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07篇
  免费   285篇
  国内免费   555篇
林业   309篇
农学   700篇
基础科学   22篇
  355篇
综合类   3608篇
农作物   514篇
水产渔业   576篇
畜牧兽医   2011篇
园艺   360篇
植物保护   192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120篇
  2022年   130篇
  2021年   150篇
  2020年   158篇
  2019年   202篇
  2018年   113篇
  2017年   177篇
  2016年   243篇
  2015年   211篇
  2014年   316篇
  2013年   308篇
  2012年   416篇
  2011年   518篇
  2010年   539篇
  2009年   594篇
  2008年   620篇
  2007年   456篇
  2006年   446篇
  2005年   446篇
  2004年   339篇
  2003年   317篇
  2002年   245篇
  2001年   225篇
  2000年   220篇
  1999年   189篇
  1998年   159篇
  1997年   113篇
  1996年   123篇
  1995年   118篇
  1994年   109篇
  1993年   74篇
  1992年   79篇
  1991年   57篇
  1990年   44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试验旨在研究RNA m6A修饰相关基因去甲基化酶Alk B同源蛋白5(Alk B homologue 5,ALKBH5)、去甲基化酶肥胖相关蛋白(fat mass and obesity-associated protein,FTO)、甲基转移酶样蛋白3(methyltransferase like 3,METTL3)、甲基转移酶样蛋白14(methyltransferase like 14,METTL14)和成肾细胞瘤1-结合蛋白(Wilms’tumor 1-associating protein,WTAP)在鸡骨骼肌发育过程中的表达,分析其与骨骼肌m6A甲基化水平的相关性。首先,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m6A甲基化相关基因在金茅花鸡12(E12)、14(E14)、16(E16)、18(E18)胚龄和1日龄腿肌和胸肌组织中mRNA表达水平,以及其在鸡成肌细胞50%、100%增殖期和1、2、3、4、5 d分化期的mRNA表达水平;随后,利用m6A甲基化试剂盒检测金茅花鸡E12和1日龄腿肌和胸肌组织中m6A甲基化修饰水平,与m6A甲基化相关基因表达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m6A去甲基化基因ALKBH5和FTO mRNA表达水平在骨骼肌发育过程中显著上调(P<0.05),即在E12、E14低表达,E16、E18逐渐上调,1日龄达到最高。m6A甲基化写入基因METTL14、METTL3和WTAP mRNA表达水平在E12、E14、E16逐渐上升,E18下降,随后至1日龄表达量回升。在细胞增殖过程中,ALKBH5、FTOMETTL14、METTL3和WTAP基因表达均上调;在细胞分化过程中ALKBH5和FTO基因表达水平显著上调(P<0.05),在分化第5天达到最高。METTL14、METTL3和WTAP基因mRNA表达水平在细胞诱导分化的1、2、3、4 d表达量呈下降趋势,而在诱导分化的第5天有所回升。甲基化水平检测结果显示,腿肌和胸肌m6A甲基化水平变化趋势一致,均在胚胎发育过程中显著下降(P<0.05),至1日龄达到最低。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鸡骨骼肌RNA m6A甲基化水平与m6A去甲基化修饰基因ALKBH5、FTO mRNA表达水平呈显著负相关(P<0.05)。综合以上试验结果,推测m6A甲基化修饰与鸡骨骼肌发育相关,而去甲基化基因ALKBH5、FTO可能通过调控RNA m6A甲基化水平,影响鸡骨骼肌发育。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m6A甲基化修饰调控鸡骨骼肌生长发育的功能和分子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2.
纳米孔技术通过绝缘膜上的纳米级微孔随机地高通量识别溶液中的生物大分子。纳米孔检测原理的普遍性以及单分子检测的易用性,使得纳米孔在生物技术方面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最近关于纳米孔的结构和精密度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其在DNA/蛋白质绘图、生物大分子结构分析、蛋白质检测以及DNA测序方面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03.
《水产养殖》2014,(4):32-32
<正>病毒,尤其是DNA病毒,会产生自身的microRNA(miRNA)来调控宿主和病毒基因的表达。由于其在病毒-宿主相互作用中的重要作用,近年来病毒miRNA已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与研究,然而人们对无脊椎动物病毒miRNA的了解却十分有限。大多数对病毒miRNA的研究是在细胞系中进行的,但是病毒miRNA在细胞系中发挥的作用可能与其在宿主体内的作用差异巨大。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章晓波教授课题组首次对对虾体内的白斑综合症病毒(WSSV)编码的miRNA进行了表征分析,  相似文献   
104.
