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综合类   6篇
水产渔业   3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1.
为建立篮子鱼科鱼类物种快速鉴定方法,该研究扩增获得了篮子鱼科10种鱼类的46条线粒体COⅠ基因序列,结合从BOLD和GenBank上筛选出的12种27条篮子鱼科COⅠ基因序列,分析篮子鱼科鱼类的COⅠ基因片段序列特征、种间和种内遗传距离及分子系统进化关系。结果表明,19种73条篮子鱼科COⅠ基因序列的平均碱基组成为T:28.9%、C:28.7%、A:24.6%、G:17.8%。G+C的含量(46.5%)低于A+T的含量(53.5%),碱基组成表现出明显的偏倚性;篮子鱼科鱼类的种间平均遗传距离为0.098,是种内平均遗传距离(0.002)的49倍;基于19种篮子鱼科鱼类的COⅠ序列的系统进化分析结果显示,19种篮子鱼中仅单斑篮子鱼(Siganus unimaculatus)和狐篮子鱼(S. vulpinus)聚类在一起,形成1个分支,剩余17种(89.5%)篮子鱼相同种内个体各自聚为一支,形成17个独立的分支。结果表明基于COⅠ基因的DNA条形码技术可应用于篮子鱼科物种鉴定。  相似文献   
12.
对合浦珠母贝12个全同胞家系的生长性状和才女虫寄生病的感染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筛选出的快速生长家系F10、F11、F3和F12与生长最慢的家系F7相比,壳高分别大16.01%、14.93%、10.51%和10.16%,体质量分别重35.72%、28.02%、25.98%和17.61%.筛选出的抗病家系F8、F9、F11和F10,其才女虫寄生病的总感染率与感染最高的家系F3相比,分别降低了48%、34%、27%和23%,表明这4个家系初步提高了合浦珠母贝抗才女虫寄生病的能力.筛选出的快速生长家系和抗病家系可作为选育的核心育种家系,为培育生长速度快和抗才女虫寄生病的合浦珠母贝新品系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采用荧光定量PCR 技术分析了不同壳基质蛋白基因之间的表达水平差异,组织表达特征以及育珠对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显示,msi31,aspein,msi7 基因只在外套膜组织中表达;nacrein 和n19 基因除在外套膜表达外,在珍珠囊中也有表达;而accbp 在外套膜、闭壳肌、性腺、消化腺、腮和珍珠囊中都有表达,在外套膜中表达量最高,其次为性腺。accbp、msi31、msi7和nacrein基因在育珠贝和非育珠贝外套膜中的表达水平有显著性差异,aspein与n19 无显著性差异;其中msi31 基因在育珠贝外套膜的表达量上调,accbp尧msi7与nacrein 下调。不论在育珠贝还是非育珠贝的外套膜组织中,msi31的表达水平最高,n19 最低;但在珍珠囊中n19的表达量最高,且远高于在外套膜中的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14.
大菱鲆家系生长和耐热性状对比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40个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家系进行耐热性实验,测定相应生长和耐热性状指标,对耐热性状进行方差分析,并分析生长与耐热性状的相关情况。结果表明:在各家系生长前期,快速生长家系6个,生长较快家系26个,生长速度一般家系8个。在生长后期阶段,快速生长家系9个,生长较快家系28个,生长速度一般家系3个,仅有8号家系一直为快速生长家系。在耐热性状方面,各家系耐热性平均值在1 367.30~836.30℃.h之间,总体平均值为1 113.00℃.h。高耐高温家系为8号、33号和37号家系,其中33号家系耐热性数值最高,其耐热性平均值为1 367.30℃.h,不耐高温家系为3号、9号、16号、38号和40号家系,其中38号家系耐热性数值最低,其耐热性平均值为836.30℃.h。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家系间耐热性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各家系不同生长阶段与耐热性呈现不同的相关性。旨在探明生长性状与耐热性状的相关性,为大菱鲆的耐热家系选育奠定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5.
从单胞藻粒径大小、表面结构、生化组成及饵料浓度等角度开展了合浦珠母贝(Pinctada fucata)对不同种类及浓度的单胞藻摄食与消化效果研究。投喂粒径大小相近的牟氏角毛藻(Chaetoceros muelleri)和湛江叉鞭金藻(Dicrateria zhanjiangensis)混合藻,粒径大小不同的亚心形扁藻(Platymonas subcordiformis)和海水小球藻(Marine chlorella)混合藻,用细胞计数法检测剩余混合藻中各单胞藻浓度。分别投喂以上4种不同浓度梯度的单胞藻,观察比较粪便中单胞藻消化状况。结果显示,合浦珠母贝对粒径大小相近的单胞藻没有表现出明显的选择性摄食(P0.05),对粒径较大的单胞藻摄食率明显高于粒径较小的单胞藻(P0.05);随着投喂单胞藻浓度的升高,合浦珠母贝对单胞藻的消化程度降低。  相似文献   
16.
合浦珠母贝全同胞家系贝壳珍珠质颜色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合浦珠母贝(Pinctada fucata)小片贝的珍珠质颜色直接影响育珠贝所产珍珠的颜色。每个合浦珠母贝的珍珠质颜色都有自己的颜色特征值,即三刺激值和颜色参数。试验选择16个合浦珠母贝全同胞家系,用CSE成像分析色度系统测量并比较各家系左壳内侧外缘珍珠质颜色参数Lab和三刺激值,以筛选适合做插核小片贝的家系。珍珠质的颜色参数明度(L)为98.586~105.234,其中F16家系的明度最大,F3家系的明度最小;a(红绿色品)为-0.967~-6.577,b(黄蓝色品)为5.915~11.237,F14家系色品最偏向于绿色(-a),F16家系色品最偏向于黄色(b)。F3和F14家系贝壳外缘珍珠质的色差(ΔEab)最大(7.885),肉眼能明显觉察。16个家系的合浦珠母贝都属于白色系列,其中离白光中心最近(a2+b2最小)且个体颜色集中的F1家系最适合用作小片贝来选育培养。  相似文献   
17.
