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3篇
农学   3篇
  1篇
综合类   7篇
农作物   12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粳稻品种"嘉花1号"经60Coγ射线辐照后,在其后代中筛选到一个黄叶的突变体(yl6),经过表型分析,发现该突变体幼苗期不论在低温(20℃)还是在高温(32℃)培养条件下,与野生型相比叶色均呈现出淡黄色,表明其为一温度不敏感突变体。光合色素含量测定结果显示,yl6突变体的黄叶突变性状主要是由叶绿素含量下降所导致。电镜结果显示,yl6突变体内叶绿素合成受阻且叶绿体的正常发育受到影响。遗传分析表明,该突变性状受一对隐性核基因(yl6)所控制。利用该突变体与籼稻"培矮64S"杂交产生的F2、F3群体中分离出的608个突变体型单株作为定位群体,结合SSR和CAPS分子标记将yl6基因定位在水稻第6染色体短臂上的CAPS1和RM2353分子标记之间,其物理距离约为271kb,目前该区域内没有发现与水稻叶绿素合成/叶绿体发育相关已知功能基因。本研究结果可为yl6基因的克隆和功能分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不同环境条件下稻谷粒形数量性状的QTL分析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19  
以窄叶青8号和京系17构建的加倍单倍体群体为材料,系统分析了稻谷粒长、粒宽及长宽比3个性状在北京、杭州、海南3个不同环境下的表现,并进行了数量性状基因位点的比较定位。检测结果表明,3个环境下共检测到18个QTLs,分布于水稻第1、2、3、4、6、8和12染色体上,其中与粒长性状相关QTL 3个,LOD值为2.69~4.75,贡献率为9.9%~18.4%;与粒宽性状相关QTL 9个,LOD值为2.43~5.77,贡献率为8.4%~25.6%;与长宽比性状相关QTL 6个,LOD值为2.44~6.02,贡献率为9.8%~22.7%。  相似文献   
13.
水稻苗期发根力的QTL和上位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典型籼粳交(窄叶青8号/京系17)F[sub]1[/sub]花培加倍的DH群体为材料,采取水上栽培方法,考察苗期根系发根力。利用已构建的分子连锁图谱,采用基于混合的线性模型复合区间作图法对水稻苗期发根力进行QTL和上位性分析。在第3染色体的C63-CT125之间检测到1个发根力的主效QTL,同时也检测到影响发根力的5对上位性效应基因座,分别位于第2、3、5、6、7、12染色体上,其中影响根长、根数上位性效应各有两对区间,有一对既影响根长,又影响根数。  相似文献   
14.
稻谷储藏特性及其与籼粳特性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在小型人工气候箱中, 对400余份常规品种进行人工老化处理, 并结合随机抽取的38份材料进行了籼粳形态指数分析. 结果表明, 稻谷贮藏特性与籼粳特性之间存在极显著的相关; 在形态指数中, 抽穗时壳色、稃毛和酚反应与贮藏特性的相关性分别达0.4703、 0.4674和0.45的极显著水平, 第1~2节穗轴长和叶毛与储藏特性的相关性分别达0.  相似文献   
15.
对栽培稻02428与药用野生稻的原生质体融合再生植株pf9252,pf9279,pf92100进行酯酶和过氧化酶同工酶鉴定,其中pf252和pf9279的同工酶具有双亲的条带,表出现明显的杂合性,pf9279还出现新的酶带,表明它们的确是体细胞杂种,而且它们中包含的药用时取生稻的基因各不相同,而pf92100的酶谱与药用野生稻的酶谱基体相同,尚不能确定它是体细胞杂种。  相似文献   
16.