为评估DNA条形码对鉴定红树林植物的通用性和有效性,在广东红树林分布区域共计采集红树林植物16科22属23种,共144个样品,并进行DNA条形码测序。结果表明:选择的rbcL、matK和trnH-psbA 3个DNA片段的PCR扩增成功率分别为100%、80.29%±8.49%、99.38%±1.25%。测序成果率最高为rbcL 100%,trnH-psbA次之94.57%±5.06%,matK最低75.04%±6.26%。表明rbcL和trnH-psbA片段在红树林群落中都具有较好的通用性。应用BLAST和NJ Tree两种方法计算红树植物的物种识别率。BLAST结果表明,单片段中trnH-psbA的物种识别率最高,为84.48%±12.09%,rbcL次之,matK最低。NJ Tree分析显示单片段中rbcL的物种识别率最高,为66.65%±17.35%;trnH-psbA片段次之,matK片段最低。两张分析方法都显示多个片段组合使用时,rbcL或trnH-psbA是提高物种平均识别率的主要片段。利用单片段rbcL即可获得平均节点支持率最高的红树植物系统发育树,且能准确区分不同树种。trnH-psbA片段可以识别rbcL片段不能识别的物种,可以作为补充片段。综合比较,推荐rbcL、trnH-psbA作为红树林植物DNA条形码片段。  相似文献   
105.
106.
现实中,确实有许多人谈“转”色变,认为凡是转基因的农产品都是不好的,觉得是育种家追求产量和经济效益的产物。因此,便存在一个现象,即人们把很多非转基因的食品当成转基因食品,见到以前没有见过的品种,就觉得是转基因;某种蔬菜、水果味道没有以前好了,也是转基因;某种疾病多了,也认为是吃了转基因的食品患上的。其实这里面原因是多方面的,需要我们正确认识。一、转基因技术转基因技术是指利用DNA重组、转化等技术将特定的外源目的基因转移到受体生物中,并使之产生可预期的、定向的遗传改变。转基因技术是现代农业生物技术的核心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07.
DNA条形码技术可对物种进行快速自动鉴定,具有鉴定准确、结果稳定、操作简便、适用广泛等特点,目前在中药领域应用较多。从DNA条形码技术在中药材鉴定、种植、流通、市场监管、中成药鉴定和药用植物种质资源调查等中药领域的多个方面进行综述,并探讨DNA条形码技术在中药领域的优势和不足,以期为DNA条形码技术在中药领域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8.
通过油菜(Brassica napus)杂交种深孔板内发芽,简化碱裂解法提取DNA步骤,配合高通量研磨器FastFluid Management SK300样品混匀仪的使用,提供了一整套快速高通量低成本获取油菜杂交种子叶DNA样品的集约化方案。该方法可以实现10 h完成万份DNA样品的提取,极大提高了DNA获取效率,有利于利用分子标记对杂交油菜种子进行纯度鉴定。  相似文献   
109.
针对天门冬[Asparagus cochinchinensis(Lour.)Merr.]成熟叶片富含多糖、多酚、蛋白质及其他次生代谢物质的特点,采用改良CTAB法对其基因组总DNA进行提取,并对DNA进行质量检测。结果表明,改良CTAB法可从天门冬成熟叶片中获得纯度高、完整性好的总DNA,其OD260 nm/OD280 nm为1.86,OD260 nm/OD230 nm为2.36,浓度为390μg/mL,产率达11.7μg/g,多糖、多酚和RNA杂质被去除干净,无降解现象,说明该方法提取的天门冬基因组总DNA质量较高。  相似文献   
110.
To characterize the DNA rearrangement of both the T-DNA region and the genomic insertion site during T-DNA insertion, the Genomewalker strategy was used to isolate the junctions between the inserted DNA and the plant genomic DNA in six rapeseed events as well as the genomic DNA at the sites before integration. During transformation in each of the six events, portions of both the right border(RB) and left border(LB) regions of the T-DNA were deleted, ranging from a 7 nucleotide deletion of the LB repeats in event RF1 to a 207 bp deletion of the LB region in event RF2. For the six events, T-DNA integration resulted in a deletion at the target site spanning less than 100 bp. Sequence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the T-DNA was integrated into the coding region of various native rapeseed genes in events RF1 and RF2. Duplications of the genomic DNA target site were observed in events RF2, RF3 and Topas 19/2. And multimerization of transgenes was found in event Topas 19/2, in which, the T-DNA was integrated as a head-to-head(RB-to-RB) concatemer into the recipient genome. In event MS1, chromosomal translocation or a large target-site deletion may have occurred during T-DNA integration, which was identified due to a failure to amplify the presumptive insertion site based on the flanking rapeseed DNA sequences. Our results provide comprehensive data concerning transgene organization and the genomic context of the T-DNA in six rapeseed events, which can aid in the developing of insert fingerprinting and the monitoring of long-term genetic stability and potential unintended effects of transgenic even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