利用静水清滤法研究了盐度和温度对大珠母贝(Pinctada maxima)与合浦珠母贝(Pinctada fucata)稚贝滤水率和摄食率的影响。试验分为4组,大1组:大珠母贝壳长(1.02±0.07)cm,大2组:大珠母贝壳长(2.94±0.17)cm;合1组:合浦珠母贝壳长(1.15±0.21)cm、合2组:合浦珠母贝壳长(3.08±0.36)cm。结果表明,随着盐度或温度的增加,4个组的滤水率和摄食率均先升高,到达最大值后又降低;其中,大1组在盐度27有最大滤水率(0.274±0.079) L/h,合1组在盐度30有最大滤水率(0.325±0.011) L/h,二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大2组与合2组均在盐度33时有最大滤水率,分别为(0.660±0.027)L/h,(0.329±0.021)L/h,二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大珠母贝稚贝在盐度30时摄食率最大,合浦珠母贝在盐度33时摄食率最大,二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种稚贝在26℃时,滤水率和摄食率达到最大值,二者的最大滤水率之间或最大摄食率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随着贝体生长,大珠母贝的滤水率和摄食率显著高于合浦珠母贝,因此饵料需求量也更大;饵料不足可能是大珠母贝稚贝死亡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肌细胞增强因子(Myocyte enhancer factor-2,MEF2)是一种肌肉特异性转录因子,对脊椎动物肌纤维的形成和发育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为了研究MEF2对华贵栉孔扇贝(Chlamys nobilis)闭壳肌肌纤维形成和发育的调控作用,实验克隆了华贵栉孔扇贝MEF2C和MEF2C-like c DNA序列,解析了其在不同组织和发育时期的表达调控规律,分析了盐度对其表达调控的影响。结果表明,MEF2C和MEF2C-like基因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ORF)长为1 302 bp和1 158 bp,分别编码433和358个氨基酸。氨基酸序列比对分析显示MADS和MEF2结构域高度同源,系统进化分析显示华贵栉孔扇贝和长牡蛎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在不同组织和发育时期,华贵栉孔扇贝MEF2C和MEF2C-lik mRNA具有相似的表达规律,均在D型幼虫期及闭壳肌中显著高表达。在不同日龄的华贵栉孔扇贝闭壳肌中,MEF2Cs mRNA在60和120日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MEF2Cs mRNA在盐度为28时表达量最高,说明可能在此盐度下更适合华贵栉孔扇贝生长。  相似文献   
19.
珠母贝幼虫运动、自然沉降及摄食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通过分析幼虫形态变化、幼虫运动、自然沉降及摄食行为等生物学信息,为珠母贝(Pinctada margaritifera)幼虫培育设施及饵料投喂策略提供优化思路。在显微镜下观察不同日龄幼虫形态变化、幼虫运动状态、测量幼虫运动速率,观察幼虫静置下自然沉降及幼虫对单胞藻摄食过程。结果显示,幼虫依靠面盘外周纤毛摆动维持运动并完成摄食,运动时幼虫开壳朝上,壳顶朝下,面盘伸出壳外牵引幼虫运动。俯视观幼虫绕一定半径的圆顺时针方向运动,垂直方向螺旋上升或下降。水平运动速率范围246.88~3641.94μm/s,运动速率v(μm/s)与壳长l(μm)之间存在的关系为v=-0.0841l2+37.2690l-2149.1031(R~2=0.9707),运动速率与环绕半径显著相关(P0.05)。随着幼虫生长,体重增加,面盘逐渐退化,面盘纤毛摆动难以维持幼虫悬浮,静置时幼虫沉降率增加,13 dph(days post hatching,孵化后天数)后沉降至底部的幼虫壳长显著(P0.05)大于悬浮幼虫。幼虫饵料投喂过多,导致饵料不消化或不完全消化就排出体外,以致摄食的饵料不能完全消化利用。  相似文献   
20.
章鱼胺受体(octopamine receptor,OAR)广泛存在于无脊椎动物中,具有调节神经肌源性节奏收缩、调节c AMP水平、参与磷酸化途径等多种重要功能,但其在贝类中的研究却很少。该研究克隆了合浦珠母贝(Pinctada fucata)OAR基因(pf OAR)的c DNA全长序列,比较分析了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并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了该基因在不同组织和幼体不同发育阶段的表达差异以及贝壳损伤后该基因在外套膜中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显示:pf OAR的c DNA全长1 890 bp,开放阅读框1 659 bp,编码552个氨基酸,有7个跨膜结构域,具有G蛋白偶联受体的共性。pf OAR在6个被检测的组织中均有表达,且在外套膜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其他组织;幼体发育过程中pf OAR表达水平逐渐升高,变态期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其他时期;人为损伤贝壳36 h后,pf OAR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这些结果表明pf OAR在合浦珠母贝中可能具有多样化的功能,参与了贝壳的形成和修复,为进一步开展pf OAR的功能研究奠定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