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5篇
综合类   12篇
水产渔业   2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7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3 毫秒
11.
1997年12月到1998年11月,利用尖尾罟网和掺缯网船在珠江口水域进行了周年月度渔业资源调查,共捕获268种游泳生物,其中鱼类167种,足类7种,虾蛄类10种,虾类31种,蟹类53种。采用主成份分析、回顾分析和聚类分析等统计方法分析游泳生物的组成、生物学及季节变化等特征。结果表明,珠江口水域的游泳生物主要是沿岸性或河口性的小型种类,基本由当年生个体组成,它们与高温低盐水环境特征相适应,构成珠江口游泳生物组成的主体。游泳生物组成的季节变化明显,但对于鱼类的底栖类群和中上层类群则存在着时间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12.
项目完成了30航次、92站次的调查,获取了17758个样本数据资料,初步查明了保护区及其周边水域的关键环境生态因子、中华鲟幼鱼在长江口的主要饵料组成及其变化过程、保护区内中华鲟幼鱼饵料生物资源状况及其与中华鲟幼鱼生存栖息地和食物竞争的种类;查明了中华鲟幼鱼在长江口的聚集期限与高峰期的时间节点;研究了中华鲟幼鱼在长江口的渗透压调节过程以及对不同盐度水域的选择性,成功地进行了对误捕受伤中华鲟幼鱼的抢救。  相似文献   
13.
根据2006-2007年在南海西北部陆架区海域进行的4航次底拖网调查数据,对该海域鱼类的种类组成和群落格局进行分析.调查共采获鱼类262种,隶属于20目102科.以冬季出现种类数最多,为166种;夏季和秋季次之,分别为161种和155种;春季最少,为135种.运用聚类分析和非度量多维标度(NMDS)方法分析了南海西北部陆架区鱼类群落结构的空间分布.研究表明,该海域鱼类可划分为5个群落,分别为粤西沿岸群落(群落Ⅰ)、海南岛东南沿岸群落(群落Ⅱ)、海南岛东部深海群落(群落Ⅲ)、过渡群落(群落Ⅳ)和混合群落(群落Ⅴ).ANOSIM检验表明,各群落间鱼类组成的差异极为显著(R=0.847-0.939,P<0.001).鱼类群落格局的变化与海流和水深关系密切,有较明显的沿水深梯度分布的规律.咸淡水鱼类在雷州半岛东部的冷涡区域,形成群落Ⅰ;南海暖流控制区域内的深海鱼类,形成群落Ⅲ;在南海暖流最为强劲的冬季,研究区域内大部分鱼类集结为混合性群落Ⅴ;琼东南沿岸的上升流区内形成群落Ⅱ;沿岸流强劲的夏、秋季,在沿岸流和上升流交汇处,形成过渡性群落Ⅳ.  相似文献   
14.
北部湾中国枪乌贼生物学特征及资源状况变化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渊  孙典荣 《湖北农业科学》2011,50(13):2716-2719,2735
根据2006~2007年北部湾4次底拖网调查资料,对北部湾中国枪乌贼(Loligo chinensis Gray)的生物学特征及资源状况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枪乌贼最大平均胴长、体重出现在夏季,其胴长(L,mm)与体重(W,g)的关系为:W =1.2x10-3L<'22392>(r=0.9741);W =1.4...  相似文献   
15.
吴洽儿  李纯厚  孙典荣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2):18216-18218,18246
从保护中华白海豚及其栖息环境并兼顾沿海工业的发展角度,提出了保护区的调整方案,并对功能区调整后对中华白海豚的影响进行了系统分析。  相似文献   
16.
基于Ecopath模型的珠江口6种增殖放流种类生态容纳量估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增殖放流是渔业资源养护的重要方式。放流前对放流海域进行生态容纳量评估,有计划地实施增殖放流活动,可避免对原有生态系统造成破坏。文章根据2016年珠江口渔业资源数据,构建了由29个功能组组成的基于珠江口的生态系统通道(Ecopath)模型,利用该模型分析了生态系统的总体特征、食物网结构与混合营养效应,估算了适宜于该水域的6种不同增殖放流种类的生态容纳量。结果表明,功能组营养级范围为1~4.2级,6种适宜放流种类营养级介于2.2~3.7,最高营养级功能组为哺乳动物,系统总流量9 092.447 t·(km~2·a)~(–1),系统总能量转化效率12.23%,连接指数0.370,系统杂食指数0.287。食物链通道主要有2类,以碎屑食物链为主。花鲈(Lateolabrax japonicus)、黑鲷(Acanthopagrus schlegelii)、黄鳍鲷(A. latus)、长毛对虾(Penaeus penicillatus)、墨吉对虾(P. monodon)和波纹巴非蛤(Paphia undulata)的最大容纳量分别为0.094 t·km~(–2)、0.500 t·km~(–2)、0.650 t·km~(–2)、1.580 t·km~(–2)、1.610 t·km~(–2)和75.870 t·km~(–2)。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北部湾竹?鱼(Trachurus japonicus)不同组距的划分对其种群参数和资源评估的影响,利用2006-2018年北部湾竹?鱼叉长数据重构长度频率,通过逻辑斯蒂曲线拟合和长度贝叶斯生物量估算(length-based Bayesian biomass estimation method,LBB)方法,估算...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利用 2006―2018 年北部湾底拖网渔业资源调查的带鱼(Trichiurus haumela)资源密度数据, 通过标准差椭圆(standard deviational ellipse, SDE)分析带鱼空间分布格局, 利用广义可加模型(generalized additive model, GAM)研究带鱼资源密度与环境因子叶绿素 a (Chl-a)、海表水温异常值、水深、离岸距离、经度和纬度的关系, 为北部湾带鱼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提供科技支撑。研究结果显示, 北部湾带鱼资源密度分布呈逐年集聚现象, 渔场分布方向受海底地貌影响呈现西南–东北向, 夏季资源密度重心呈西南–东北向移动, 冬季资源密度重心呈南–北向移动, 且冬季带鱼资源密度重心较夏季更偏东北向; 春、秋季为带鱼主要的产卵季节, 其资源密度重心位于夏、冬季带鱼渔场中部。研究表明北部湾带鱼资源密度的逐年下降是导致其空间分布逐渐集聚的主要原因。Chl-a 对带鱼资源密度和空间分布均有影响, 水深、经度和海表水温异常值对带鱼资源密度有影响, 但对其空间分布无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19.
吴洽儿  李纯厚  孙典荣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6):14591-14593
以南澎列岛海洋生态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并结合历史资料,分析、探讨了生态自然保护区主要生态系统特征并提出了相关的保护规划。  相似文献   
20.
茜素红与钙黄绿素标记不同规格黑鲷幼鱼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茜素红(ARS)和钙黄绿素(CAL)以浸染方式对大、小2种规格的黑鲷(Acanthopagrus schlegelii)幼鱼进行荧光标记技术研究。急性染色实验结果显示,2种染料对2种规格黑鲷幼鱼成活率无显著影响;后续养殖实验结果表明,两者对2种规格黑鲷幼鱼生长率亦无显著影响。ARS和CAL对黑鲷幼鱼硬组织的标记效果随着染料浓度的增加而提高,ARS标记效果优于CAL。比较2种规格的黑鲷幼鱼荧光标记结果,ARS未见显著性差异,CAL小规格标记效果优于大规格。比较各取样组织标记效果,ARS对鳍棘标记取得了最好的标记效果,鳞片和鳍条次之,耳石标记效果最差;CAL对鳍棘、鳍条、鳞片的标记效果相似或等级相同,耳石次之。ARS标志技术更具应用和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