杂交水稻制种的花遇优度 ,是种子生产的关键技术。近年来新老组合更替速度加快 ,且同一组合在不同地区、不同栽培技术体系下 ,其花期相遇时期也不尽相同 ,给种子生产带来一定的困难。花期调节一般在幼穗分化的早期即前三期 ,花期相差1~5天 ,可通过施肥、灌溉、喷施“九二○”及调节碳氮比等措施调节 ,效果明显。幼穗分化到了中后期 ,有的组合花期仍有偏差 ,常规的调节措施效果就显得不太明显。研究者从田间喷施除草剂对杂草的影响中得到启示 ,于2001年夏正季在中国水稻研究所对农达除草剂调节水稻的生育期进行了尝试性研究 ,现将试验…  相似文献   
17.
水稻剑叶角度的QTL分析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以剑叶角度差异显著的籼稻窄叶青8号和粳稻京系17以及由它们构建的加倍单倍体群体为材料,在抽穗期测量其剑叶角度,并利用该群体构建的分子图谱进行数量性状座位分析。分别在第1、2、3和12染色体上检测到4个QTL(qFLA-1、qFLA-2、qFLA-3和qFLA-12),贡献率分别为10.6%、11.8%、9.8%和8.1%,其中qFLA-1、qFLA-2的加性效应来自京系17,qFLA-3和qFLA-12的加性效应来自窄叶青8号。多个增效等位基因的聚合明显提高剑叶角度。讨论了这些控制剑叶张开性状的QTL在常规稻和杂交稻育种上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C4光合途径的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将C4光合特性转移到C3植物以提高其光合能力,一直是十分活跃的研究领域。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采用基因工程的方法将C4光合途径转入C3植物已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磷酸盐转运体运输协助因子(PHF1)通过转录后调节特定磷转运蛋白,影响磷酸盐的利用效率。本研究通过培育过表达OsPHF1的无选择标记转基因粳稻空育131,研究在不同磷浓度环境中OsPHF1的过表达对粳稻空育131产量的影响,为培育可商品化的磷高效转基因水稻品种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双T-DNA方法构建OsPHF1的过表达载体,通过农杆菌侵染法和后续筛选获得了无选择标记的转基因空育131纯合株系,通过对T3和T4代转基因植株的田间试验,研究转基因品系在低磷浓度(75或112.5 kg/hm2过磷酸钙)、中低磷浓度(225或300 kg/hm2过磷酸钙)和正常磷浓度(450 kg/hm2过磷酸钙)下的农艺性状。结果 获得了3个无筛选标记的纯合OsPHF1过表达转基因空育131株系F18-18、F22-32和F25-6。其中,F22-32和F25-6的OsPHF1的表达量远高于野生型。大田试验显示,F22-32和F25-6株系的T3代在中低磷(300 kg/hm2过磷酸钙)环境中,分蘖数比对照分别增加了55%和25%,增产幅度分别为38%和34%;F22-32和F25-6株系T4代在低磷条件下(112.5 kg/hm2过磷酸钙)产量的增幅最大,增产了30%~35%;在中低磷条件下(225 kg/hm2过磷酸钙)分蘖数和产量也有明显增加。结论 双T-DNA法能用于培育过表达OsPHF1的无筛选标记转基因水稻。田间试验显示,高表达OsPHF1的转基因株系在中低磷条件下(112.5、225或300 kg/hm2过磷酸钙)分蘖数和产量稳定增加。  相似文献   
20.
 粳稻品种嘉花1号经60Co γ射线辐射诱变后获得一个水稻类病斑突变体MR07, 暂命名为lms1。该突变体的病斑在全生育期均表现,属于扩散型类病斑突变体。生理和组织化学分析表明,该突变体在高温条件下(30℃)培养时只表现为白色条斑,低温条件下(20℃)培养时表现出细胞自主性死亡的坏死病斑。遗传分析表明,该突变体受1对隐性核基因控制。以lms1突变体与籼稻9311、培矮64S杂交的两个F2分离群体作为定位群体,利用SSR标记和Indel标记将该基因定位在第6染色体上,位于标记InDel1和MM0112-4之间,其物理距离为400 kb。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