POD和SOD的活性仍升高,但酶活性增加值在抗感品种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PO和CAT的活性增加值降低。  相似文献   
16.
蒙农3号高丹草选育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从高梁雄不育系A3×黑壳苏丹草杂种F2代分离群体中开始选择优秀单株,通过4次单株选择、1次混合选择及品比、区域与生产试验,历经8个世代育成蒙农3号高丹草.该品种根系发达,茎基部节问短缩粗壮,株高约380cm,生育期141d,种子活秆成熟,分蘖多,再生性强,每年可刈割利用3次,鲜草产量和种子产量分别为13.30万kg/hm2和0.58万kg/hm2;茎叶柔嫩.茎叶比2.81,拔节期粗蛋白质含量13.77%.开花期粗蛋白质含量11.12%、粗脂肪4.07%、粗纤维36.11%、粗灰分5.36%、无氮浸出物41.67%,糖锤度3.86%.富含17种氨基酸.CN-含量低.适口性好,可青饲、青贮或晒制干草;植株抗倒伏,田间未发生病虫危害症状,适应性广,适宜在有效积温≥2400℃的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7.
为明确自3个杂交组合F1代分离群体中选育出的5个马铃薯优良新品系NNS-C 2、NNS-A 6、NNS-A 10、NNS-B 2和NNS-A 11的分子细胞遗传学差异,本试验以亲本为对照,采用常规压片法和SSR分子标记技术对5个新品系进行了染色体配对构型和SSR分析。研究表明,5个新品系NNS-C 2、NNS-A 6、NNS-A 10、NNS-B 2和NNS-A 11的染色体配对构型有一定差异,依次分别为1.95Ⅰ+15.46Ⅱ+1.35Ⅲ+2.77Ⅳ、5.66Ⅰ+11.47Ⅱ+3.6Ⅲ+2.15Ⅳ、2.98Ⅰ+13.54Ⅱ+2.2Ⅲ+2.83Ⅳ、8.27Ⅰ+9.26Ⅱ+4.43Ⅲ+1.98Ⅳ和3.47Ⅰ+12.13Ⅱ+3.21Ⅲ+2.66Ⅳ。筛选出SRR适宜引物10对,明确了新品系及其亲本基间在DNA水平上的遗传差异,建立了能识别各材料育成登记的SSR指纹图。  相似文献   
18.
为了给后期冰草抗旱耐寒基因筛选及QTL图位克隆搭建平台,并为产量及相关性状QTL定位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奠定基础,以航道冰草和蒙古冰草为亲本,杂交加倍后随机选取180个F2分离单株为作图群体,利用SRAP和SSR分子标记进行四倍体杂交冰草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结果表明,构建的图谱包含475个标记(240个SRAP标记和235个SSR标记),分布于14个连锁群,图谱全长为1 592.7 cM,标记间平均间距为3.35 cM,各连锁群长度范围为67.6~145.2 cM。该图谱密度较高、标记位点分布均匀且连锁群更加饱满。  相似文献   
19.
曹善茂  高雪  于卓 《河北渔业》2014,(6):1-5,24
通过试验生态学方法,采用静水系统,对我国北方常见的污损生物匍茎草苔虫(Bugula stolonifera Ryland,1960)排氨率进行了初研究,主要包括匍茎草苔虫在饥饿状态下,温度对其排氨率的影响;温度和盐度交互作用对其排氨率的影响;温度和pH交互作用对其排氨率的影响。为预防控制海洋污损生物对养殖生物正常生长存活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也为更深一步规划出有效的防治方法提供一定的基础科学依据。具体试验结果为:1.温度对匍茎草苔虫的排氨率具有极其显著的影响,在12~27℃范围内,呈1个峰值变化,在24℃时其排氨率达到最高值;2.温度与盐度的交互作用对其排氨率有显著的影响,在12~27℃条件下,盐度在16‰~40‰范围内,呈1个峰值变化,在盐度32‰时其排氨率达到最高值;3.温度与pH的交互作用对其排氨率有极其显著的影响,在12~27℃条件下,pH在5~10范围内,呈1个峰值变化,在pH为8时其排氨率达到最高值。  相似文献   
20.
高梁11A与3种苏丹草杂交新品系的AFLP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AFLP分子标记技术,对4个高丹草新品系11A-黑壳苏丹草、11A-白壳苏丹草、11A-棕壳苏丹草、11A-黑壳苏丹章晚熟型与对照品种蒙农青饲1号、蒙农青饲2号、蒙农3号及乐食高丹草的遗传差异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用筛选出的24对适宜引物共扩增出3986个AFLP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3546个,多态性位点比率高达88.96%;各供试材料的遗传距离(GD)变动在0.6905~0.8089之间,以GD值0.74为基准,8个材料聚为3类,第一类为蒙农青饲1号、蒙农青饲2号、蒙农3号、11A-黑壳苏丹草、11A-白壳苏丹草、11A-黑壳苏丹草晚熟型;第二类为乐食;第三类为11A-棕壳苏丹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